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敵當前

字體:16+-

淩晨,州牧府。

曹安民難得的家宴都被緊急情報所打擾,得了召喚的文武官員自然也不敢怠慢,都以最快的速度趕來參加議政。

文官在左,以姚廣孝領銜,向下依次是李績、陳登、趙普和張說,品級太低的文官自然沒有通知。

武將之中除了張遼等幾位鎮守邊關的將領之外,其它武將全部趕到,由軍師將軍李績領銜。

待所有文武到齊之後,正坐的曹安民揚了揚手中的緊急文書:“這是寧州斛律金的使者剛剛加急送來的文書,諸位傳閱以下,看可有對策?”

展昭從曹安民的手中接過文書,小心翼翼的將文書交給了李績,讓眾文武相互傳閱。

半月之前,袁熙以複仇為口號,再次集結了三萬兵馬,由羅氏兄弟統領準備再次進犯襄平。自打掘遼水之後,袁曹兩家曾經交手兩次,兩次都以曹安民勝出結束。

雖然如此,但每逢進攻袁熙最多出兵不過兩三萬人,如同小打小鬧一般,攻下幾座小城,隻待曹軍一到便快速退去。

這一次,出兵又是三萬,不管對方打的是什麽主意,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單憑這點兵馬是不足以攻破寧州。

這三年下來。曹安民先是從平州遷來了五十餘萬人口補充,然後又以斛律金為太守,張遼為守將修補關隘和城池。

如今的寧州有曹軍四萬之眾,糧草輜重更是堆積如山。莫說是三萬袁軍,就算是五萬,十萬想要攻克寧州也是極其困難之事。

這一次,若不是袁熙另有布局的話,恐怕斛律金也不會用緊急文書來傳遞消息。

隨著袁熙的地位水漲船高,袁紹對於他也是越發器重。每年不單單負擔了他全部的軍費開支,而且還給自己手中的精銳部隊調往幽州。

遼東一直都是袁熙的恥辱和心病。

之前兩次試探性攻擊,袁熙自認為已經完全掌握了遼東曹軍的情況,這一次才打算大舉進攻。

單靠幽州之軍想要戰敗曹安民可謂是難上加難,正因如此,他才想出來三家聯兵。

第一家是袁熙自己。由羅氏兄弟率領三萬大軍牽製曹軍張遼部。

第二家則是北邊的鮮卑人。慕容儁早就在尋找機會入侵中原。可惜曹安民實在是能打,加上平州將軍趙雲和寧州將軍張遼也都不是等閑之輩,不出主力根本不足以打開通往中原的通道。這一次,恰逢袁熙主動派使者前來,慕容儁豈能不心動。特意讓他的右賢王慕容垂率領精銳五萬在側翼幫襯,待張遼被牽製之時率軍掩殺而來。

第三家則是一直垂涎中土的倭國。袁熙第一謀士房玄齡親自作為說客,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成功的說服了倭國高層。邪馬台女王卑彌呼已經答應了袁熙,隻要他們兩家出兵,自己這邊也由織田信長出兵三萬,於東北部發起向寧州的攻擊。

三家結盟,十一萬大軍,遙相呼應,三路來襲,此等消息才可能算得上十萬火急。

姚廣孝首先出列說道:“寧州有百姓一百來萬,乃是產馬的要地,要得天下,決不能丟!主公當派大將,提兵前往寧州支援。”

陳登卻持不同意見,沉聲說道:“主公,諸位同僚,以登之見,這三家似有一種放長線釣大魚之感。主公不派大軍還好,一旦派出大軍,恐怕他們三家會派出更多的兵馬。寧州遠離中土,我 途跋涉,鞭長莫及。此刻實在是不宜出兵向北,主公不如修書於張遼,讓他率軍暫時撤入平州,來日再談收複失地?”

將到手的土地拱手讓人,這是曹安民絕對不能夠接受的,況且寧州可是有一百多萬百姓。如果就這樣丟了寧州,對於他來說,將會是元氣大傷。

想到這裏,曹安民將目光掃向了旁邊的李績和新招錄的謀士劉基和吳用二人。

這二人都是殺死 忍者獲得的禮包中得到的英雄。

這些年磨練下來,能力確實是超群。現在作為前將軍府的參軍,一同議事。

“三位先生的意思呢?”

李績似乎不急著說話,而是看了一言劉基和吳用。

“在下不讚同文龍先生的意見,袁熙乃四世三公袁氏一族的之後,治理幽州以來,多有豪傑歸附。聽聞袁紹已經打算立嗣於他,等同於袁熙的背後有富饒的冀州作為支撐,治下的百姓更是有數百萬之多。如果此時他再拿下寧州,甚至是進占平州的話,將要成為心腹大患。故此,在下建議,主公必須馬上速發大軍北上,決不能讓寧州落入袁熙手中。”

“吳先生所言甚是,望主公采納。”

劉基對於吳用的分析也同樣讚同,見眾人都已經說完,出列說道:“諸人所言皆有理,基不好評判。隻不過基曾經在北疆之地遊曆,曾經目睹過鮮卑賊寇南下的經曆。說句不好聽的,我們漢人在他們的眼中,就如同牛羊一般,隨意屠戮。袁熙不過是疥瘡之患,但鮮卑和倭國才是我們的大敵,如果任由他們越過邊界,誰敢保證他們會不會屠戮我們的百姓,誰又敢保證戰火會不會燒到中原來?因此,我們必須要戰,而且是不竭餘力的出兵一戰。”

眾武將對於劉基所言皆是深表認同。

大漢縱然是最危難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懼怕過那些異族之人。

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更是不會。

“可是,諸位有沒有想過,我們若是發大軍於北疆,勢必會引來鮮卑袁熙倭國三國猛攻。若是能夠擊敗敵人還好,若是不能,我們將要三麵受敵,到時候北疆局勢勢必再次陷入困局之眾。故而,在下才建議舍棄寧州,引三家互相征伐我,我們再坐收漁翁之利,此方為上上之策。”陳登有些不服氣,繼續說著自己那番論調。

聽了他們幾人的辯論,曹安民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三年前,就是為了修養生息,這才有了停戰的決斷。三年之後,如果為了避戰而丟失地方,白白損失,曹安民不願意。但如果攻勢受阻,自己被袁熙、鮮卑和倭國三國聯合攻擊,到那時又將如何?

若是這個時候,孫策和劉琦從後方發難的話,自己恐怕又要遭到巨大的考驗。

劉琦自己不擔心。

但孫策卻不好說。

這些年,他們似乎有些太低調。沒人知道他們到底在江東幹什麽,如果真的是臥薪嚐膽,奮發自強的話,這確實是報仇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曹安民猶豫了。

“主公必須戰,我們沒有任何選擇。欲成大業,就必須讓天下人看到我們的底氣。”李績義正言辭的站了出來,眼神之中滿是殺氣。

眾將也都義正言辭,眼神之中絲毫沒有因為大敵到來而有懼怕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