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仕途

第361章 縣紀委來人

字體:16+-

楊全生突然在會上發火,批評謝若軒,讓謝若軒有些措手不及,關曉凡顯然也沒有預料掉,但是事後他一琢磨便發現這裏麵有問題。

謝若軒正處在一個麵臨提拔的關鍵時刻,楊全生突然在這個時候批評謝若軒,讓關曉凡意識到楊全生對待謝若軒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領導信任一個人可能會批評他,不信任一個人也有可能批評他,但是到底是前一個還是後一個,當事者本人是能感受到的,楊全生對謝若軒並不是信任的態度,現在批評他,他當然能感受到。

關曉凡坐在辦公室裏,見到謝若軒過來找他的時候,便感到謝若軒內心的緊張和不安。看了他一眼,關曉凡想了一想道:“謝主任,你的工作我是認可的,縣委組織部已經過來摸底考察過了,你不要擔心。”

說不擔心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此時謝若軒隻能表現出輕鬆的樣子說道:“關鎮長,我不是這麽在意這一次的提拔,而是覺得楊書記有時候批評人不實事求是,今天這個事情責任並不在我。”

謝若軒心裏頭有些委屈,關曉凡安慰他道:“謝主任,這個事情就這樣吧,把心胸放開闊一些,沒事的。”

看了關曉凡一眼,謝若軒才感到心裏舒服一些,如此之後,他跟關曉凡的心更加緊了,原來的時候他有些左右搖擺,必竟楊全生是黨委書記,但是現在楊全生如此對待他,讓他感到寒心。

他知道馬傑現在深得楊全生的喜歡,這不僅僅是因為馬傑比較會拍楊全生的馬屁,而是因為馬傑家裏有錢,現在有錢就是好辦事,在提拔的這種關鍵時刻,誰有錢誰就能打動別人的心,而他的家境是無法與馬傑相比的,所以如果楊全生執意要提拔馬傑,他是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現在他唯一的希望寄托在關曉凡的身上,雖然關曉凡隻是鎮長,但是關曉凡在縣裏的關係強大,且不說他與吳統海之間的關係,僅僅就他與韓學誌之間的關係來說,就是讓很多人望塵莫及,隻要關曉凡支持他,相信楊全生也不敢輕易讓馬傑上位。

隻是,現在鎮裏頭有著一些不利於關曉凡的傳言,主要是說縣紀委在調查關曉凡的事,雖然在他看來這個事情有些荒謬,因為他感覺雷彪是不可能向關曉凡行賄的,而關曉凡也不會收他的賄賂,現在傳出這個消息一定是有人想故意搞關曉凡的事。

謝若軒心裏想著這個事,但是他也為關曉凡擔心著,如果關曉凡出了什麽事情,那麽他就沒有任何機會了,因此這個事情是他非常關注的事情。

而關曉凡從楊全生的態度當中也意識到他現在的處境有些不好,主要還是縣紀委調查雷彪行賄的事情,雖然說這個事情根本不是一個什麽事,但流言卻也會殺人。

他給馮家良打了一個電話,問一問這個事情進展的情況。馮家良一接到他的電話,便是告訴他,雷彪現在承認當初是送了一萬塊錢,沒有提到兩萬塊錢的事,讓他放心好了,不用擔心。

關曉凡聽到是這個情況,雖然感到確實是不用擔心,但是現在謠言太厲害了,都說他有經濟問題,縣紀委是不是要公布一下,製止這種謠言的傳播?

關曉凡向馮家良提出了這個要求,馮家良想了想就告訴他道:“小關,要不這樣,我讓人到你們鎮裏頭宣布一下對雷彪的處理決定,雷彪涉嫌向你行賄,雖然構不成行賄罪,但也是構成了違紀,雷彪不是黨員,但是他是你們鎮裏食品廠的廠長,要通報一下,給他一個處分。”

雷彪此舉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不但一萬塊錢損失了不說,而且還要麵臨縣紀委監察局給他的處分,雖然這個處分不好給,因為雷彪不是黨員幹部,隻是一個承包廠的廠長,現在鎮裏頭把他當作幹部來管理的,所以隻能勉強給雷彪一個記過處分,也不管適合不適合了。

沒過幾天,縣紀委的一名副書記來到春水鎮,這名紀委副書記就是上次要沒收春水鎮那輛轎車的副書記,對楊全生上次到紀委要車一事非常不滿,現在來到春水鎮了。

對於這名紀委副書記的一行,楊全生事先不知道來意,但是聽到縣紀委的人要來到,心裏便是感到一悸,然後急忙出來迎接,滿麵笑容的樣子。

但是這名紀委副書記見到他之後,卻是不冷不熱,楊全生才意識到上次的事情可能得罪到他了,因此倒是顯得格外小心了。雖然一名紀委副書記並不能決定他的命運,但是從中搞一搞事卻是有可能的,因此他還是陪著笑。

紀委副書記冷著麵孔,看了看他道:“楊書記,你把那個雷彪給叫過來,我們有事情要向他宣布,關鎮長在不在?我們也要與他見一個麵。”

聽說要找關曉凡,而且還找雷彪,楊全生心裏又是一喜,心想,不會是來調查關曉凡的吧?心中這麽一喜,楊全生馬上說道:“我現在馬上打電話給他們,讓他們過來。”

楊全生先打電話給雷彪,然後又打電話給關曉凡,關曉凡正在村裏頭督促工作,春節剛過,計劃生育工作要抓起緊來,他要過去看一看。

現在一接到楊全生的電話便是從村裏趕了回來。而雷彪正在食品廠裏麵和別人打著撲克玩耍,聽說楊全生找他,便急忙趕了過來,不知道是什麽事。

雷彪自打舉報了關曉凡之後,心裏麵便想著如何讓關曉凡給搞下來,報一報讓派出所給關到拘留所之仇。結果縣紀委真找他問話,他便把給關曉凡送錢的事講了出來。

不過在講的時候,他沒有說送給關曉凡兩萬塊錢,而是實事求是說送了一萬塊錢,因為他之前匿名舉報,故意說成兩萬,是為了吸引縣紀委的注意,此外也是想混淆視線,讓人意識不到是他在舉報,算是耍了一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