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袁紹大起三軍
“叮!宿主獲得天命之子頭銜。”
“我一突出重圍,你就活過來了啊!”曹安民在葛洪的包紮下,渾身上下沒有一處好地方,坐在馬車之上,顯得有些狼狽。
“之前也是本係統給宿主的一個考驗。好在最後關頭,宿主還是頂住心中的恐懼和壓力,不然縱然我想救你也很難。”
“救我?”曹安民有些驚訝,他本來以為一切都是因為運氣,卻沒想到剛才那場大雨居然是係統有意而為。
“你以為!天命之子可不是一個小小頭銜那麽簡單,隻要是獲得這個頭銜的人。可以增強百分之三十的氣運。”
“氣運?”
“簡單點說,你有氣運增幅的情況下,縱然你掉進坑裏也可以獲得大機遇。好比你們那個世界的那個什麽段譽一樣。”
段譽!
曹安民眼前一亮,若不是周倉等人就在身邊,恐怕他都想直接把係統拎出來,看看這家夥到底是什麽做的。
但說到天命之子,就不得不提起一人。
後漢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劉秀。
因為天命所歸的天命之子的頭銜,最初就是用在他的身上。
劉秀從起兵到稱帝用了三年,從稱帝到統一全國用了十二年,要知道西漢末年的割裂程度不亞於東漢末年的諸侯割據,還有綠林赤眉兩大主力軍,劉秀既不是起義兵的首領,也沒有絕對壯雄師事力量,竟然就讓他如許完成了統一。
劉秀在劉玄稱更始帝後,成為更始帝的手下,由於更始帝以漢為國號,否決王莽的統治,王莽就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爭一舉殺絕重生的更始政權。而劉秀僅有九千人守昆陽,戰況危機。
於是劉秀親自到周邊去搬救兵,集結了一萬七千精兵馳援昆陽,由於王邑和王勳輕敵,加上攻城乏力,被劉秀打個措手不及。
加上,夜晚有隕石雨墜落王莽軍營中,白天又有雲朵像山崩一樣墜落王莽軍營中,王莽之兵全都嚇得趴在地上。
頓時軍心大亂,城內的人看到城外劉秀取勝,也殺出城外,裏應外合打的王莽軍潰不成軍,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踩踏,積屍遍野。主將王尋想要率領殘部撤退,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餘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經此一戰,強大的新朝也因為四十餘萬大軍全軍覆沒,導致國力開始走下坡路,最終被劉秀一舉消滅,建立了東漢王朝。
如今,自己也獲得這一頭銜,想必用不了多久,一定可以效仿光武帝劉秀一般,一統宇內。
連續奔波,曹安民終於是再次回到徐州。
為了避免曹昂的傷勢惡化,曹安民將他暫時留在小沛,並讓張機連夜趕過去,替他療傷。
同一時間,河東之戰也決出勝負,劉備雖然有李善長輔佐,但畢竟架不住曹軍猛將謀士的強大組合。
河東數郡紛紛失手,數萬大軍被殺的片甲不留。
為了尋得一安身之所,劉備隻能率領殘部渡過黃河,前往冀州投奔袁紹,聯合破曹。
鄴城之內,戰事一觸即發。
眾多謀士,第一次聚集的如此整齊。
眾人皆隻為了一件事情。
伐曹!
眾人皆各有所思,相互之間並不言語。左手邊謀士之首的田豐進言道:“自黃巾之後兵禍連年,百姓疲弊,倉廩
無積,此刻不宜再開大戰。在下認為,當先遣人獻捷天子,若無法傳至天子,則稱曹操隔我王路,然後派遣大軍屯兵黎陽。更在大河上遊修建戰船,整備軍器,分處派遣精兵,屯紮駐紮。在下料想,三年之內,曹操必敗,主公必勝。”
謀士審配聞言低聲笑道:“田豐之言乃是誤國誤民,主公萬不可輕信。以主公之才,更加北方四州的強盛,興兵討伐曹操,乃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為何還要拖延時間。”
田豐受辱,一旁的好友沮授自然也看不下去,隨即說道:“兵法有雲,上兵伐謀,今公棄田豐的計策不用,而聽審配之言舉無名之兵,出師無名,不戰不敗。”
袁紹聽了微微皺眉,正欲說話,郭圖又說道:“曹操乃國賊,討伐國賊難道會師出無名?主公當早早出兵,剿滅曹賊,上合天意,下合民情,一戰必勝。”
四人爭論不休,引得袁紹頭疼不已。
自己麾下謀士雖多,但每逢大事皆各執所見,往往最終延誤大事。
就在這是,荀攸和荀堪從外麵而來,袁紹詢問二人的意見。
二人皆認為,袁紹當趁此良機,進兵討伐,定可一鼓作氣剿滅曹操,一統華夏。
袁紹正欲決斷,殿外傳來幽州刺史袁熙和青州刺史袁譚的派來的使者。
“我兒在幽州可好?”自公孫瓚滅亡,袁熙已經出仕幽州,統領至今也有一段時日。
“二公子以麾下大將羅藝為統帥,向北進攻烏桓,烏桓死傷慘重,如今願意投靠大司馬,聽從大司馬調遣。”
袁紹聞言,也是欣喜若狂。烏桓為禍邊疆數十載,沒想到居然敗在了袁熙的手中。現在沒了後顧之憂,對付曹阿瞞更是輕而易舉。
“大公子願提領青州五萬雄師,為大司馬側翼,牽製徐州曹安民部,以防二曹聯合。”
有兩個兒子為自己打氣,袁紹這才做出決定。
以審配、逢紀為統軍,田豐、荀諶、許攸為謀士,顏良、文醜為將軍,起馬軍十五萬,步兵十五萬,共精兵三十萬,向黎陽進發。
郭圖捋著自己下顎的胡須,猛然間想起一件事情還未做,因而進言說道:“主公伐曹,必須先把曹操這麽多年的罪惡告知天下,因而先發討賊詔書,言名其所有罪過,以此討伐,才名正言順。”
袁紹點點頭,環顧左右道:“何人願寫下討賊檄文?”
左手邊,書記陳琳聞言走出來答道:“在下自投主公以來,並無建樹,今願書寫討賊檄文,以壯我軍聲勢。”
袁紹滿意的點點頭,遂讓陳琳寫下討賊檄文,各處大軍快速調動,河北大地整裝待發,隨時準備開啟一統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