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五百二十二章 論功行賞

字體:16+-

當夜,漢中城的校場上,馬超論功行賞。

一排排的流水宴,早已被諸葛亮準備妥當,足足有上千排桌案在列,上麵擺放著雞鴨魚肉以及數種精美的蔬菜菜肴。

每一張桌案旁邊,還有兩壇子西風烈酒,一隻隻大海碗,在桌案上一字排開,從這邊一眼望去,幾乎看不到那邊的盡頭。

之所以把慶功宴擺放到校場中,而不是府衙內,實在是因為這一戰太過激勵人心,立下戰功的將士們太多了,可以說每一位參戰的義勇軍將士,都是功臣!漢中城的府衙雖大,卻也容不下如此之多立功受獎的人,諸葛亮早就料到了這一點,提前把宴席放到了校場中來了。

校場中的點將台,本應是個嚴肅的發號施令之處,此刻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共計三十一張桌案,分成兩排,整齊的分列點將台兩側,多出來的那一張,則是橫放在了首位上,那是屬於馬超的位置。

坐在首位上的馬超,親自倒滿了一大碗的西風烈酒,而後端著酒碗站起身來,向著台上台下的所有將士大聲說道:“諸位!此戰我義勇軍打出了威風,打出了氣勢,一戰擊潰劉備七十餘萬蜀兵,在座諸位皆功不可沒!本王在此,敬諸位一碗酒!”

身為君主,親自倒酒,並且要向部下將士們敬酒,在等級森嚴的漢末,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校場中的十餘萬將士,連忙起身,端起麵前的酒,麵向馬超的方向,齊聲呼喝道:“謝大王!”

一大海碗的烈酒下肚,馬超臉上麵不改色,再次倒滿一碗酒,大聲說道:“第二碗,本王願與諸位一起,敬那些戰死沙場的義勇男兒!我義勇男兒,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劉備的七十多萬蜀兵被擊潰,義勇軍付出的代價也不小。算上張繡後來帶來的十萬將士,此次參戰的義勇軍有將近二十多萬人,而此刻出現在校場上的隻有十餘萬將士,除了正在城中各處值守,不能前來參加慶功宴的,仍少了十萬人之多。

這些人,已經把生命留在了戰場上,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忠誠,為“守土衛國”四個字,做出了最佳的注腳。他們生命的綻放,宛如天際流星,哪怕隻是綻放一瞬間的光芒,也會被人們銘記在心。

校場中原本熱鬧的鼎沸人聲,瞬間沉默了下來。活著的人們,不該忘記那些為了今日的成功,而付出生命的烈士們。

沉默,足足持續了十個呼吸的時間,校場中落針可聞。

直到,馬超把酒碗放到嘴邊,大喝道:“幹!”

十餘萬將士,用怒吼聲,回應著馬超,同時也是在緬懷戰死的袍澤們:“幹!幹!!幹!!!”

義勇軍的軍魂,義勇軍的凝聚力,便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平時或許看不出義勇軍與其他部隊有什麽不同,可一旦踏上戰場,義勇軍所展現出來的堅韌、剛毅、百死不屈,足以令任何對手為之膽寒。

校場的角落裏,無人注意之處,龐統看著眼前的一切,喃喃地自語道:“軍心可用!軍心可用啊!梁王……義勇軍……終歸是與眾不同。孔明,還是你有眼光啊。”

“第三碗酒,本王再敬諸位!是你們的奮勇向前,不畏艱險,才有我大梁的長治久安!大梁可以沒有我馬超,但絕不能沒有諸位將士!請滿飲碗中之酒!”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數百年之前,孟子便向世人闡述出了治國的關鍵之所在。可惜的是,真正能把這句話記在心中的君主,鮮少。絕大多數君主都忘了,真正成為國家基石的,不是他們,而是普通的百姓和來源於百姓中的將士們。君主,不過是國家的決策者,而並非是主宰者。

十餘萬將士中,不少人都流下了感激的熱淚,一碗碗烈酒,伴隨著淚水,灌入了將士們的口中,一飲而盡!

此生,有幸追隨在梁王麾下,人生大幸也!雖死,無憾!

三碗烈酒下肚,馬超向身邊的諸葛亮一招手,諸葛亮微笑著起身,雙手奉上擬定好的戰功簿。

把戰功簿交給馬超之後,諸葛亮緩緩轉身,麵向點將台之下,朗聲說道:“諸將士聽賞!望有功之士戒驕戒躁,望暫未取得戰功之人,再接再勵!”

“喏!”十餘萬義勇軍齊齊向諸葛亮捶胸行禮。

鋪開戰功簿,馬超掃視了一眼,發現諸葛亮對戰功的評定,很是公平。

“涼州牧張繡,率軍十萬馳援漢中,舉火焚燒蜀軍北麵十餘座在先,率軍切入戰場,力助我軍正麵擊潰蜀軍在後。論功行賞,當排第一。賞黃金五百斤,明珠五十顆,綢緞五十匹!”

