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仙人指坑
胡宗憲望著大家,臉上露出尷尬的神色,歎了口氣,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包天師乃是道門真人,並非關聖帝君,說到這行軍打仗之事,畢竟是外行!”
“沒錯,胡總督說的太對了!”
一眾將領紛紛點頭。
要人捐錢捐物,眾人自愧不如包天師,可要說到兩軍陣前拚殺,誰會將勝利的希望寄托在一個從來沒打過仗,隻會念經齋戒的道士身上?
“俞兄,不是小弟說你,你最近有些不對勁啊!”說話的是戚繼光。
本來,他之前奉命到福建剿滅倭寇,連連得了幾個勝利。
這次是胡宗憲要對倭寇的巢穴發動總攻,因此星夜派人將戚繼光召了回來。
“聽說俞兄上次回京述職,拜了個什麽帝友為師,可有此事?”戚繼光一臉的不屑。
“呃,有的,有的!”俞大猷滿臉尷尬。
“聽說那帝友包大農不過是個十幾歲的無賴少年?”戚繼光滿臉懷疑地看著俞大猷。
他二人並肩作戰多年,對於彼此都是十分的了解,當初在福建時,戚繼光聽到消息,說俞大猷在京師拜在包大農的門下,說什麽也不肯相信。
“我那恩師,的確是十分年少,可絕不是什麽無賴!”俞大猷漲紅了臉爭辯道。
“少年就是少年!”戚繼光手摸著胡子,一臉不屑,道:“俞兄想必知道,我戚繼光帳下的戚家軍,所招收的要麽是礦工,要麽是義烏的鄉民,要的都是心思簡單純樸之人,似那等市井油滑之人,便是要投入我軍中效力,我也不要,更不要說我等統兵大將,拜他為師了!”
“這個……這個……”
俞大猷被噎得直翻白眼,卻是無話可說。
“算了,戚將軍,不必如此!”胡宗憲擺擺手,道:“包天師雖然身為道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於我等抗倭大計,實在是助益良多!”
胡宗憲擺擺手,示意大家不要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纏。
“胡大帥,不知道包天師有何開示?”俞大猷漲紅了臉,站了起來。
旁人說什麽他可以不管,可是包天師是自己恩師的父親,也就是自己的師公,師公有什麽囑咐,俞大猷一定要知道。
“嘿嘿嘿!既然俞將軍這麽想知道,胡大帥,您不妨就說說那包天師的高見吧!”戚繼光一臉的幸災樂禍。
“哎!”
胡宗憲歎了口氣,滿麵無奈地看了一眼俞大猷。
這俞大猷是一員猛將,隻不過有些死腦筋。本來胡宗憲看在包悟來籌措了這麽多糧餉的份上,很想在諸將麵前替包悟來和俞大猷保留一點顏麵的,可是現在看來,不說是不行了!
胡宗憲伸出手指,在地圖上點了三下。
大家都愣住了,這是什麽情況?
這三個地點,根本就和剿滅倭寇的行動風馬牛不相及啊!
包天師指的這幾個地方,桃花島是個海外孤島,孤懸海外,十分有利於倭寇的行動,對於倭寇來說,這是進可攻退可守之地,十分有利,可是對於進攻的明軍來說,這是十足的死地!
而另外兩處地點,不但都是和倭寇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而且地形極為險惡,隻有一條羊腸小道,若是小股的倭寇從這裏進出,倒還可能,可要說明軍大部隊,便是想攜帶輜重順利通過,那都是噩夢啊。
“這個……”
俞大猷的臉更紅了!
作為身經百戰的將領,俞大猷自然知道這三處地點,根本就是開玩笑,是明軍最不能麵對的惡劣戰場。
而且根據現在的態勢,除非倭寇在人力物力上占據絕對優勢,想從側後包圍明軍,就絕不可能走這種路線。
“哈哈哈,哈哈哈!”
諸將紛紛大笑了起來。
畫符捉妖,眾將自問不及包天師,可要說兩軍陣前斬將奪旗,誰會在乎一個道士說什麽?
況且在座的諸位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上次與倭寇交手的窘境還曆曆在目,諸多猛將被困戰場,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居然是靠著個道士解決了困境,這已經讓在座的諸將顏麵無光,如果這次還要聽包悟來的指揮來打仗,大家的臉往哪裏放?
俞大猷滿臉通紅,手足無措,呆立當場。
本來他心裏指望著包天師來個仙人指路,可這明明是仙人指坑啊!
如果跳進了這個大坑,他俞大猷幾十年來浴血拚殺得來的名聲,全部都要毀之一旦了!
“諸位,俞將軍也是一片好意!如今大戰在即,正是大家齊心協力之時,其餘的話也不要說了,隻要各位按照我的計劃行事,我胡宗憲有七成把握,可以將浙江倭寇一掃而光!”胡宗憲緩緩說道。
“什麽?七成把握!”
諸將全都驚了。
這可是兩軍陣前,軍情往往瞬息萬變,戰場之上,勝敗難料,胡宗憲居然敢說有七成把握,那已經是相當了不得的勝利了!
“俞將軍,你覺得呢?”胡宗憲轉過目光,看著俞大猷。
俞大猷畢竟是名鎮一方的猛將,在胡宗憲的計劃中,三路陸軍中,有一路還要靠俞大猷指揮。
俞大猷漲紅了臉,沉默半晌,突然抬起頭來,望著地圖上的那三個地點,大聲道:“諸位,我知道你們心裏都在笑我,可是你們想過沒有,這一次倭寇的行動與之前大有不同,萬一,我是說萬一倭寇不采取守勢,而采取攻勢,與我等對攻,你們怎麽辦?”
“哈哈哈,哈哈哈!”
諸將全都是一片大笑。
胡宗憲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倭寇的異動,胡宗憲也早就留意到了。
可是眼下的形勢,明軍穩戰上風,勢頭正盛,任何懂得軍事的人都明白,倭寇隻有收縮戰線,憑險固守,依靠堅固城防消耗明軍才是上策。
如果倭寇居然出城野戰,那正是明軍求之不得的好機會!
“諸位,我讚同俞將軍的說法!”突然之間,諸將身後站起來了一人。
俞大猷回過頭去,一眼看過去,不由得熱淚盈眶。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徐文長。
“在覆卮山一役之前,有誰能夠料到倭寇居然在上虞城下設下圈套?”徐文長緩緩說了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