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先皇密旨
任命樓清源為監軍,三日後前往戰場。聖旨一下,全府人都一片嘩然。
郭氏聽旨時差點沒昏過去。她最優秀的兒子竟然要上戰場去。這讓她怎麽接受的了,她的兒子隻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如何能上戰場去。她的兒子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呢。如今卻不得不前往戰場,這讓她如何接受得了。
接到聖旨後,何謹同樣震驚,她以為丈夫隻是一朝文官怎麽也不可能輪到他去前線。朝中不是還有幾位將軍在麽?怎麽就輪到她的丈夫上戰場呢。
“沒辦法再改變了麽?”她不死心,以為樓家在朝堂經營多年總會有辦法躲掉。結果事實擺在眼前他的丈夫——一介文官竟然要上戰場,那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這事再沒轉圜的餘地。”皇家已經對樓家有了猜忌,如果他敢抗旨不去。到時候皇家有的是罪名安下來。
丈夫都這麽說了,何謹知道朝堂上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可為什麽災難來臨時樓家卻隻有被動挨打的份。
隻要能推脫樓家哪有不想辦法的。樓家為了低調行事雖然與朝中官員極少往來。可也不是沒有自己的人脈和派係。而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用。父子倆分析了種種情況,得到的結論是不得不前往邊塞。
可郭氏不管這些,她隻知道自己的兒子還沒留下一兒半女就要上戰場了。到時候如果有個什麽意外,這叫她如何活下去。
“兒啊,難道大淵都沒武官了麽,竟然讓你一介文官上戰場。這可怎麽辦啊。”
“但凡能不去,我會讓兒子去戰場嗎?”樓國公亦心痛,難道他就不知道上戰場意味著什麽嗎。雖說是監軍,要萬一破城,監軍也難免一死。
“既然這樣,源兒你今晚便納了婷婷吧,你們趕緊圓房,說不定還能留下些什麽。”郭氏早已經被兒子要上戰場的消息打蒙了。脫口而出的話完全沒經過大腦思考。
“母親你糊塗了,我說過兒子沒有納淩氏的心思。這事你別再提了。”
“不行,你都要上戰場了,你要是有個萬一我該怎麽辦。源兒就算母親求你了,你就納了婷婷,趕緊圓房吧。說不定還能為你留個一兒半女的。”
“郭氏再不要說這話了,納淩氏為妾的事我和母親都不同意。”
“你們為什麽不同意。當初我將婷婷接來樓府小住的時候你們也沒說什麽啊。怎麽現在都告訴我不行。”她都已經向整個京都城散布了消息,亦去信告知自己的姐姐。到現在才來告訴她不行。這讓她以後怎麽還有臉回娘家去。怎麽對得起自己的親姐姐,怎麽和外甥女去解釋這事。
“我不管,今天不管你們說了什麽,我都要源兒納了婷婷。如果你們要阻止我,我就撞死在這裏。”這讓郭氏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接受樓國公的說法。他一句不行,不可以,就讓她以後斷絕和娘家的聯係麽。
“哎,淩氏是不是有個哥哥是南陽中州刺史?”樓國公深深歎了一口氣,看來今天這事是瞞不過去了。
“是,可這和納不納妾有什麽關係?”
“問題就在這裏。”瞞了十多年的事今天不得不揭開真相。
“有什麽問題,你倒是說啊。今天你如果不能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複,我無論如何都不會這麽算了。”
“去拿來吧。”老太君亦明白,已經瞞不住了。
樓國公起身,沒一會兒就回來了。隻見他雙手捧著一隻長盒。
“拿去看過以後你就知道了。”樓國公將錦盒遞給郭氏。
郭氏拿過錦盒卻猶豫了,她不知道自己該不該打開看看。
“你今天執意要一個答案,那答案就在裏麵。”樓國公示意郭氏打開。
郭氏顫抖著雙手緩緩地掀開錦盒蓋。裏麵是躺著一卷聖旨,看絹布色澤應該有些年份了。
郭氏伸手將聖旨拿出緩緩展開,明黃色的絹布上寫著幾行大字:
樓家第二子,樓清源,今委任為輔國大臣。輔佐幼帝至成年。另樓清源一生不得娶納任一名門閨秀。如有忤逆,當處以謀逆罪,誅九族。
“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郭氏怎麽樣都沒想到當年先皇駕崩前竟下了這麽一道聖旨。原來皇家早已經對樓家多有猜忌。自己優秀的兒子為什麽隻能娶一個平民女子,一切的一切都源起這道密旨。郭氏一時氣急,一口氣憋在心口上不來,竟直直地暈了過去。
“母親!”
“夫人!”
