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秉謙
清·李遜之【三朝野記】秉謙率其子叩首逆閹(魏忠賢)曰:“本欲拜依膝下,恐不喜此白須兒,故令稚子認孫。”璫(魏忠賢)頷之。時其子方乳臭,即授之以尚寶卿。
顧秉謙,昆山人,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的進士;魏廣微,大名府南樂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的進士,這二位絕對進士中的極品,古人說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這兩坨極品自行更改了售貨渠道,直接把自己賣給了大太監。買主大號魏忠賢。《明史》中對二人的評價是:秉謙為人,庸劣無恥,而廣微陰狡。
要說顧、魏學問是有的,顧秉謙當過《三朝要典》的總編輯,副總編輯是黃立極和馮銓。該書的最大作用就是“鉗天下口”,把“梃擊”“紅丸”“移宮”三大案篡改矯飾,顛倒是非,清朝對此書的點評是“羅織正士,獻媚客魏”,隨即下令禁毀,其實崇禎已經禁過了。到南明小朝廷時,阮大铖還動過重修此書的念頭,結果沒時間了,清兵殺至南京破城,給他剩下的隻有叛國的時間。
顧秉謙還主持編纂過一本《縉紳便覽》,之所以叫便覽,就是為了便於半文盲魏忠賢老師閱讀、索引,書中把葉向高、魏大中、左光鬥、趙南星等人列入“邪黨”,魏忠賢畫起圈來會方便一些。不過老顧這本書對於九千歲而言還是有些艱深,中國曆史上文筆最好的太監劉若愚寫過一本《酌中誌》,提到僉都禦史王紹徽編輯的《東林點將錄》,這個閱讀起來更為老少鹹宜,跟看撲克牌似的,把“邪黨”跟水滸一百單八將對號入座,比如葉向高對應天罡星及時雨宋江,高攀龍對應天閑星入雲龍公孫勝……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湊齊了一百零八人。施耐庵地下有知該哭了:拿老子的著作當排除異己的武器,我#@%&$!這時魯迅先生忙出來勸,施公莫氣,你看看我心裏就平衡了……
“邪黨”裏魏廣微最恨的是趙南星,趙與魏廣微的老爸魏允貞關係莫逆,前者被黜為平民,老魏還曾拚死抗辯。見小魏所為之後,痛心地說了句“允貞無子”,意思是魏允貞的兒子既然這麽下三濫還不如沒有。老魏當年是個硬骨頭,張居正勢焰熏天時,在荊州當推官的魏允貞還收拾過張居正的不法家奴,曆來都是直言敢諫,剛直不阿。魏廣微聽到這句“允貞無子”,遂恨趙南星入骨,後三次去趙南星家勾兌,連門都沒進去,更恨得要死,因此愈發與魏忠賢合榫,最終趙南星被免職流放,“終殞戍所”,魏廣微功莫大焉。
魏廣微因為與魏忠賢同姓,具有先天優勢,認了魏忠賢當叔叔。顧秉謙改姓比較麻煩,就領著最小的兒子去魏忠賢家認親,老顧說,其實吧我認您老當幹爹最省事兒,不過我胡子都白了,您又這麽麵嫩,幹脆,讓我兒子給您當孫子吧。順便提一句,魏忠賢是1568年出生,比顧秉謙小了十八歲。老顧此舉有一種無恥到極點的聰明,自己不認爹,讓兒子認爺爺,這種曲折蜿蜒拐彎抹角努力爭當別人兒子的妙法,歎為觀止。
天啟四年(1624年),顧秉謙當官當到了頂,成為內閣首輔。與大明曆代首輔不同的是,他這個閣老暗地裏被稱為“魏家閣老”,有首輔之名,無首輔之實,九千歲讓他怎麽幹他就怎麽幹。
前蘇聯作家巴別爾曾在作協會議上指著“無產階級作家”們說:“人人適應逮捕,如同適應氣候一樣,黨內人士和知識分子順從地坐牢,順從得令人發指。”
而顧秉謙的順從,是對權勢的順從,對利益的順從,讓兒子管魏忠賢喊爺爺這一手,豈止是令人發指,簡直是順從得令人發中指。
“當朝嚴嵩”是顧秉謙的另一標簽,關於這個綽號,侯方域有篇小文叫《馬伶傳》,做出了解釋,該文頗具惡搞精神,說有一戲曲演員姓馬,某日兩戲班同演《鳴鳳記》,馬伶演的嚴嵩遠不如李伶演得逼真,於是小馬就消失了三年。再現身演嚴嵩,惟妙惟肖、活靈活現,舉座皆驚,李伶卸了戲裝就匍匐於地要拜馬伶為師。眾人問馬伶何以三年之後演技精湛至斯。他說自己偽裝成小廝,“我聞今相國昆山顧秉謙者,嚴相國儔也”,顧相和嚴相不是一個德性嘛,那好,我就到顧秉謙家應聘,當了他的貼身仆役,每日揣摩顧閣老的行動做派言語脾性,三年後再演嚴嵩,你們就覺得像得不得了了,其實呢我演的是顧秉謙,他才是我真正的老師。
這故事是侯方域在南京遊曆時聽說的,表麵上是損顧秉謙,實際上有影射阮大铖之嫌。從嚴嵩到顧秉謙再到阮大铖,說明無良文人各有各的無良,但無良無行無恥這三無特征是共有的。
崇禎接他那木匠哥哥的班後,魏忠賢在朱元璋的老家鳳陽上了吊,魏廣微、顧秉謙削籍,被欽定逆案佞臣,後來顧秉謙花錢贖身為庶民。崇禎二年(1629年),昆山爆發群體性事件,把顧秉謙家的房子付之一炬,八十老翁逃到漁船上保住一命。之後又把自己私藏的窖銀四萬兩獻給朝廷,換來個他鄉棲身。死後屍體返回昆山,停了三十年才入土。
有關顧秉謙還有一樁異象發生,《明季北略》記載,天啟年間北京大地震發生前,顧秉謙的小妾上街“血拚”,回來時隨從都掉進了地裂的巨大縫隙,隻小妾一人逃了回來,但衣褲鞋襪皆莫名消失,光著回來的。馮銓的媳婦也如出一轍,穿戴整齊出門去,光不溜秋回家來。莫非老天爺也耍流氓,不好解釋。
《明季北略》作者計六奇的補充解釋是:“熹廟登極以來,天災地變,物怪人妖,無不疊見,未有若斯之甚者。思廟十七載之大饑大寇,以迄於亡,已於是乎兆之矣。而舉朝若在醉夢中,真可三歎。”哦,原來末世景象就是這個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