馬踏三國

第五百零一章 接踵而至

字體:16+-

劉備出兵漢中的消息,自然瞞不過無孔不入的神機營密探。

馬超無法坐視劉備占據漢中,有心要派出大軍前往漢中,可又力有未逮。

北方大戰後,不止曹操損兵折將,馬超這邊的損失,也是很嚴重的。短短一年的時間,還不足以讓義勇軍恢複到當初的巔峰狀態。

要知道,新兵的招募容易,把新兵訓練成可堪一用的老兵,很難。一年的休養生息,遠遠不能讓新加入的兵源變成鐵血老兵。

更甚者,為了保證尖端的戰鬥力,把奔雷騎和破軍陣兩支精銳補充滿編,馬超在義勇軍中抽掉了一批精兵,填補了兩支精銳的戰損。這就導致普通義勇軍的戰鬥力,間接地被拉下了一個台階,哪怕經過了一年時間的艱苦訓練,仍是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磨礪。

在用兵捉襟見肘之際,諸葛亮倒是給了馬超一個驚喜。

當初在威州,諸葛亮從北宮伯玉手中借了八千兵馬,憑著這八千悍卒,諸葛亮足足抵擋了夏侯淵十五萬大軍數日之久。

戰後,諸葛亮被馬超提升為了相國,與賈詡齊平。北宮伯玉便把這八千悍卒送給了諸葛亮,既是表達他對諸葛亮保住威州的感激之情,同時也是想要交好馬超眼前的這位大紅人。

後來這八千悍卒,便跟隨諸葛亮回到了長安,馬超破例把這八千人交到了諸葛亮的手中,並且還在蘭州那邊,另外調撥了兩千西域猛士,湊夠一萬之數,由諸葛亮來統領。

這一萬悍卒,全是步兵。在一年之前,他們的戰鬥力比起普通的義勇軍不過是稍強一線而已。一年之後,他們經過馬超的親自**、諸葛亮的戰術灌輸之後,戰鬥力有了翻倍的增長,縱然比不上步兵精銳破軍陣,也要比普通的義勇軍高出兩個水準不止了。

更可怕的是,這支步兵,並不以近身戰鬥見長。他們真正厲害之處,是在快速的奔跑中,精準的操控弩箭,以靈活的步伐,對敵人進行遠程射殺。

這支部隊,說是步兵,實則乃是步弓手加輕甲步兵的融合體,憑著諸葛亮為他們量身打造的諸葛連弩,在戰場上的作用,絕對不容小覷。

諸葛連弩這種武器,一弩十矢,可以單點發射,也可以一次性射出十根弩箭,屬於相當高級、先進的一種單兵作戰武器。就連馬超看到之後,亦是大加誇讚,讓諸葛亮與韓暨、鄭渾、馬鈞他們進行改良之後,進行批量的生產。

如今,除了諸葛亮統率的這支萬人部隊,人手一把諸葛連弩外,其他的義勇軍部隊中,亦有裝備,平均每五千義勇軍中,便擁有五十張諸葛連弩。諸葛連弩的列裝,讓義勇軍在遠程作戰的時候,戰鬥力直接提升了一個檔次。

眼下奔雷騎和破軍陣正在恢複期,其他的義勇軍部隊還在打磨中,唯有諸葛亮統領的這支特殊部隊,可以成為絕對的主力軍。

諸葛亮也清晰的認知到了這一點,所以主動向馬超請纓,要率兵前往漢中,以少量兵力牽製劉備,伺機而動。

在馬超的眼中,賈詡是現在的國之柱石,而諸葛亮和周瑜,便是未來的國之利刃。平心而論,馬超是不願讓諸葛亮輕易去涉險的。畢竟馬超現在能調動的兵馬並不多,滿打滿算隻有三萬左右,以三萬的兵力,在張魯的十五萬大軍和劉備的二十萬大軍中,夾縫中尋求勝機,連馬超都沒這個把握。

可是形勢所迫,漢中之地不容有失,馬超無法坐視劉備繼續攻城略地。

思量再三後,馬超還是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指派諸葛亮為主將,以沉穩的徐晃、驍勇的張遼為副將,以多謀的司馬芝、擅斷的賈逵為參軍,起兵三萬為先鋒,先一步趕往漢中與雍涼的邊境。

馬超則是留在長安,繼續整合兵馬,等大軍完備之後,即刻啟程去和諸葛亮匯合。隻是在大軍趕到之前,諸葛亮是沒有任何援兵的,隻有手中的三萬先鋒軍可用。

馬超也想開了,他對諸葛亮的保護,可能有些過分了,有點培養溫室裏的花朵的意思了。後世不是有句名言麽,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也該是時候讓諸葛亮去獨當一麵了。馬超相信,經過威州斬殺夏侯淵、擊退李通一戰後,諸葛亮也已經有這個能力了。

