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楊素登場
為了使曹昂的病情有所好轉,曹安民還是將他暫時轉移到了徐州,有張仲景和葛洪兩大神醫醫治,想必他的身體能夠恢複的更快。
曹昂之死引起的風波席卷整個兗豫兩州,有世間傳聞,說曹昂是被曹安民殺死;也有人傳言是被曹氏其他公子殺死;甚至還有人說,曹昂是自己生無可戀,隨即選擇了死路。
眾說紛紜,讓人捉摸不清其中緣由。
曹昂的死,在絕大多數人看來是曹氏政權的一大損失。當然,也有不少人暗中為之竊喜。
國舅府,眾漢室權貴聚集於此,名為家宴,以此掩人耳目。
自曹安民崛起之後,董承伏完等人都低調不少,整日除了上朝之外,都是謝絕避客,很少外出。直到,曹昂的死訊傳來,讓他們這些隱藏在暗中的人物,也想出來活動一下。
“我大漢自黃巾之後奸雄並起,先受董卓之殃,後又遭逢李傕、郭汜之亂。本以為譙人曹操是社稷之臣,卻沒想到此人比董卓更甚,專國弄權,擅作威福,如此下去,我大漢遲早要滅在他的手裏。”伏完一起開端,眾人的臉上皆是陰沉不定。
眾人之中,不少皆是自光武傳承至今的世家子弟,縱然不是,也是皇親貴胄。受國恩,當行國事,縱然眼下深受曹賊迫害,也不能就這樣看著大漢將亡而不管不顧。
“國舅說得對,曹賊一向怠慢我等,所以此番才糟了報應。他那名震一時的曹氏雙子,如今一人叛逃,一人身亡,可見曹賊之壽已盡,繼承人全無,乃是我大漢崛起的最佳時刻。”
“正是!”
眾漢室老臣,皆是意氣風發,豪言壯誌,仿佛,下一刻大漢中興就要在他們手中重現。
“諸公謬矣!”
正在興頭上的眾人如同被潑了一盆冷水,心氣頓時上來,回頭一看,乃是弘農楊氏一族,當朝太傅楊彪之弟楊廷和。
“楊老弟,你這是什麽意思,難道你認為此刻不是漢室中興的大好時候嗎?”董承伏完本就是一體,今夜召集大家前來,其實就是想要脫去眼前的困局。楊廷和此言,正好與他們背道而馳,豈能不受眾人討伐。
“家父並不是這個意思,諸公莫要生氣。”
楊廷和的身邊,一個年輕的後生走了出來,朝著眾人畢恭畢敬的施了一禮,世家公子的風度在他的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是?”之前來的人太多,一時倒也沒注意進來一個年輕後生。眼下一看,大家都覺得有些陌生。
“這是我小兒楊素,特來增長一番見識,素兒,還不見過各位叔伯。”楊廷和雖是京官,又出自弘農楊氏,但和他的堂兄楊彪比起來,無論是名氣還是能力都差了不少。
父親都是如此,更不要說一個小小的楊素了。
“見過各位叔伯。晚輩之前聽諸位所言可謂是意氣風發,熟不知如此行事,隻是加快我大漢滅亡的速度。”
眾人聞言皆是一驚,尤其是伏完董承二人更是滿不服氣。
“小子,休要胡言,我等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論見識,你還達不到給我們上課的地步。”
楊素不悲不喜,完全不為所動,接著說道:“自先帝之後,董卓李傕曹操等人先後執掌朝政,將天子玩弄於鼓掌之中,諸位以為是為何?其實不外乎,他們兵多將廣。董卓有三十萬,李傕郭汜有二十萬,曹操也有二三十萬。因此可見,想要挽救大漢,救出天子,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腰杆和曹操分庭抗禮。”
董承很不服氣的冷哼一聲,站起身環顧左右的這些漢室老臣道:“年初開始,我變不斷擴充南大營,現在單單我麾下,就有十二營近一萬五千兵馬,如果加上伏國舅和諸位那裏,足足有兩萬之軍。難道還不足以成事?”
楊素嘴角微微上揚,輕笑道:“曹賊有兵二三十萬,難道國舅大人就打算以兩萬軍對抗?”
董承很不服氣的說道:“有何不可,那曹安民不過是數百之軍都能夠殺得數萬黃巾潰不成軍。九江一戰,更是以弱勝強,擊敗十餘倍的敵軍。我董承也是久經沙場這麽多年,難道還比不上一個黃口小兒?”
這下,楊素再也忍不住內心深處的笑意,張開嘴大笑起來。
在場皆是楊素的長輩,如此行事,如此**,讓他們頓時極其不滿,若不是看在楊彪的麵子上,恐怕早已將他驅逐出去。
“楊素賢侄,你笑什麽,難道我說的有什麽錯的?”
“恕晚輩無禮,董公真的是大言不慚之人啊!”董承正欲發火,楊素完全無視他的存在。“曹安民何許人也,那是大戰小戰之中走出來的絕世戰神,先不論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就單論他自己,我敢問諸公。在麵對十餘倍敵軍來襲之時,還敢衝鋒在前,手刃賊軍;誰能千裏奔襲,在無任何增援的情況下,殺到敵國都城之下;誰又能,無懼天下群雄,在內憂外患同起之時,手刃逆賊,連敗敵軍。普天之下,隻有他曹安民一人而已。如果今天是曹安民站在這裏說這句話,我相信,一定可以扭轉乾坤,中興大漢。但今天是您董公,嗬嗬,恐怕還是萬萬不能。”
董承聽完最後一個字,肺都沒差點氣炸。自己好歹也是當朝國舅,官拜三公級別的一方大員。居然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被一個晚輩羞辱,此等荒唐之事,如果他還能忍受,他就不是董承。
“董兄先不要生氣,我看他說的確實也不無道理。”如果是旁人勸道,董承早就將怒火燒了過去。但偏偏,這站出來的是伏完,他都如此說,董承就算心中再不爽也隻能把氣憋回去。
“既然楊素賢侄能夠分析的如此到位,那敢問,想要中興大漢,有何辦法?”
楊素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環視左右,淡淡說道:“內有強兵,外有強援,則可以脫困。”
“強兵,外援?”眾人眼中皆陷入沉思之中。
如果說那兩萬軍算強兵的話,那他們等等於完成了前半段。但強援,讓他們陷入了苦惱之中。
普天之下,漢室宗親之中僅剩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既然是匡扶漢室,宗親當然最好,首選之人也自然當是這兩位。
於是乎,就有人將劉表劉焉推到台前。
楊素的臉上露出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道:“劉表劉璋皆虎狼之徒,野心之輩。當初董卓禍亂朝綱,欺壓少帝,諸侯聯軍伐之,皆不見其動靜。後陛下從長安返回洛陽之時,也不見他們有任何勤王舉措,由此可見,此二人恐怕早就心懷不軌。如果我們聯係他們,天子遲早要死在他們手中,大漢的天下也遲早要亡在他們手裏。”
楊素一言,也徹底讓他們想通,毫無辦法的他們,隻能將目光投到了伏完的身上。
伏完淡淡笑道:“楊素賢侄,如此淡定,想必已經有了好的人選,不妨說出來,讓我等參考一下。”
“我心中有三個人選可供諸位參選。其一,西涼馬騰,其二,徐州曹安民,其三,許昌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