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在宛城,開局截胡曹阿瞞

第428章 遼東戰況

字體:16+-

雪化了,意味著通往遼東的路,通了!

意味著曹昂去年在遼東埋下的種子,已經結出了果實。

想到了這裏。

曹昂當即帶著信去找曹操。

當聽到曹昂說,要發兵攻打公孫康的時候。

曹操這邊,先是一愣。

隨即直接轉身走到隔壁。

不一會兒時間,隻見曹操捧著一大堆虎符丟到曹昂麵前。

然後十分大氣道:

“需要多少人,自己選去!”

爸爸大氣!

眼看著曹老板,現如今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土豪的氣息。

曹昂就沒出息的想抱大腿。

而曹操,見曹昂此時一臉感動的看著自己。

曹操的心裏,不由一暖。

“看看,這就是咋兒子,對咋一心一意的兒子!”

想到了這裏,曹操就想起了幾個月前,自己竟然會為了一點兒權力,竟然會猜忌曹昂。

一念及此,曹操就不禁想用大嘴巴子抽自己。

不過,在抽自己之前。

對於漢獻帝那個始作俑者,曹操也不會放過。

“是時候找個理由,再次敲打敲打小皇帝了。”曹操心想道。

另一邊。

對於曹操現如今的想法,曹昂其實並不知道。

不過,當看到曹操把兵符都交給自己的時候。

曹昂的心裏,說不感動那是假的。

想著公孫康好歹也是一方諸侯。

再加上遼東那個地方。

雖然不像大草原一樣,有著強大的異族。

但是遼東以北的那些地方。

那些老林子裏,可是住著一群現在雖然弱小。

但是潛力,絲毫不弱於匈奴、烏桓的部族。

因此,在沉思許久之後。

曹昂這邊,最終決定,全部選擇騎兵。

而一想到騎兵,曹昂自然想到了趙雲與樂進二人。

這二人,都是當先鋒的一把手。

遼東地區平原居多,有這二人開路,自己也放心。

而除了這二人外。

曹昂還想到了徐晃,對於這麽一個老成持重的人,絕對是軍中的泰山。

對於,還有張郃。

一想到自己花費了那麽大勁,才招攬過來的張郃。

現如今被自己丟在河內郡,完全沒有發揮他的用處。

曹昂就決定,這一次帶著張郃去遼東走一趟,也算是物盡其用。

考慮到遼東在龍珠的作用下。

現如今已經被打殘了。

再加上那邊平原眾多,自己這邊,又是全員騎兵。

這一次,曹昂沒有選擇帶上於禁和他的神機營。

而是選擇了許褚。

此時的許褚,雖然說明麵上,是曹昂的親衛。

但是因為曹昂這邊,之前得到了諸葛連弩。

嗯,也可以稱之為曹氏連弩。

因為曹昂得到了曹氏連弩圖紙的原因。

再加上許多工匠的日夜加工。

現如今已經有了五千架連弩,全都在許褚手中。

既然如此,那就帶上許褚有何妨。

武將已經選的差不多了。

至於謀士,曹昂這邊,則是選擇了賈詡。

至於為什麽會選擇賈詡。

曹昂則表示,用著舒服。

而賈詡,在聽到曹昂這次選擇帶自己出征之後。

再想到曹昂去年在遼東埋的那顆雷。

這一次的賈詡,連一句拒絕的話都沒說,就主動的跑了過來。

得!

見一向是貪生怕死的竟然主動跟隨。

就連曹昂都覺得,這是一個好兆頭。

武將、謀士這邊都選好了。

曹昂又向曹操要了四萬騎兵,分別交給趙雲、樂進、徐晃、張郃四人。

至於許褚那邊,因為其手下的五千配備曹氏連弩的騎兵。

原本就是他在管轄,所以不用曹操撥兵。

而曹操這邊。

見曹昂竟然隻要了四萬五千人。

出於強迫症。

曹操直接給曹昂撥了五萬人。

對於此。

曹昂隻想說一句“曹老板大氣”。

……

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

三日後,許昌城北門外。

在曹操以及小皇帝等人的歡送下。

曹昂大軍,最終出發。

六日後。

幽州。

就連冉虎都沒有想到,曹昂大軍,竟然來得如此迅速。

不過,對於曹昂的到來。

冉虎早有準備。

於是在曹昂命令眾人暫時歇息之後。

冉虎這邊,就把自己得到的消息告訴了曹昂。

原來,去年冬天。

當【龍珠】的故事,在遼東傳開之後。

果不其然。

遼東的那些勢力們。

如,遼東太守公孫康、高句麗國王東川王、慕容鮮卑部落首領慕容川、宇文鮮卑部落首領宇文太四人。

已經是殺瘋了。

先是東川王命令高句麗的士兵,偷襲公孫康;

再然後公孫康聯絡鮮卑部落首領,一起進攻高句麗。

再然後,慕容鮮卑和宇文鮮卑兩個部落又進攻公孫康。

短短五個月時間裏。

高句麗直接被滅國。

公孫康的太守府,也兩度被鮮卑騎兵攻破。

現如今,公孫康與兩部鮮卑,維持著一個微妙的平衡。

至於七顆龍珠。

目前根據外界流傳的消息。

公孫康因為手裏有五萬騎兵,三萬步兵,勢力最大,獨占三顆龍珠;

慕容川手裏有三萬騎兵,擁有兩顆龍珠;

宇文太手裏有兩萬騎兵,隻有一顆龍珠;

至於最後一顆,目前下落不明。

……

我特喵!

曹昂隱約記得,去年的時候,公孫康他們四方勢力加起來,也不多十萬大軍。

怎麽現如今。

勢力減少了,他們手裏的士兵,反而多了呢?

見曹昂此時麵露疑惑。

冉虎當即解釋道:

“高句麗雖然被滅了,但是他們的百姓卻是留了下來。”

“說起來,公孫康他們也夠壞的。”

“本來一個勢力,若要征兵,都會有一定的比例,畢竟大家都當兵了,誰來養活他們啊。”

“所以絕大部分的勢力征兵,都是選擇二十取一,有的地方,甚至會選擇十取一。”

“但是公孫康他們,在滅亡了高句麗之後,他們直接把高句麗所屬的男丁,全部瓜分。”

“公孫康因為勢力最大,所以得到的人最多。”

“而兩部鮮卑,雖然說他們得到的男丁少,但是他們卻把得到的女人,拿去和北方林子裏的野人做交易,吸引他們出來當兵。”

“因為這個緣故,兩部鮮卑的兵力,一度超過十萬,直接打得公孫康措手不及。”

“直到後來公孫康回過神來之後,他才逆風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