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三國

第七十章 三大戰法

字體:16+-

張繡與徐晃的問題,讓馬超沉默了下來。

現在金城雖然大局已定,可畢竟是新打下來的地盤,馬超是絕不能輕易離開的;可若是不派兵前往隴西,日後又要在大義上落了下風,落人口實,實為不智之舉。

思來想去,馬超最終做出了決定:“金城的情況,暫時不允許我輕出。這樣吧,子龍,你率領三千騎兵,代表我隨佑維師兄、公明將軍一起前往隴西,助董卓平定叛軍,盡量不要和叛軍正麵交鋒,多拖延一些時間。等我徹底穩定了金城的局麵之後,即刻趕去與你們並肩作戰。”

張繡三人也都清楚,馬超現在確實不能輕易離開金城,否則城中一旦出現什麽變故,那可就是得不償失了,當下都紛紛點頭,表示讚同馬超的提議。

隴西那邊,韓遂與邊章的部眾並不算太多,加起來隻有數萬人而已,哪怕是董卓依靠自己的力量,耗費些時日,也能解決掉這些叛軍。可問題是韓遂並不傻,他知道單以自身的力量,無法擊敗董卓,因此在叛亂之初,便聯合了羌氐兩族的大首領一起謀亂。現在,韓遂更是躲進了十餘萬的叛軍大軍中,隔空指揮部隊作戰;因為利益相連,羌氐兩族的大首領北宮伯玉和李文侯對韓遂鼎力相助,三部人馬連成了一片,勢力極為龐大,想要迅速擊潰他們,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馬超才會要求張繡他們盡量拖延,一方麵仗著本土作戰的優勢,消耗叛軍的糧草;另一方麵,則是等待著馬超徹底穩定了金城之後率部前往,再製定具體的破敵之策。

當下,張繡三人也不在耽擱,吃過了午飯之後,便率領部隊出發了,加起來總共七千騎兵,浩浩****的奔馳出了金城,向著隴西的方向趕去。

送張繡三人出城後,馬超策馬回到了府衙之中,喚來了關羽、馬玩和楊秋等武將,責令他們抓緊時間挑選新的兵源,補充到金城常備的駐軍中,以防在馬超率部趕往隴西後,金城出現內部空虛的現象。

這次征兵,馬超決定暫時征五千步卒入伍。騎兵部隊目前已經夠強大了,暫時不需要再加強了,而且培養騎兵所耗費的錢糧,是步卒的五倍以上,馬超現在雖然擁有了金城,可也不願窮兵黷武,把手頭的錢都砸到部隊上,這也是他這次隻征兵五千的重要原因。

對於這五千個征兵名額,馬超嚴令關羽他們在挑兵的時候,不能再征用羌族人,因為羌族已經有整整一萬人被編入部隊了,馬超必須給他們留下足夠的勞動力;同時還必須保證,這次入伍的新兵,年齡必須在十八歲到三十歲之間,超出這個年齡段的,一概不予錄用,這既是對部隊戰鬥力的保證,也是對金城本地人們的照拂,不至因為征兵而導致金城的勞動力大幅度減少。並且馬超還言明,在征兵的時候,如果遇到身懷絕技之人,可以破格提拔,根據其自身的能力,直接授予相應的官職,其他的按照在武威征兵時的十二條標準照舊進行。

關羽等人將馬超的命令記在心中,然後便投入到火熱的征兵工作中去了。

之後,馬超有叫來了崔琰、司馬芝和賈逵等文官,讓他們進行吏治的深一步整頓。在金城原有的官員中,凡是有貪贓枉法前科、昏庸無能的,一律罷黜不用,在備選的人才中挑選一批人,補充到空缺出來的崗位上。不論是氏族出身,還是窮苦出身,隻要經過他們考核,認為是德才兼備的,便予以重用;相反,若是通不過考核,哪怕是金城之中名門望族中的族人,也不會授予一官半職。

此外,馬超還讓太史慈暫時擔任起金城督查官的職務,負責城中的治安,凡是有作奸犯科以及試圖叛亂的,一律抓起來收監,然後根據其所犯的罪行予以重罰,罪行嚴重的,當街斬首,以儆效尤。

在馬超一係列的手段之下,金城的政吏明顯有了好轉的跡象,令老百姓們拍手稱快,紛紛奔走相告,金城來了一位真正以民為本的父母官,在他們的心中,馬超無需朝廷任命,已經是金城名副其實的太守了。

