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為劉禪,霄漢永燦

第一百六十四章:開科

字體:16+-

“諸位俊才皆心向國家,欲為國家出力,本世子甚感欣慰。然人之精力有限,不可能精通世間所有學識,為使諸位盡展所長,此次科考共分茂才、進士、明法、明算、明經五科……”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江陵城內,被劉禪命名為‘鹿鳴書院’的州學內,看著眼前千多名前來應試的各地士子,劉禪在做了簡短的接見講話後,隨即便開始了這分科報名之事。

說起來,雖然比起處於‘發展期’的隋唐的科舉製來,自宋以後的科舉製更為成熟完善,但劉禪也是隻取了其成熟的製度。

至於考試內容方麵,則是沿用了唐代的秀才、進士、明法、明算、明經這五項最具代表性的科目,而非自宋以後的獨重進士。

而且,就這五個科目中,‘含金量’最高的,也並非進士科,而是為避諱光武帝劉秀之名改成了‘茂才’的秀才科。

秀才者,才能秀異之士也。與《禮記》中所稱的‘秀士’相近,乃是一種泛稱,並不局限於飽讀經書。

秀才科考的是‘方略策’,也就是計謀策略。成績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餘者皆不取,乃是五科中難度最大的一科,畢竟眼下正是亂世用武之時嘛。

至於在原曆史上最為吃香的進士科,其具體的考試內容,同樣也沒能逃脫劉禪的‘魔爪’。

像其中考默寫經書能力的貼經,以規諫、告誡為主題的箴、銘,以及在唐宋大放異彩的詩賦,統統都被其掃進了垃圾筒,隻保留了其原本的‘時務策’,也就是當世要事的對策這一考試內容。

而除了秀才、進士兩科外,考律令的明法科,以及考算術的明算科則是最受劉禪的重視了。

其中,明法科的考試內容為律七條,令三條。全部通過者為甲等,通八條者為乙等。通七條或是七條以下的,均為不合格,不予錄取。

至於‘含金量’最低,隻考儒家經義的明經科,劉禪倒是沒有動什麽手腳,仍是與原曆史上一樣,分為了貼經、墨義等沒什麽‘實際’用途內容。

畢竟這一科,本來就是被他拿來作為安撫‘陪跑’的世族子弟和收買人心的。其要求嘛,自然也就不會像其餘幾科那麽嚴格。

……

“請問上吏,此號牌乃是做何之用?”

報考登記的那一排排書案前,在登記完自己的報考科目與姓名籍貫後,看著書吏遞過來的一個帶著數字編號的小木牌,一眾前來應試的士子全都是一臉的疑惑與不解。

“此號牌可要保存好了,屆時考試之時便以此號牌上的數字代替汝等之名,並要將這數字糊上……”

看著一眾疑惑不解的士子,登記的書吏也是耐心的為其解釋起這小小號牌的重要性來。

“原來如此,有此法預防,舞弊之事將絕矣!”

弄清楚了手中號牌的作用後,除了少數士族子弟外,其餘之人卻是紛紛對此表示了讚揚。

說起來,自古以來,隻要有考試,不管中外,那這作弊之事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麵對這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即便相信自己手下的官吏不會做什麽營私舞弊的事情,但為防萬一且保證公平,更是為了給以後的科考立下規矩,同時也防止世家大族鑽空子,劉禪卻是直接將後世科舉中的糊名‘封彌’製度也是照般了過來。

不僅如此,除了這糊名‘封彌’之外,連謄抄這個防範措施他也同樣沒有放過。

為此,他甚至下令把江陵所轄下的府學、縣學生員也都召集了起來,專門做這謄抄之事,順便也讓他們提前熟悉一下這科考之事,算是為以後自己參加考試時做一個預演。

可以說,除了沒有後世的院試、鄉試這兩級初、中級考試外,這場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科考,其各項製度製度因為劉禪的‘先知先覺’,卻是來了個一步到位,根本就沒給那些世家大族鑽空子的機會。

當然了,世間所有的規矩基本上都是對下不對上,更何況這還是‘萬惡’的‘封建王朝’呢?

所以,這些完善的製度雖然防範了世家大族鑽空子,但卻並不妨礙劉禪借此打壓世家大族。

這不,當報名結束後,這對應著編號的花名冊,第一時間便送到了劉禪這裏,以方便他對這次科考的最後錄取結果作‘參考’。

隻不過,除了打壓世家大族外,科舉的首要目的還是在選拔人材上。所以總體來說,這一次的考試還是十分公平的。

畢竟經過糊名封彌和謄抄的試卷,即便是龐德公、黃承彥和龐統這三名主考官,那也根本不知道這答卷的主人是誰,隻能依據其才能大小來選擇。

而作為‘不公平’的最後環節,則是掌握在劉禪的手中!

……

“請應試之士子進場!”

二月初二,龍抬頭,當火紅的朝陽冉冉升起之時,一場提前了數百年的科舉考試,也是在江陵城的鹿鳴書院正式拉開了帷幕。

而同一時間,千裏之外的武都郡,四萬早已在此完成了集結的馬步精銳,此時也已是整裝待發,做好了隨時開拔出征的準備。

“馬超聽令,孤命你為大軍左先鋒,率騎兵五千即刻出兵,直撲安定,奪取蕭關!”

環視了一番帳中諸將,最終劉備還將這左先鋒之職給了馬超這個威鎮雍涼的‘神威天將軍’。

“末將……末將多謝大王!”

聽到劉備點了自己為左先鋒率領軍中全部騎兵,而且還沒有‘監視’之人,原本以為隻能隨中軍行動的馬超頓時激動得說話都打顫了。

“魏延聽令,孤命你為大軍右先鋒,率軍一萬,奪取南安、隴西兩郡!”

沒有在意馬超的激動,劉備隨即又將奪取南安、隴西兩郡的任務交給了魏延這個鎮北將軍。

正所謂‘得隴望蜀’,反過來,‘得隴望涼’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想要奪取涼州,那就必須先拿下雍州的隴右諸郡,從而堵住曹魏西進之路。

“大哥,那我呢?”

眼見先鋒沒了,奪南安、隴西的任務又給了魏延,三爺頓時忍不住急了。

“三弟與諸將隨孤率中軍奪取天水、廣魏!”

末了,在三爺那‘幽怨’的眼神中,劉備卻是並未讓他單獨領軍,而與自己的中軍行動。

至此,兩場都意義重大的‘戰爭’,就這麽於建安二十五年掀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