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一百九十一章 袁譚發揮

字體:16+-

入夜後,田光許敬二人喜滋滋的離去,好在他們二人最後收手,幫著黃忠擊潰聯軍,不然他們二人定和李芬李屏父子一般,身首異處。

書房之內,香煙彌漫。

曹安民特意將糜氏兄弟留下來,隻為振興商業。

姚廣孝等人雖然皆是大才,但在他們眼中,商業隻是百家之末,縱然是糜竺這樣的大富豪,在他們的眼裏也不過是見利忘義的小人。

曹安民故意撇開許田二人,必然是有所深意。故而,二人隻能耐著性子等著。

“安民初掌徐州,困難重重,其他事情都好解決,但有一件事讓我思量許久,都未曾有頭緒,今天你二位來了,正好幫我好好想想。”

糜竺糜芳強顏歡笑,臉色極其的不自然。

“二位可知,富國強兵的關鍵在於什麽?”

“在農,農業乃百業根本,農業興則國家強。”糜竺也是飽讀詩書之人,豈能不知這其中的道理。

糜氏在他手中之前,雖然已是富豪,但還遠遠達不到今天這般富甲天下。

正因為糜竺的才能,才使糜家不斷壯大發展。

曹安民笑而不語,片刻之後,才低聲說道:“農業確實算是百業根本,但富國強兵的關鍵不在農,而在商。”

商業,二字重重的擊打著兩人的心髒。他們怎麽也想不到曹安民居然會有這樣的一番言論。

“如果農業是一個人的骨骼,那麽商業就好比一個人的血液。正因為商人的遊走,才能讓西川的蜀錦,江東的絲綢,遼東的戰馬,徐州的鹽鐵不斷遊走,帶動四方的經濟。”

如果說之前曹安民誇獎商人讓糜竺喜出望外,那麽這猛然間提起鹽鐵,就讓他心中一沉。

原來如此!

他終於明白,曹安民為何將他二人留下來的根本原因了。

“徐州屢遭戰火,生靈塗炭,百業荒廢,百業之根我前番已經講過。但這商業如何發展起來,還需你二人為我建言獻策啊!”說著,曹安民穩坐釣魚台,嘴角微微上揚,臉上帶著一種神秘的微笑。

糜竺的額頭上,大滴的汗珠不斷落下。

這可謂是剛出虎穴又入狼窩。本以為曹安民初來乍到不了解徐州的情況,到頭來是人算不如天算,原來對方早已掌握了一切,隻不過不想點破。

“死罪,在下死罪啊!”糜竺撲通一下跪在了曹安民的麵前,臉上滿是惶恐悔恨之色。

“子仲為何要行此大禮,本將軍貌似什麽都沒做,什麽也沒講啊!”

糜芳站在一旁,還未反應過來。

“鹽鐵本是國家管控,隻不過從前代陶刺史開始,便疏於管控,在下才貪圖利潤介入其中。求大人開恩,饒恕在下往日的罪行。”

鹽鐵自古就是高利潤。自陶謙開始,徐州名義上是州牧掌控,其實大權一直都在四大家族的手中,他們四家分割利益,不斷做大。

後陶謙曹豹隕落,陳氏為了掩蓋鋒芒選擇退出,鹽鐵業的高額利潤基本上全部落入了糜竺手中。

曹安民冷笑的看著糜竺,猛地一拍桌子。

“你糜氏一族好大的膽子。”糜芳也猛地跪在地上,渾身上下微微纏鬥,不管如何,也不敢直視曹安民那雙攝人心弦的眼睛。

“說吧,這些年你們單單走私鹽業掙了多少錢?”

糜竺心中隻有一個大概的數字,但現在這個關頭上,誰又敢直接把具體數字說出來。

“大概幾十萬金吧!”

“幾十萬金,很好,很好啊!幸好本將軍提前發現了你們的勾當,不然這徐州恐怕遲早要被你們掏空。”

“我等不敢!”

曹安民慢慢平複了心中的怒火,看著眼前的糜竺,淡淡說道:“過去的事情我也懶得追究了,隻不過,從現在開始,你糜氏就幫我好好想想,如何振興商業,如有良策,本將軍一律重賞。明白了嗎?”

曹安民這聲音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話題也是不斷偏轉,讓糜氏兄弟一時間極其難適應。

縱使離開曹安民府邸,坐上回去的馬車,糜竺還有一種雲裏霧裏的感覺。旁邊的糜芳也是才緩過神來,看著自己的兄長,臉上滿是畏懼神色。

“兄長,這曹安民到底是什麽意思?”

糜竺眼神之中閃爍一絲無奈,身為商人,縱使是他們這樣富可敵國的商人,也不過是君王手中的一顆棋子,隨時都可能被拋棄。

“我雖不知,但我知道一點,我糜氏應該是無恙了。”

糜芳聞言點點頭。

糜氏和田氏許氏不同,當初他們的動靜實在是弄得太大,就算有諸侯能夠收留他們,也得考察他們是否忠心。

現在曹安民不心存戒心,讓糜氏於夾縫之中獲得了一息 的機會。

“兄長,這振興商業你可有好的打算?”

糜氏是靠著鹽鐵起家壯大,但他們家族同樣也有著很多其他生意。

壯大徐州的商業,隻要他們振臂一呼,想必不是難事。

就在糜氏兄弟回去的時候,東北琅琊郡再次爆發大戰。

青州刺史袁譚的萬餘偏師,進攻莒縣。莒縣有斛律光、李通外加王彥章鎮守,可謂是銅牆鐵壁。可偏偏常遇春不安套路出牌,直接率領大軍繞過莒縣,快速閃攻牟台。

牟台,乃是陽都臨沂東邊的重鎮,牟台若是失手,常遇春大軍直接可以繞開陽都和臨沂的曹軍,進攻開陽,切斷曹軍南下的路程。

為此,斛律光做出了大膽的決策,大軍反其道而行之,不去救牟台而是快速北上,朝著青州殺去。

曹軍在琅琊,基本上都集中到了陽都和臨沂,牟台守兵較少,交手僅僅半日,牟台失手,常遇春馬不停蹄,率領大軍直撲開陽。

常遇春以快打快的戰法,明顯讓楊延昭和高順很不習慣,為了保證開陽不失手,高順隻能順著沂水而下,快速支援開陽。

至此,琅琊東莞二郡隻剩下開陽和陽都兩座孤城在苦苦支撐。

徐州的大捷,讓袁譚心中燃燒起熊熊火焰,顧不上辛毗的嚴令禁製,從青州再次抽調兩萬大軍南下支援。

諾大的青州,隻留下不到五千老弱,可見袁譚破曹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