在整頓好金城城內的局勢之後,馬超又用相同的手段,將一係列的政策推廣到了金城郡內的其他各縣各地,這樣一來可就忙壞了部下的一眾文武,他們每天都要到各地去視察,篩選官吏,整頓吏治,嚴明律法,忙的是不亦樂乎。金城畢竟是一個郡,下轄十餘個縣,要想徹底整頓好,絕非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事情,還需要多花費一些時間,才能讓整個金城郡的局勢全麵穩定下來。

趁著這段時間,馬超讓馬玩和楊秋加緊訓練部隊,兩人之中,馬玩負責騎兵的訓練,楊秋負責步兵的訓練,有的時候馬超也親自投入到訓練之中,對訓練的進程進行一番指點,馬玩和楊秋在馬超的刻意指點下,進益良多。受訓的戰士們,也由此獲得了不小的提升,戰鬥力變的更強悍了。

這期間,為了加強部隊的戰鬥力,馬超對原有的幾套戰鬥之法做了改良,他把銅馬相法和出手法重新係統的進行了分解,便於將士們進一步的提升協同作戰能力。比如說銅馬相法,這套駕馭戰馬的戰法,在原有的基礎上,被馬超劃分成了踐踏、合圍、突擊、遊擊等十幾個小科目,每個小科目都代表著不同的作戰方式。可以說,馬超是把較為簡潔的陣法融入到了騎兵們平日的訓練裏,通過這樣的訓練,騎兵們的反應應變能力和集體作戰等能力,定然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銅馬相法適用於騎兵,出手法的宗旨是對戰鬥時出手角度、時機等方麵的訓練,適用於任何兵種,先前因為部下的步兵不多,所以馬超並未鑽研出一套為步兵量身打造的戰法。如今有了徐晃和楊秋訓練出來的步卒,而且考慮到即將入伍的五千新軍也將是步兵,馬超便根據後世的知識,又創出了一套專屬於步兵的訓練之法。

這套戰法,叫做“馬步樁”,其中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步兵對騎兵的戰法以及步兵對抗步兵的戰法。這套馬步樁,是馬超根據後世站樁的訓練以及斬馬刀的戰鬥之法融合而來的,哪怕他隻是略知這兩種戰法的皮毛,並不掌握精髓,可他這一創舉,仍然領先這個時代很多年,令關羽等大將驚為天人。

馬超所創的三套專屬戰法,深受軍中將士們的喜愛,他們都十分刻苦的練習,每個人都以能學到這三種戰法為榮。這個時代,門戶之見還是很嚴重的,沒有誰願意平白無故的將自身的本事輕易傳給他人,所以馬超的舉動,立刻贏得了將士們的感激和愛戴,無形之中,將士們對馬超的忠誠和認可,也同時攀升到了新的高度。

當然,這三套戰法,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全部學到手的,整套的出手法,隻有奔雷騎和破軍陣兩支精銳才能學全。其餘的戰士們,則是隻能學習最基礎的手法,更高深一些的,則要用自身建立的軍功進行兌換;同理,銅馬相法專供奔雷騎研習;而馬步樁則是分屬破軍陣精銳們。其他的騎兵或步兵,若想像兩支精銳部隊一樣,學全這三套戰法,那便隻有一個方法——不斷地積累軍功!

馬超的這個舉措,立刻讓部下將士們激起了無窮的戰鬥欲望,讓他們之間形成了良性的競爭,在相互競爭、比較之下,將士們訓練的也就更加刻苦了,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轉眼之間,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金城的形勢一片大好,讓馬超心中十分歡喜。這一日,他難得的清閑了下來,於是便攤開紙筆,給馬騰謝了一封信,大概意思就是請馬騰在戰後向楊奉提親,所需聘禮亦無需馬騰費心,馬超自行準備便可,另外在空閑的時候,請馬騰派人將馬超的幾個兄弟送到金城來聚聚,馬超心中很思念他們。同時,馬超還把改良後的銅馬相法等三大戰法畫成了圖冊,並配以文字說明,以便馬騰在武威那邊進行練兵。

現在馬超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基業,底氣也足了起來,他可不想跟後世中的許多年輕人一樣,窩在家中安心的啃老,所以才在信中主動要求自備聘禮。馬騰早年喪妻,這些年來養育這幾個子侄後輩,已經很是辛勞了,馬超也不願再讓馬騰為這些瑣事費心。

給馬騰寫完了書信後,馬超再次揮毫潑墨,又分別給鄭玄和盧植寫了兩封信,將西涼的戰事告知給了他們,寫明自己因為這段時間的戰事,最近沒能向兩位長者寫書信問安、請教,請他們勿怪,並請兩位鴻儒如果有空閑的話,可以到金城來一聚,馬超翹首以盼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