馬超念出了戰功第一的人,赫然便是北地槍王張繡。

張繡挺身站起,右拳捶胸,大聲答道:“謝大王厚賜!”私下裏,張繡是馬超的師兄,公開場合,馬超則是張繡的君主。這個分寸,張繡把握的很好。

“車騎將軍、漢壽亭侯關羽,驃騎將軍、真定侯趙雲,此役勇往直前,不畏刀斧,斬殺蜀軍上將共計十七人,功不可沒。賞黃金五百斤,明珠四十顆,綢緞四十匹!”

關羽和趙雲同時上前,應道:“謝大王厚賜!”

“鎮西將軍黃忠、鎮南將軍張遼、震動將軍徐晃三位將軍,在戰鬥中分進合擊,生擒敵軍‘萬人敵’張飛,蜀中第一智囊法正,收繳軍資無數,俘獲蜀兵共八萬四千三百六十人,每人賞黃金四百斤,明珠四十顆,綢緞四十匹!”

黃忠三人踏前幾步,來到馬超的麵前,捶胸行禮:“謝大王厚賜!”

其實黃忠在此戰中,不小心放跑了劉備,是存在一些瑕疵的;而徐晃在清理戰場時,發現了被濃煙熏倒的法正,知道他是蜀中第一智囊,便帶回了軍中。不過黃忠在戰鬥時勇往直前,還在蹋頓的配合下活捉了張飛,這份功勞,倒也不比徐晃遜色,所以諸葛亮在擬定戰功簿時,便把他們和張遼放在了一起。

黃忠三將領取了戰功後,馬超接下來對諸葛亮等文臣,以及馬鐵、蹋頓、馬玩、王雙等副將,也一一做了賞賜。每個人,都得到了價值不菲的厚賜。

單單是對部下文武的賞賜,短短時間之內,馬超就賞出去了一個令人目眩神迷的數字。別的不說,光是黃金,這麽一會兒就有九千斤了。黃金是任何時代都流通的硬通貨幣,永遠不會被淘汰,其價值,遠在漢末的五銖錢之上。

對於昂貴的黃金,馬超的賞賜,可不是用“兩”來計數的,而是“斤!”俗話說,黃金萬兩,便足以形容一個人的富有了,而這個時代中,一斤等於十六兩,也就是說,張繡一個人得到的黃金,便有八千兩之多!隻這一次封賞,便讓張繡距離“黃金萬兩”不遠了。

如此大手筆,普天之下,除了馬超,再無第二人能做到!哪個君主不是把黃金白銀緊緊地攥在自己手裏?豈會像馬超這樣,大把大把的賞賜給部下?先不說其他君主的心胸氣魄,關鍵是他們也沒如此雄厚的財力啊!

誰敢和手握金城商會、甄氏商會的馬超比富有?哪怕是得到衛家無限資助的曹操,也不能。

當然,馬超如此重賞部下,也是有目的的。兩年前,曹操以高官厚祿策反雍涼十多個地方主將,差點讓馬超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讓馬超看到了義勇軍軍製中的弊端。等這次回到長安之後,馬超便要著手整頓軍製了。

而整頓軍製的第一步,便是從重賞有功之人開始,馬超引用了後世“高薪養廉”的製度,是想讓所有人都明白,在大梁,隻要肯用心,便會得到回報。付出的辛苦越多,得到的回報也就越重。

有了回報,大梁的各級官吏、將士,還會因為其他諸侯的利誘而倒戈嗎?或許,其他諸侯在進行利誘的時候,會開出一個相當誘人的價碼,但是隻要不是傻子,就會很容易分得清,一錘子買賣與細水長流之間的差別。

大梁賞罰分明,肯用心做事的人,必然會得到厚賞,這可比一錘子買賣要牢靠的多了。馬超此舉,就是要把大梁各級將官,牢牢地綁到自己的戰車上,再無後悔。

賞賜完了文臣武將之後,馬超開始對各部士兵進行封賞。眾多的義勇軍士兵中,奔雷騎和破軍陣的賞賜,隻有軍餉的提高,並無官職上的提升。他們都是馬超一手培養出來的精銳,就算馬超想把他們調到其他部隊擔任校尉甚至是副將,他們也不會去的,這些耿直的漢子,寧願跟隨在馬超身邊,也不願離開馬超去擔任所謂的武官。

而對其他部隊的賞賜,花樣可就太多了。作戰勇敢的,有的被提升為了隊率;有指揮才能的,提升成了校尉;有在戰場上拾金不昧的,就把撿到的錢財賜予他們;有親屬戰死沙場的,就按照軍餉的三倍,發放撫恤金……

總而言之,這次論功行賞,在進一步提升了義勇軍的凝聚力同時,還讓在場之人,盡皆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