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忽悠

第一百八十六章 聖人不仁

字體:16+-

徐文長和歸有光二人瞠目結舌,半晌不能說話。

包大農所言,實在是亙古未有,人世間從未存在過的道理。

二人俱是能言善辯之輩,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居然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恩師!”

突然,徐文長和歸有光噗通跪倒,朝著包大農磕了三個響頭。

“你們這是幹啥!”包大農皺眉道。

世上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包大農自然也喜歡被人拍馬屁,可是在包大農心裏,卻是十分警惕。

曆史上多的是虎頭蛇尾,前賢後愚的君主,不是這些人腦袋不夠用,而是旁人鳥生魚湯的馬屁拍多了,難免便要飄飄然起來。

“恩師!”

徐文長兩眼滿是淚水,道:“弟子投入恩師門下多時,弟子愚鈍,直到今日才知道恩師的學問,當真是淵博如斯。弟子便是一輩子,隻怕也學不到恩師的皮毛!”

歸有光在旁邊一個勁點頭,他心裏對包大農也是佩服的不得了,本來二人自從拜在包大農的門下,一直覺得恩師乃是天生的聖人,有道是聖人指心見性,不立文字,行的是不言之教。可心裏對於不能得到恩師的言語指點,多少有些遺憾。

如今包大農一席話,當真是撥雲見日,讓二人茅塞頓開。

歸有光道:“恩師,弟子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包大農無限謙虛慈愛的拍了拍歸有光的肩膀,道:“徒兒有什麽話,不妨直說!”

歸有光鼓足勇氣,道:“恩師,弟子二人自然知道您老人家是大隱隱於市,那是遊戲人間的神仙,不屑於為天下人累心,可如今世人皆苦,恩師有如此大才,上比孔孟,下比諸葛孔明,隻要恩師出世,必是改天換地,起沉屙,治痼疾,造福天下蒼生!”

“是啊,弟子也有此疑問,以恩師大才,必然是無往而不利,為何要躲在這清華池中,隱身於商賈之間,沒來由埋沒了自己。實在是有違君子之道!”徐文長也堅定的說道。

“噗!”包大農心裏噴飯,心說自己這兩個書呆子徒兒拍起馬屁來還是挺溜的,什麽上比孔孟,下比諸葛孔明也說出來了。可叫人怪不好意思的。

“傻孩子!”包大農微微一笑道:“君子之道是什麽呢?所謂君子罕言利。你們這些讀書人滿嘴的仁義道德,可是到頭來還不是一個利字當頭!”

包大農歎了口氣,道:“徒兒們,你們想想看,皇上想的是將這天下傳之千世萬世,隻有這樣,才能永享齊天之福。心裏何曾想過百姓會如何?讀書人滿口念的是仁義道德,心裏想的卻是金榜題名,榮華富貴,光宗耀祖。和尚道士,勸人向善,也不過張口有福報,伸手那銀子,不過是利誘之,禍逼之,無非是要天下人將手裏的銀子都放進自己的口袋。便是天下悠悠眾生,進了廟裏燒香拜佛,又是水陸道場,又是羅天大醮,為的不是升官便是發財,或求長生,或求美人。不過是花了銀子,賄賂了仙佛菩薩,好叫那些仙佛菩薩暗中多給自己點好處罷了!若是天下有一種教派,專叫大家出錢,卻沒半分好處許諾,你們倒看看,不到十天,保管餓死他狗日的。”

包大農嘿嘿冷笑了兩聲,又道:“你們難道不曾聽說,老子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我既是道門中人,要行,自然也是行我道門聖人之道!”

徐文長和歸有光二人都是一愣,這話他們自然是知道的,乃是出自道德經的言語,隻是他二人都是儒生,儒家講究的是聖者仁心,眼見黎庶受苦,豈有坐視不理的道理。

徐文長愣了半晌,道:“恩師,如今大明朝內憂外患,咱們卻隻能眼睜睜看著嗎?”

包大農歡快地晃著腦袋,哈哈笑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上人唯利是圖,為了一個利字,不惜撒下彌天大謊,你騙我,我騙你,咱們要想改變這世道,隻怕也隻好騙上一騙了!”

徐文長和歸有光都愣住了,他二人都是誌誠君子,要讓他們騙人,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包大農抬頭看了一眼自家的清華池,微微一笑。

…………

李時珍伸了個懶腰,醒了過來,不由一驚。

他向來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沒想到如今已是日上三竿,居然起的這般晚了。

這十餘日實在是太累了。

自從從包家清華池回來,李時珍便在太醫院裏告了假,每日窮盡心力,著述文章。

主題自然便是包家的騙局。

經過十餘日的打磨,一篇萬餘字的大論終於成型。

李時珍興奮的站起來搓搓手。

這一篇論中,不但論述了天花的由來,以及民間的驗方,更將自己在包家清華池中的所遇所想原原本本寫了下來,他本來就是心思細密之人,那日在包家洗浴之時,連沉在牛奶裏的所謂靈藥也統統撈上來辨別過了。

那根本就是一堆不值錢的藥物,藥理藥性與天花更是八竿子打不著。

李時珍看著看著,便是越來越氣。

似這等謀財害命之人,真是該遭天譴!

可惜,李時珍已經不是懵懂少年,自然知道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的俗語。

這世間事,便是這般的不公。

不說旁人,便是他李時珍,醫術高妙,宅心仁厚,可似他這等人,偏偏處處碰壁,若不是世人念著日後弄不好還要求他來救命,多少給了幾分薄麵,隻怕早已是碰的頭破血流了。

與自己類似的,還有海瑞。

想起海瑞,李時珍又是歎了口氣。

海瑞擺明了已經心存死誌,可是相比較來說,還是海瑞的計劃周詳,他隻要用心將奏疏寫完,然後呈上,後果麽,自然是確定了的,不過是午門吃刀,倒是不用操心了。

你死我葬,我死誰埋?

自己與包大農的賭局乃是個死局,不死不休,死了也不能休!

自己若是不明不白的死了 ,那便死的太沒有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