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動物

黃潛善

字體:16+-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時軍民怨黃潛善刻骨,司農卿黃鍔至江上,軍士呼曰:“黃相公在此。”數之曰:“誤國害民,皆汝之罪。”鍔方辨其非,而首已斷矣。

黃潛善,字茂和,北宋福建邵武人。十八歲擢進士第,宣和初年當了左司郎中。黃潛善履新不久,陝西、山西兩省就鬧地震,徽宗趙佶派他出差去考察災情。黃潛善回來後把震級、烈度都往小裏說,倒塌民房和死難人數報了還不到三分之一。

趙佶拿到數據後說,這也叫地震?這不就是土地爺撓了撓癢癢嘛。就拔擢黃潛善為戶部侍郎,給皇上省了賑災撥款還不升官?!黃潛善匿報災情的原因史書上沒記,不過也不難猜,人禍成分太大,地方官怕查出來降職背處分,少不了要給欽差大人好處。至於災後重建工作就好辦了,號召災民自救,告訴他們多難興邦,新房子,會有的。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兵臨城下,各地守軍大都出兵抗金,黃潛善當時知河間府,保持觀望按兵不動。康王騎著“草泥馬”渡江逃跑,可能是這種馬太顛了,搞得失去了生育能力。這說明泥馬救命可以,但也有讓皇族斷子絕孫的副作用。但趙構那時候最缺的就是能護駕的,聽說黃潛善的隊伍保存得最完好,就急調他帶兵馳援,並委任副元帥之職。此舉說明黃潛善不輕易浪費資源,很明白好鋼用在刀刃上的道理。

李綱顯然不如黃潛善聰明,剛剛被新皇上提拔為左相就上書要收複失地,迎回二聖。後邊這四個字是趙構最不願意聽的,收複失地趙構所欲也,迎回徽欽二帝非趙構所欲也。可李綱態度那麽堅決,又有人望,說不定兩件事就都能辦成。趙構顯然不想二者得兼,因此自然傾向於主和的黃潛善和汪伯彥。黃汪秉承趙構的密旨,把李綱的奏折留中不發,創紀錄的是宗澤的《乞回鑾疏》,整整被駁回了二十四次。

如此惡劣的政治氣候之下,李綱的左相僅僅當了七十來天。這直接導致了一場學運,太學領袖陳東上書要求給李綱官複原職,還曆數黃潛善、汪伯彥的若幹罪狀,請求宋高宗將二人撤職查辦。黃汪二人怕了,這叫陳東的很不好惹,靖康年間就帶著幾百學生伏闕上書請誅以蔡京、童貫為首的六賊,居然事成,可說是很有號召力。坊間亦有說法,把太學稱為“帶發頭陀寺,無官禦史台”,頭陀寺是說學生們清貧苦修,生活乏味,後一句不用解釋了,足以證明太學生們參政議政的話語權及影響力。

於此同時,布衣歐陽澈也上書,這位更狠,以屁民身份指摘朝政,連最高領袖都沒省著,批評趙構不思進取沉湎女色。借此機會,黃潛善和汪伯彥一合計,就把歐陽澈的話也栽到陳東身上,兩人一塊殺了。

多年以後,趙構對批準殺害陳東、歐陽澈這事後悔得不行,至少是讓人看著貌似後悔得不行,既違背了太祖“不殺上書言事人”的聖訓,又擔了個鎮壓學運的千古罵名,於是就給兩人平了反,又封官又送田產,倒也沒敢公然抹去這段曆史。清朝有筆記記載,明朝嘉靖年間的丹陽還有宋朝學生領袖陳東的祠,門前跪著兩個鐵像,一個是黃潛善,另一個是汪伯彥。比嶽飛墓前那四位早了好多年,秦檜集團是清嘉慶時才跪下的。

還有一個人的死也不得不記在黃潛善頭上——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攻陷揚州然後屠城,趙構刺溜刺溜就跑了,司農卿黃鍔跑到江邊,剛要過江就被軍民逮住,有人大喊,這孫子就是誤國誤民的黃潛善!黃鍔還沒來得及張嘴辯解就成了肉塊。唉,不明真相的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