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開府
大事既定, 皇帝頒詔,陸昭以女侍中身份再加二品殿中尚書,原持節之權不變, 督殿中京畿軍務。為求便宜,得加開府, 儀製上雖非三公, 但得辟長史、司馬、參軍、從事中郎及各曹正掾等十二人。
殿中尚書脫胎於西晉太康年間尚書六曹,後期多設殿中郎領尚書省殿中曹。自魏朝中期複設殿中尚書,卻不同於文職, 乃是實打實的禁軍屬長。殿中尚書領宮中兵馬,典宮禁宿衛及倉庫, 可領殿中、直事、三公、駕部四郎曹。一般來說,若設左右衛將軍分掌禁軍則不設此職。
如今衛尉楊寧早被架空起來, 而左右衛將軍編製又曾為崔諒所用,人事架構比較成熟。因此為了革新崔諒時期的禁軍架構, 皇帝與各方才拿出了一個殿中尚書的方案。除了大司馬門仍由馮諫單獨掌控外,武庫也變為由陸昭與馮諫共掌。所有宮門通道、駕部、以至於三公的府衙宿衛也都由陸昭這個殿中尚書掌控, 幾近靜遏內外。
隨後加封陸昭為太子正妃的消息也傳遍內宮, 眾人也便知曉了未來幾日即將發生的事情。太子作為行台之手以及督中外諸軍事,勢必要再度返回西北,接手軍隊, 安排後續事宜。其中一部分軍隊將被留在北涼州,由鄧鈞統領,繼續收複張掖、酒泉等郡。
在儲君不在內宮且皇帝病重的情況下, 宮禁必須由太子信得過的嫡係來掌控。元湛等宗王尚在都內, 吳淼、王嶠等人,就算是忠貞之臣, 但歸根結底,利益並不與太子綁在一處。馮氏兄弟雖被太子信任,但名望資曆不具。此時陸家獲幸,未來或得出第二位陸皇後,那麽掌控宮禁,等待太子與行台歸來便是應有之意。
離開後殿之後,元澈與陸昭不得不再分道揚鑣。薑紹正等待元澈一同商討行台歸都事宜,而陸昭這個殿中尚書府也即將開張。
能夠招攬十二名掾屬的殿中尚書府即便已經並不算低,但是這個殿中尚書府的實力有多雄厚,還要看所能征辟到的掾屬。如今陸昭這個殿中尚書府已經有了長史、司馬、參軍,這多少帶了一絲霸府的味道。權臣篡國,大多以霸府專權,總攬內外軍政。在得國之後,則將這些人事無縫對接到國家官職體係中。
不得不說皇帝與二公商議出這個對策也是足夠擠兌人。十二人的配額恰到好處,既給了發展為霸府的苗頭,又在編製上根本遏製了類似曹操丞相霸府的職權,不能涉及太多政事。有了這一層觀感,許多願意被征辟的人隻怕也會坐而觀望。這些人生怕陸家整出什麽幺蛾子,成為第二個賀禕之類,斷送了自己一生的仕途。
當然,也有少數願意上陸昭這艘船的人,但這些人大多也都是急於渴望創立事功的不得誌者。既然都已是不得誌者,那麽在資曆上也斷無實力可以為陸昭這個主官增添什麽底蘊。
再往深一層看,如果陸昭不能夠征辟到人望資曆足夠的屬官,不僅個人威望會有所下跌,對於車騎將軍府日後的征辟也會有所打壓。畢竟許多被征辟者任事之餘也要養望,感官上很難接受與一些不入流的沒落世族亦或寒門相提並論。因此,陸昭還需在掾屬的選擇上動一動手腕。
陸昭第一個征辟對象乃是陳留王諶。王諶的父親乃是濮陽縣男王廓,北平亭侯王襄與中書監王嶠的胞弟。先前王諶曾為征南將軍王澤掾屬,名氣才具足夠,此次反攻京畿又上了陸家的賊船,可以說是不二人選。此次任其為殿中尚書府參軍,待日後自己卸任,無論是進階為禁軍武官亦或是轉入車騎將軍府,都算是一個美好的過渡。
然而除卻王諶,由於部分與陸昭交好的高門子弟仍在行台中書,因此餘下的人中便沒有什麽可以拿的出手的。不過陸昭寧可自己名望損失稍許,也極力推舉了陳霆與許平綱二人分領司馬與殿中郎兩職。由於此二人仍各有兩千部眾,在如今捉襟見肘的戍衛中,也是不可小覷的力量。其餘朝臣縱有怨言,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反對。
不過對於那位吳樂吳副尉,陸昭倒不急於在殿中尚書府分給他職位。先前觀其行事風格,和對曆史上權臣的觀念,大概也不會樂意進這種個人意味較濃的編製中。
“陸侍中,皇帝陛下已下詔,降薛琬大長秋一職,轉度支尚書。另外,北門處有不少舊宿衛生事。”
如今長樂宮內外幾乎都是陸昭的自己人,中書印都不在長安,僅由王嶠等人墨批。因此皇帝那邊出了什麽詔令,自己也都能第一時間知曉。
