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

楊再思

字體:16+-

【新唐書·楊再思傳】張昌宗以姿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蓮花,非也;正謂蓮花似六郎耳。”

史上有兩個楊再思,一個是初唐人,另一個是唐末到五代時的侗族領袖,後一個是湖南人,前一個是鄭州原武人,和“唾麵自幹”的婁師德是同鄉。《新唐書》說他“為人佞而智”,屬於智商比較高的牆頭草,所以下場比崔湜等人要好。死後的諡號為“恭”,因為生前聽話,居然還得享陪葬乾陵的待遇,在陰間繼續伺候武則天和高宗李治。

官至宰相的楊再思對中國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修辭學,在他之前的文臣都是以人擬物,很是老套,多虧了楊再思開風氣之先,以物擬人了一下,後世的文人拍馬功夫才上了層次,才出現了太陽像領袖的豪喻。這樁革命性的文學事件發端於一次群口馬屁,眾人紛紛誇讚張昌宗長得白裏透紅與眾不同,有人讚六郎粉麵如蓮花,眾人皆附和,認為這比喻牛大了。惟有楊再思不以為然,一開口就把同僚滅了,他說:你們都說六郎像蓮花,非也非也,實際上是蓮花像六郎。談笑間,文學的一小步,舔屁溝學的一大步。

第一個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一個說花兒像老爺們兒的,是天才中的天才。楊再思這個千古馬屁,是馬屁中的戰鬥屁。

與楊同時代的祝欽明是崇文館學士,大黑胖子,擅跳八風之舞,曾趴在地上撅肥臀晃豬腦給最高領袖表演,連大偽君子盧藏用看了都覺得丟人,說“祝公是舉,《五經》掃地矣”。楊再思不讓老祝專美,也曾露過一手舞技。張易之他哥司禮少卿張同休在家開派對,張同休酒喝high了,指著楊再思說,“公麵似高麗。”當時的高麗人沒有現在的整容術,所以這不是什麽好話。可誰也想不到楊再思不以為恥,反而弄了點穀穗什麽的插在頭上,反穿了紫袍嘴裏哼著阿裏郎跳起舞來,觀者笑倒一大片。

再思起舞和秋雨含淚,一喜一悲,看似相反實則相同,都可歸入弄臣行為藝術寶典。楊再思技不止此,揣摩上意更是高手。司刑少卿恒彥範彈劾張昌宗,準備治其罪,武則天還得靠小張滋陰補氣的,舍不得殺但又不好意思直說,就找來楊再思,問張昌宗對國家一點功勞都沒有嗎?楊聞弦音而知雅意,忙說:昌宗為陛下治丹,餌而愈,此為有功。楊再思聰明得緊,既然武則天吃過小張製的“藥”,且還痊愈,那麽天下哪有病人好了弄死大夫的道理。於是,張昌宗脫罪複官。

史曰:自是天下貴彥範,賤再思。左補闕戴令言作了首《兩腳野狐賦》譏諷,被楊再思知道了,貶為長社令。

韋後得勢時,楊再思和韋巨源奉懿旨進宮。時韋巨源已經老眼昏花,看見韋後的裙子下擺恍惚騰起煙霧,以為著火了就趕忙喊人。宮人抬著水進來沒發現失火,韋後就問韋巨源怎麽回事,這時楊再思出麵解了同僚的尷尬,他說自己也看見了,韋後玉足之下有五彩祥雲。把個韋後美得不得了,連忙配合著說:我說怎麽有點頭暈,跟踩著棉花似的呢。至此,楊再思的諂諛功夫已臻化境。

楊再思當了十幾年的宰相,曆武則天李顯韋後和太平公主而不倒。倒不是因為有什麽出色的政績,而是蒿草立牆頭,順時而動,站隊的本事一流。中宗朝宗楚客一夥彈劾魏元忠,當時太子被誅,魏元忠心灰意冷上表辭官,但這幫人還是想置其於死地,楊再思也附議。好脾氣的中宗都看不下去了,就痛罵了楊再思一頓,楊惶恐謝罪。這說明此人也不是一佞到底,“佞”不下去了,就明哲保身。有人問,您都高幹了,怎麽還老委屈自個兒呢?楊再思回答得老實,說:“世路孔艱,直者先禍。不爾,豈全吾軀?”

唉。這句真話幾乎讓我不忍寫他了。

此人的涵養功夫也頗有可說處。跳高麗舞那是不敢得罪張易之兄弟,隻能順勢討好。對草根賤民,楊再思倒也保持了相當的氣度。某年**雨菲菲月餘不停,楊再思貴為宰輔卻奈何不了老天爺,也沒派人疏浚下水道,隻是關上城門備三牲祈禱列位神仙。有個老百姓趕著牛車在坊間行走,道路泥濘不堪,牛和人都拔不出腳,趕牛的氣不打一處來,就罵:這個傻B宰相,不知道調和陰陽,就知道關城門,讓老子走得這麽艱難!楊再思耳朵好使,聽得一字不落,居然沒有生氣,換別的官說不定這趕牛的就人頭落地了,至少也要吃一百棒皮肉之苦。可楊再思隻是派了個手下過去跟趕牛人說,你這牛也太弱了,別光埋怨宰相大人啊。這事有點意思,一個大宰相把過錯推到一頭老牛身上,有點老流氓做派,不過人家沒說“你們算個屁,我是中央派來的”,單憑這涵養這氣度就值得表揚。

唐人戴孚作《廣異記》,內有楊再思一篇,托閻羅小鬼之口盤點了他一生劣跡。其中提到大足元年(701年)河北蝗災,楊官居宰職,不開倉賑災,百姓餓死者兩萬餘人;如意元年(692年),突厥可汗默啜襲唐,死千人,起因就是楊再思出餿主意,把武則天的侄孫、駙馬武延秀當成皇子送去和親,敗露招致兵燹。史稱“默啜攻唐河北之戰”,我大河北人民死傷無算。在《廣異記》楊再思一則的結尾,楊一一伏罪後,一隻多毛巨手倏然自半空探下,挖了他一肚子下水,“兩腳狐”無奈又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