“阿英,快拿我的牌子去請太醫過來。”
郭氏突然昏倒估計是要中風了,他們都知道這人一旦中風,到時候即便醒來都是半身不遂。郭氏今後的日子估計都要在**度過了。父子兩都自責不已。
“趕緊將人搬到我**去。”老太君怎麽都沒想到,郭氏年紀輕輕就中風。以後的日子可以想見。不禁也自責,應該好好跟她說,而不是直接拿了密旨給她看。害得她一直接受不了刺激,撅了過去。
“等等,先別動。”看這情形郭氏應該是一時氣急,有中風的征兆。這可不能亂動,不然即便太醫來了都挽救不了癱瘓的命運。
“怎麽了?”樓清源不明就裏的看向妻子。
“夫人應該是中風的征兆,你們先別動她。讓我試試好嗎?”中風的征兆她以前碰到過,知道要怎麽做救護措施。
樓國公和樓清源相信何謹,都往後退一步,把位置留給何謹。
“老太君,有縫衣針嗎?”
“有,有”老太君趕緊從桌上的針線簍裏拿了一枚針遞給她。
何謹快速將郭氏的十根手指尖刺破:“相公,過來。指尖如果沒出血的使勁揉,直至出血為止。”
看郭氏的麵部僵硬,何謹意識到她可能會有麵癱的危險。趕忙使勁的揉搓她兩側耳朵。再用針在耳垂處刺破,直至出血為止。
“不要隨意移動,就拿塊毯子過來給她披上。隻要她醒過來沒異常再扶她上床休息”
“這麽做就可以了嗎母親幾時能醒過來?”他的妻子總是有出人意料的事。
她已經看到郭氏顫動的睫毛,於是答道:“快醒了。”話音剛落,郭氏便幽幽的張開眼。
何謹趕忙伸出三隻手指問道:“夫人這是多少?”
“三,我還沒糊塗呢。”
“沒問題了,相公可以扶她去**了。”腦子已經清醒,基本無大礙。
樓家父子小心扶起郭氏將她攙扶到**躺好。等太醫過來確診。
楊太醫急急忙忙跟著姚嬤嬤進府,連踹口氣的時間都沒,趕緊先到慈雲堂診脈。
進來時卻見郭氏已經醒來,清醒的倚在床頭邊。樓家人都圍在床邊。
“楊太醫來了,趕緊給她瞧瞧。”大夥兒都退至一邊,將位置留給楊太醫。
老太醫也奇怪,不是說中風了。伸手搭脈,細細診斷一番發現剛剛確實有中風的征兆。
“夫人手腳可靈便?”
郭氏聞言伸手轉了幾下手腕,道:“沒覺不便。”
“這就怪了,通常中風之人連帶著手腳不便。”這是相當輕微的中風患者。
怎現在竟沒事了,於是便問道:“國公夫人剛才確實有中風的征兆,隻是老夫不明白你們是用了什麽辦法將人給治好了。一般中風之人即便醒來都是半身不遂,可老夫發現國公夫人一切正常。”
“是我妻子當時做了一些救助。所以母親才能好得如此快。”
“楊太醫,我夫人現在怎樣?”
“隻是身子虛弱了些,老夫開些藥就好。這幾天吃食以清淡為主,今後夫人要心平氣和,切忌大喜大悲。”
“阿英隨楊太醫去煎藥。”
“不知道老夫可否問下二少夫人是用什麽辦法為夫人做了救治。”
“談不上救治,隻鄉下的一些偏方罷了。如太醫不嫌棄,等等我寫給您就是。”
“如此老夫求之不得。在此謝過二少夫人。”
經此一事,郭氏多少有些改觀,自己外甥女之事,她也知道隻能對不起親姐姐了。她想到時候自己還是得回一趟娘家,將事情說說清楚。無論娘家人怎麽做,她都隻能受著。
三天後,樓清源隨糧草一道啟程前往邊塞。此去不知道何時能回來。
“無論如何你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回來。”
“好。”
“不管如何保住自己的命最要緊,知道麽。”兒子要去遠方戰場,郭氏拖著病體前來送別。想到兒子此去一別不知何時能回,不由得傷感萬分,濕了眼眶。
“兒子知道,母親身子未愈還是快些回去吧。”雖然經過妻子的急救沒讓母親中風,可她身子骨到底不如以前康健。
“要多保重自己,家裏的事勿念。”老太君亦舍不得最疼愛的孫子去遠方戰場,可這是聖旨他們不得不從。她想等孫子回來,樓家是不是退出朝堂的好。
“我會的,都回去吧。”
“兒子,一定要平安回來。”作為父親他亦十分不舍。忍不住上前抱了抱兒子:“去吧。”
“祖母,父親,母親,謹兒都回去吧。”
門外早已經等候了一小隊人馬,與家人的告別到此為止。樓清源迅速上馬,頭也不回的疾馳而去。他不敢回頭,他怕看到家人的不舍會邁不開步子。
何謹淚眼迷茫的目送丈夫逐漸遠去的背影,心裏傷感萬分。她真的不想他上戰場去,此刻她寧願丈夫隻是一個普通人。那她就不用忍受這樣的離別。戰爭是殘酷的,戰爭無可避免的需要流血犧牲。她乞求上天能保佑她的丈夫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