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攻則必勝
金城附近,兵馬雲集。
經過長途跋涉,金城一帶的齊軍人數已經達到了十二萬之眾。
其中主力軍團乃是趙雲所部的五萬白馬義從,以及
兩萬玄甲軍和兩萬鐵浮屠。
再加上各地運送而來的糧草和軍械,如今可以說是大軍雲集,糧草齊備。隻等曹安民一聲令下,各路大軍就能急速北上與馬氏一決高低。
不過,曹安民似乎並沒有打算立即這樣做。
其一西北各地錦衣衛傳來的消息,馬超還聯合了西域諸國和劉勃勃,意圖對抗自己。本著以絕後患的打算,他打算等著對方全部到齊,再一網打盡。
其二,也是因為士卒久戰,體力有所下降,讓士卒們休息也是為接下來的大戰做準備。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這最後一戰,曹安民打算親自出馬。
皇帝親征,大軍自然不能掉以輕心。張遼、薛仁貴、嶽飛和李靖商議之後,將原屬的大軍全部集結在一起,進行操練。
看這眼前數萬騎兵奔馳縱橫,從列陣,到奔射,再到急速奔襲,各方麵都是很出色。
憑借如此大軍,縱然西涼有數萬,乃至數十萬敵軍,又有何懼。
當然,李靖等人也不可能小視這縱橫西北的馬氏一族。自董卓亂京開始,他們便能一直割據西北,能夠屹立至今,自然有他們的兩把刷子。
況且,敵軍的人數略勝於他們,縱然齊軍再精銳,但騎兵交戰,若無外力,單靠裝備很難將傷亡控製到極小的比例。
“看來,眼下咱們隻能從兵器上入手了。”環視騎兵的訓練,張遼回過頭對著幾個同僚說道。
“這騎兵交戰不似步兵,連弩這類的武器對於白馬義從來說還行,但對於玄甲軍來說,卻不太適合。”
“軍械所運來了五千把陌刀,幾位覺得如何?”執掌西川軍政的薛仁貴忽然說道。
陌刀,自打造出來開始,便被世人稱讚為終結騎兵的第一號神器。
每逢戰鬥,尤其步兵大戰騎兵的時候,往往都是大殺四方。
有這等利刃,對抗騎兵自然是無可厚非。
“可以,但這兩種武器隻適合步兵使用,若是西涼軍掩殺而來,他們可不好轉移。”
薛仁貴淡淡笑道:“這我自然知曉。若是讓背嵬軍身穿重甲手持陌刀自然是難以逃脫敵人的追殺,但若是讓他們穿上輕便的鎧甲,奔跑起來的速度自然會快很多。加上,我們還有白馬義從做掩護,自然不懼敵軍的追殺。”
“步兵沒了鎧甲,這豈不是自尋死路啊!”
薛仁貴不緊不慢的說道:“南蠻之地的土著不會冶煉鋼鐵,他們便用藤條編織成鎧甲。這種用桐油浸泡過的衣服,足以抵擋刀劈斧砍,而且極其輕便。”
張遼縷著胡須道:“既然是桐油浸泡,此甲恐怕不耐火燒吧!”
薛仁貴點點頭。
旁邊的李靖則趁機說到:“藤甲我曾經也聽說過,這白日戰鬥,西涼兵不可能用火箭攻之,若是有此物破敵的話,一定可以無往而不破。況且,北方多平原,步兵很難被困住,縱然火燒,也很難有威脅,這種地形適合藤甲作戰。”
張遼聞言又陷入了猶豫中。
白馬義從作為輕騎兵,自身的防禦比較弱,若是將這種甲胄交給騎兵的話,也能夠增強騎兵的防禦力。
藤甲輕盈無比,交給步卒能夠增加防禦力,同時又不會讓機動力下降。是非常好的選擇,而交給騎兵穿,隻是增加了防禦力罷了。
不過,騎兵作戰通常都是靠戰馬的,防禦力增加了雖然有作用,但似乎不如步卒大。但是張遼也考慮了一點,那就是對方都是騎兵,要比機動力,步卒根本不是對手。
所以,最終他還是同意將所有的藤甲裝備給了背嵬軍。
正思考著,一個士兵急速跑來,朝著張遼躬身說道:“大將軍,床弩已經全部運來。”
張遼眼神中,精光一閃而過。
“走,看看我們大齊的神兵利刃去。”
說罷,眾軍將呼啦一下,全部從城樓上走了下去。
很快,一行人就到了城內的府庫。
府庫很大,防衛也很森嚴,在往常的時候,足有五百名護衛日夜把守。
這裏邊的連弩床實在是太重要了。
又是易燃物品,若是被敵方間隙攻破,損失就大了。因此,五百名護衛並不誇張。
看著眼前滿庫房的東西,張遼輕輕拍打著大門,沒有急著進去,而是站在這裏問道:“我向陛下要了兩千張床弩,不知道陛下給我調撥了多少?”
負責統計庫房的官員連忙說道:“大將軍所要兩千張床弩,陛下調撥了五千張。第一批的三千張已經運送到,後續的兩千張還在調撥中。”
五千張!
在場的眾人頓時驚呼。
身為統兵大將,坐鎮一方,隨時要和後勤補給打交道,自家有多少家底他們是最清楚不過。
雖然齊國四方征伐已經接近尾聲。
但是還是有不少不和諧的聲音存在。
床弩不單單是攻城的強悍武器,同樣也是防禦的第一神器。
大齊需要防禦的城池實在是太多,每座城池上都要配備床弩進行防禦。
一次性抽調如此多的床弩過來,恐怕是徹底把齊國的庫存掏了出來。
五千張,若是馬超等人不知道這玩意的存在,貿然的把騎兵開過來,恐怕這五千張連弩床就能夠要了他們一二萬騎兵的性命了。
“有陛下在,我大齊掃平天下指日可待。”張遼眼神之中滿是感激的神色。
十餘萬重兵,外加五千張床弩,這是多麽恐怖的一股力量,這樣的實力被任何一個人掌握,都將是對國家的災難。
曹安民能夠如此放心的交給張遼,可見對張遼的信任。
士為知己者死,有君如此,張遼又怎能不賣命。
“傳令各部,五天後出征,有此五天的時間,各部將士必然已經準備妥當,養精蓄銳,準備最後一戰。”
所有的人都緊握拳頭,眼神之中暴露出興奮的光芒。
征戰數十年,終於來到這一刻。
敵軍就算再強,大齊十餘萬騎兵。
必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