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在宛城,開局截胡曹阿瞞

第544章 兩道檄文

字體:16+-

劉璋自己原有兵馬十萬,在與張魯的戰鬥中,已經折損了一半。

不過自從他去南中三郡,與當地的蠻族達成合作之後。

當地的南蠻們,組成聯軍,共有十萬。

因此現如今劉璋手下的士兵,共有是十五萬大軍之多。

可別小看這十五萬大軍。

其中的十萬蠻族大軍,因為地處南荒。

因此,雖說他們個頭矮小。

但是他們個個驍勇善戰,勇猛非常。

並且南荒大山中,蛇蟲鼠蟻眾多。

這些南蠻們,自小在這種地方長大。

漸漸的,他們也學會了這些如何馴服這些蛇蟲鼠蟻,替自己戰鬥。

前番張魯大軍之所以戰敗。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蠻族們層出不奇的手段,讓張魯軍心大亂,最終戰敗。

至於劉璋,此時在得到了南蠻的幫助之後。

此時的他,更是飄了。

非但自己進位為漢中王。

在他的手下,更是任命有五虎、五彪、五狼共十五位將軍,來統帥他手下的十五萬大軍。

其中五虎之首,乃是有著西川槍王之稱的張任擔任。

此人乃是童淵的二徒弟。

乃是張繡的師弟、趙雲的師兄。

一身槍法,在蜀中罕有敵手。

至於五虎第二位,則是老將軍嚴顏。

第三位,乃是年輕一輩的將領李嚴。

這三位,都是蜀中名將,對劉璋也是十分忠心。

雖然說,前三位,都是劉璋的親信,但是從第四位之後,卻是突然變了。

五虎第四位,姓孟,乃是南蠻部落的一位首領。

第五到第十五位,也都是南蠻部落聯盟中的人。

除此之外,劉璋還任命法-正、黃權、李恢、劉巴四人為謀士,坐鎮軍中。

另外,劉璋還命人在成都外鑄一座高台,取名為報國台,上有黃金萬兩。

發下檄文傳播天下,道:

“凡忠於大漢者,皆可上此高台,自領黃金,拿多拿少,看自己心情,但是有一點,就是你拿了黃金之後,就必須為國效力!”

此檄文一出,天下震驚。

尤其是當曹操發現許都內,竟然有士人收拾行李,準備去成都的時候,曹操此時大為震怒。

許都。

皇宮內。

早已經沒有了任何權力的小皇帝劉協,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

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有小太監告訴曹操,說劉協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

先是自去冠冕,然後對著四川的方向,跪地磕頭。

這則消息一出,許都更是震驚。

曹操無奈,先是派人把小皇帝身邊伺候的人殺光之後。

同時又派士兵們,巡視自己手下領地。

凡是遇到去蜀中之人,不問緣由,先抓了再說。

曹操這邊,已經是焦頭爛額了。

曹昂這邊,也是被整的十分難受。

要知道,荊州在劉表時期,乃是亂世中的一方淨土。

很多避禍的讀書人,都曾潛逃至荊州。

而在這些讀書人的眼裏,大漢自然是劉家天下。

他們學的文武藝,自然是賣與劉家。

現如今小皇帝被控製,劉表身死,但是劉璋卻站了出來。

既然劉璋站了出來。

那麽他們身為孔子門徒,自然要投靠劉璋。

因此,這幾日荊州與益州交界處。

多有士子、讀書人越界。

對於此,曹仁等人,不禁急得團團轉。

在他們看來,讀書人,是他們治理天下的臂膀。

如今出現大量讀書人出逃蜀地的事情。

對於他們而言,不僅是人才的流失。

對與曹魏集團而言,一旦讓這些讀書人見到了劉璋,那麽他們轉頭過來,就會帶著大軍進攻自己。

因此,當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曹仁等人曾多次對曹昂勸諫。

希望曹昂能夠做出對應之策,防止人才流失。

對於曹仁口中的這些話語,曹昂卻是哈哈大笑,不置可否。

就在曹仁等人心裏著急的時候。

曹昂這邊,卻是突然發布了一條招賢檄文。

內容由曹昂口述,徐庶起草。

內容大概如下。

即荊州地大物博,但是因為戰亂人才凋零。

曹昂雖得荊州,但是卻不知治理。

因此,特發布招賢檄文,遴選天下有才之士。

無論出身,無論背景,隻要通過考核,即可即日赴任。

曹昂的這封檄文,如同一陣風一樣,同樣傳遍大漢。

如果說,劉璋的一封檄文,邀請的是,全大漢境內的忠於漢室之人;

那麽曹昂的一封檄文,邀請的則是,全大漢境內的有才之士!

不得不說,曹昂的這道檄文,可謂是釜底抽薪。

畢竟自從黃巾之亂到現在。

十幾年過去了,普通百姓們,早就不知有漢了。

在他們心中,誰能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尊崇誰!

隻要那些讀書人,也是亦然!

自古以來,讀書人之中,從來不缺乏有骨氣的人。

但是,這些人之中,更多的人,則是牆頭草。

誰有能力就跟隨誰!

再說了,現如今的天下大勢,看似十分混亂。

但是實際上,卻是已經很明朗了。

劉璋此舉,雖說聲勢浩大。

但是說難聽一點,不過是回光返照罷了。

畢竟擁兵八十萬的劉表,還不是說敗就敗!

區區劉璋,即便是現如今崛起了,但是實際上,也就那樣。

和眼下的曹軍相比,完全是蚍蜉撼大樹!

因此,即便是每日通過荊州,去蜀地的忠於漢室的人,有很多!

但是來襄陽城麵試的人,則是更多。

襄陽,城樓之上。

看著絡繹不絕的讀書人不斷湧入襄陽的場景。

曹仁、曹洪二人,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子脩,真是我曹家麒麟兒啊!”

曹洪、曹仁二人由衷感歎。

而就在二人心生感歎之際。

就在這時,有士兵前來匯報。

說有一名年輕人,在城門口,指名道姓要見曹昂。

士卒問其姓名,那人卻是不說。

本來麵對這等無理取鬧的人,按照以往慣例,士兵們會把這人揍一頓、再趕走!

但是因為曹昂曾下達過命令,說凡是因看過檄文而來的投奔人,都必須以禮相待。

因此,這些士卒對於此人,既不能打、也不能罵。

至於帶他去見曹昂,這士兵也沒有這權力啊!

無奈之下,他隻能求助到曹仁、曹洪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