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進退兩難的陳廣
兩狼山上,喊殺聲漸漸平息。
望著眼前屍橫遍野的戰場,陳廣長出口氣。至此一戰,東瀛元氣大傷,恐怕數年之內對他們辰韓都難造成威脅。趁此機會,正好調轉方向,進攻馬韓和弁韓,一舉三韓三韓,在半島之上建立大韓帝國。揮軍北上,再滅東沃沮和高句麗。甚至可以趁著漢朝內亂之時,率軍西進,一舉攻克遼東諸地,虎踞東北,建立萬世功業。
陳廣與辰韓李氏皇族不同,他本漢人,祖上都是居住在樂浪一帶。恰逢烏桓南下,大肆屠戮,陳廣的父親帶著他逃入了辰韓的境內。後幾經反轉,被上一代辰韓大王收為弟子,傳授兵法韜略,因而才有了今天才華橫溢,威震三韓的飛虎大將。
辰韓是他的第二故鄉,也是養他之所。如果當初沒有上代辰韓大王,可能現在陳廣還是王都外的一個小乞丐。正是因為這份機遇,讓他終身不忘報效國家,不忘保護先王最喜愛的兒子李利。
“恭喜大將軍!”身旁的副將見大局已定,連忙向陳廣恭賀。
陳廣微微一笑,接受了副將的恭賀。正欲安排眾軍打掃戰場,忽然身後一匹快馬來到身後。
“啟稟大將軍,王都來報,大王,大王薨了。”
“什麽,大王薨了?”陳廣隻感覺耳邊一聲驚雷。
李欣雖然是庸主,但怎麽說也是從小和自己一同長大的玩伴,如今二人已到知天命的年歲,李欣居然先走一步,豈不是讓人傷感。
“大王!”說著陳廣朝著南方跪拜在地,臉上滿是赤誠。
這麽多年,正因為李欣知道陳廣對於他們李氏王族忠心耿耿,保護李利,也不過是因為不忘先王臨終遺言。正因此,李欣才一直對他格外器重。如今李欣逝去,新王登基,一切又將不同,恐怕短時間之內自己的攻伐大業將要因為喪期擱置。
“先王已逝,太子登基。我等當快速打掃戰場,構築防線,回師王都,祭奠先王。”
陳廣一聲令下,眾將紛紛領命。
但那個前來傳令的士卒臉上卻有不安之色,如此表情自然沒有逃脫陳廣的注意。
“難道本將軍說錯了?”
傳令兵歎了口氣道:“王都傳來消息,不單單大王已薨,就連太子也!”
陳廣渾身一震,李欣逝去他能夠接受,但同一時間,作為太子的李申也死了,這可就不尋常了。畢竟李欣李申兩父子雖然能力不強,但是對於手中權力的掌控力度,絕非一般人能夠想到。
一個小小的辰韓能讓他們父子掌控在手中,這麽多年根本無法動搖,可見他們的本事如何。
“那,現在王都在誰的手中,誰是大王?”
“小王李利,誅殺太子,又行叛亂之舉,圍攻王都,太傅李進悲恨而死。”
馬韓、弁韓,甚至其他勢力他都想到過,但卻從來沒有想到會是李利。畢竟王都之內,禦林軍一萬,太子李申手中也有一萬,單憑李利手中一萬兵馬,成功的幾率是微乎其微。
這麽多年,李欣對於李利的戒備絲毫沒有放鬆過,正因為有兩萬大軍在手,才不懼怕李利和他手下的一萬兵馬。
可沒想到,現在短短數月,城頭改立大王旗。本來在自己庇護之下的李利居然一下子翻身做了主人。金鱗本非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不管其中緣由如何,最起碼現在辰韓落在了李利手中,他就是這個國家的王,自己也得聽命於他。
“大將軍,新王登基,我們必須回去,否則怪罪下來,我們可就!”副將進言,陳廣也不好多說,隻能允諾,點齊各部兵馬快速拔營返回王都。
徐州城內,書房之中,正在練字的曹安民忽然耳邊響起機械的聲音。
“叮!宿主麾下英雄李俊,斬殺辰 主李欣,獎勵定國石一枚。”
曹安民連忙打開包裹,一個閃爍著金光的石頭出現在那裏。
定國石:此石一出,江山穩固,使用之後,國運+1。(立國情況下可使用。)
“係統,國運是什麽?”
“顧名思義,乃是一個國家的運勢。正常情況下,初始國家國運為一,可以保國家衰弱之際逃脫劫難,再次中興。”
曹安民恍然大悟。
漢唐宋明清等大一統王朝之中,皆有國家運勢走下坡路之時。甚至,漢分東西,晉宋分南北,皆是靠著國運在此運作,才讓他們可以逃脫一朝覆滅。
“西漢武帝之後,大漢衰落,靠國力走過危險之際,再次迎來中興。大唐武氏當朝,導致朝局混亂,後迎來開元盛世。宋經曆真宗衰落,後有仁宗續命。明有弘治中興,為大明延長百年統治。這些朝代皆靠國運抵擋一次危亡。有定國石的情況下,宿主若是建立朝代可以增加一次危亡抵抗。”
曹安民搖搖頭,立國開朝,對於自己來說,還有些太遠。與其去想那麽遙遠的事情,還不如先一步步前進,穩紮穩打,穩固徐州根基。
最讓曹安民沒想到的是,短短十幾日,辰韓這麽一個大的國家,居然就倒在了李俊他們的麵前。自桓靈兩朝至今,大漢已經多時沒有開疆擴土。
隻不過,三韓之地對於曹安民來說,乃是一招險棋。如今整個徐州,除了自己之外,無一人知道遼東的情況。
此刻要是公布出去,讓天下人知曉,引得袁紹防備,日後就失了一招後招。
既然如此,曹安民隻能暫時將這個消息隱瞞起來,不讓世人知曉。
如今,中原大地,兩強相對,曹操袁紹,已經勢同水火,隨時都可能爆發大戰,各在黃河沿岸布下重兵,構建堡壘,以保不測。
隻不過和曆史上不同,如今的北方,不單單有袁紹曹操兩大諸侯,同樣也有劉備曹安民兩小諸侯。兩小諸侯,雖然沒有表達自己的立場,但其實都已經很明確,曹安民必然是支持曹操,而劉備也必然是支持袁紹。
一場決定天下走勢的大戰,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