此時陸昭身邊的陳霆講解道:“先前崔諒多仰賴河東薛氏輸送糧草,大長秋明降暗升也是理所當然。皇帝這是要以薛琬製衡侍中,若是秦州、涼州等地糧草不足輸送京畿,侍中也要早做準備才是。”
所謂話語權不僅僅來源於職位,人事、兵力同樣重要,而在戰時,擁有著最多的糧草也不失為一種話語權。
陸昭淡淡一笑:“裂土分封、拜見太子乳母,瞧瞧,如今又來了一個薛琬。”權威與清越的音色交織,幻化出莫測如深流靜水的態度,“不去北門,先去丞相府吧。”
她現在必須要與那幾個老狐狸搶時間。
丞相府外混亂不堪,除了一些不知所歸的宿衛殘部之外,還能看見一些朝臣混跡其中。陸昭與陳霆既至,便以殿中尚書領三公宿衛之名下令內外戒嚴。陸昭名下雖然還需要一名長史和兩名從事中郎,但已不乏有沒落的世家子弟願意充任文吏屬官。
此外,由於保太後已死,長樂宮大內司李真如也被亂軍殺害,其麾下大部分女官沒有了去處。陸昭索性將這些人重新啟用,柳縹、韋如璋等前任女尚書、女史悉數招入掾屬。這些世家女子在知曉陸昭將要前往丞相府時,更是踴躍非常,甚至不乏有其他世家願意將女兒送到陸昭這裏充任。
陸昭對這些世家的小心思隻作不查,送來的不論男女,照單全收,很快將編製內的其餘屬官填了個滿。而這些人來到丞相府隻有一個目的,那便是整理文移。
崔諒在丞相府內不乏有與各州、各郡、各個世家來往的信件。京畿大亂,許多人或主動或被動為崔諒做事。先前那些人之所以在丞相府前徘徊,就是為了找機會進去,看看能不能抹除掉自己從逆的經曆。陸昭顯然不會把這個大賣人情的機會白白交與旁人。
丞相府中文移繁瑣,但對這些早在保太後時期便有曆練的女官們來說並不算難事。如韋如璋、柳縹等人都是頗具才華,也是因為保太後的地位才能以女子身份站到執政前台。如今陸昭願意重新將這個台子搭起來,這些人也是分外賣力。
陸昭將這些女官和世家子弟混在一起,每人攤派等量文移整理分類,將私人書信與官方文移區分開來,而官方文移還要以各台部再做細分。設定時限為一個時辰,最先得以完成者,可填補一名從事中郎的名額。
這件事看似考量任事者的閱讀速度,更考量了這些人對日常政務熟悉的能力。如果在腦海中對於這個國家核心的權力架構沒有足夠的認知,那麽在分類上必然會很慢。選拔的同時,陸昭也充分給予這些人一個接觸政務的機會。即便沒有在競爭中拔得頭籌,曆經千封文移書信的熏染,也會對許多事情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
一個時辰對於丞相府內的人很緊促,但對於等候在外的人則分外漫長。不少朝臣開始匯聚在丞相府門口,猜測陸昭在裏麵要做什麽,是否會威脅到自己的政治聲望。此時,吳淼也在完成對司馬門與武庫宿衛的整編後,匆匆趕來。當他看到有人已經先自己一步來到這裏時,心情可謂差到極點,尤其他還看到了在門口站崗把守的兒子。
“讓你的人讓開。”雖然沒有挑明父子身份,但吳淼路過門口和吳玥說話的時候,仍不乏帶了一絲語重心長的感覺。
“請太尉止步。”話音剛落,卻見陳霆已從丞相府內走出,見到吳淼後,施了一禮。吳淼在宮中的許多境遇都是拜陳霆所賜,如今看向陳霆的目光也頗為不善。
“殿中尚書目前才整理丞相府內文移,太尉若要入丞相府,隻怕還需稍等片刻。”
吳淼聞言冷笑一聲,陸昭身為殿中尚書,這樣大肆搜府,他也知道這隻小貉子在打什麽主意。但他自己身為太尉,於情於理,更不好貿然闖進去。在聽到陳霆突出語氣,強調“太尉要入丞相府”時,便知道自己已經落了下風。
他甚至有些後悔去武庫。如今這些宿衛大半是陳霆和許平綱的人,這些荊州軍宿衛自帶武器,把武庫捏緊的意義已經沒有那樣大,但是丞相府內的那些文移卻對局麵有著足夠的影響。
“出來了,出來了。”隨著丞相府大門再度打開,眾人也紛紛圍上前。部分已送了子女進去做事的人家此時並不擔心,陸昭願意招他們的人進去,本身便意味著對於他們先前的劣跡不予追究。因此最急切的是沒有自己人在裏麵的朝臣們,而且其中還有幾名宗王。
譬如汝南王元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