諸葛亮的出現,比曆史上實際要早了兩年,這是馬超帶來的蝴蝶效應。因為這個原因,馬超先入為主,下意識的認為諸葛亮還需要兩年時間的曆練,才能達到曆史上那樣的高度,甚至趕而超之。

可馬超忽略了一點,曆史上的諸葛亮,在剛出山的時候便展現出了超人一等的智謀,一把大火燒的夏侯惇大軍不戰而潰。這說明在出山之前,諸葛亮的謀略便已經很成熟了,所以才能即插即用,一戰揚威。

也就是說,如今的諸葛亮,在苦修馬超的各種古籍收藏後,雖然年紀比曆史上小了兩歲,可實際上他的能力未必便比曆史上出山的時候差。從威州一戰中,便可見端倪。

想通了這一點後,馬超也就放心了一些,任由諸葛亮放手施為了。如果諸葛亮能在漢中爭奪戰中,巧妙地在夾縫中覓得良機,立下不世奇功,那他的相國之位,今後便會坐的更加穩當,於大梁國今後數十年的長治久安十分有利。

諸葛亮臨危受命,第一次堂堂正正的以主帥的身份,率軍出征。

行軍途中,諸葛亮的身邊,不知何時多了一個容貌有些醜陋的胖子,年紀大約在三十多歲,比諸葛亮略微年長一些。此刻,這個胖子便穿著一襲文士長袍,跟隨在諸葛亮的身邊,諸葛亮俊朗的樣貌,幾乎遮蓋住了他所有的光芒,很容易讓人把他忽略。

沒有人知道這個胖子是誰,也沒有人知道他是什麽時候出現在諸葛亮身邊的,更沒有人會去關心以上兩個問題。

就連徐晃、張遼、司馬芝、賈逵四人,都以為這個其貌不揚的胖子,是諸葛亮府上的門客之類的存在。誰都沒有想到,這個胖子,其實便是與諸葛亮齊名的的“鳳雛”——龐統龐士元。

趁著無人注意的時候,諸葛亮以極低的聲音悄悄對身邊的龐統說道:“士元,你不覺得張魯的反應,有些詭異嗎?”

龐統微微點頭,以同樣壓低的嗓音說道:“沒錯,身家性命之所係,縱是張魯無能,也不至於如此。以吾看,這件事,倒是頗有些曹操的風格。”

簡短的兩句對話之後,兩人盡皆沉默了下來,各自低著頭,思索著對策。聰明人之間說話,從來不用把話說的太透。

這兩個聞名當世的大才,已經猜到是曹操暗中放水,想故意挑起馬超與劉備之間的爭端了。

兩人都是當世才智卓絕的超級人物,司馬徽曾言,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現在龍鳳雙絕聯手,同心戮力幫助馬超爭奪漢中,和曆史上共同投效劉備的情況又有些不一樣。

曆史上因為龐統過早的隕落,兩人並沒能攜手共創一番大業,況且當時在劉備心中,諸葛亮始終是最受其重視的,龐統的身份地位和職權,始終屈居諸葛亮之下,這就導致兩人之間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沒有完全向彼此敞開心扉。

可眼下的情況不同,龐統在明麵上,已經“死”在落鳳坡了,當今世上除了諸葛亮,沒有第二人知道他還活著,便是當初救了龐統的華佗師徒,都不知道龐統的真實身份。

這個意外的變化,讓龐統此刻沒有絲毫的心理壓力,並且在曆經了一次生死之後,他已經學會把姿態放低了。

龐統很清楚,這一次的漢中爭奪戰,必須是要以諸葛亮為主,他為輔的。明確了兩人之間的關係之後,龐統心裏也就沒那麽多的比較之心了。

再說了,通過這段時間在長安居住,龐統已經弄清楚了馬超的口碑了,隻要龐統日後展現出與諸葛亮等同的智謀來,以馬超的求賢若渴,是鐵定不會委屈龐統的。

這一點,從諸葛亮身上就能得到證明。諸葛亮在威州大敗夏侯淵,粉碎了曹操兩路進兵的圖謀,不久立刻被馬超封為軍事中郎將了嗎?等到馬超進位梁王,第一時間便把諸葛亮提升到了相國的位置上,這就說明,馬超用人,唯才是舉,在這個先決條件下,龐統根本不必擔憂將來在馬超的身邊,沒有自己的位置。

可惜的是,即使諸葛亮和龐統看出了曹操的意圖,卻無法阻攔劉備的進軍。正如曹操預料的那樣,漢中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這塊地方在張魯的手中,張魯並不能好好的利用,所以就沒有太大的威脅;可要是落在劉備的手裏,局麵就完全不一樣了,那個貪心不足的偽君子,是不可能放過進兵雍涼的好機會的。

“這樣下去不行,我們太被動了。隨時被曹操牽著鼻子走,又受製於劉備的二十萬大軍,我們要尋求變通。”龐統輕聲說道。諸葛亮似是心有所思一般,喃喃說道:“該如何變通才能讓大局安然無虞呢?”

是啊,該如何變通才行呢?諸葛亮和龐統陷入了深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