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五百二十章 三公九卿

字體:16+-

天下群雄,即使是袁熙、袁譚這些袁氏殘餘勢力,都野心勃勃,準備稱王。

唯有一人,卻是毫無動靜。

長安,自劉備入主雍涼之後,長安一直都是他的治所。這些年,外麵各方諸侯戰亂不斷,但是雍涼之地極其安泰。

劉備本為雄主,他可不是劉璋這等微末之人。

雖然屢屢敗於二曹,但劉備卻極其善於學習,不斷借鑒曹安民的經驗。因此,長安頗為繁華,商戶來往密切,各地特產運輸與此,壯大了雍涼一地的商業。

加上關羽等人對西域的開拓,使得劉備的實力越發強悍。

此刻,長安州牧府。

劉備召集群臣商議諸侯稱王之事。

其中,李善長、楊素、楊廷和、賈逵、田豫、孫乾等人皆在。

諸侯稱王,唯獨劉備遲遲不動,隻因為他乃天子口稱的皇叔,劉氏之臣。

“今曹操專權,百姓無主;主公仁義著於天下,今已雍涼之地,可以應天順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順,以討國賊。事不宜遲,擇一吉日。”

劉備聞言大驚失色道:“軍師所言差矣,劉備雖然是漢室宗親,但還是陛下之臣。若是此時僭越,等同於造反。”

楊素反駁道:“非也,方今天下分崩,群雄並起,各霸一方,四海有才之人,皆舍生忘死投奔其主,眾人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業。主公要避嫌守義,如此下去,豈不是寒了四海之內有誌之士之心。望主公三思而行。”

楊素,作為劉備麾下第一謀主,旁人之言他尚不能信,但楊素之言,劉備還是深深信之。

劉備不準,李善長等人皆讚同道。

劉備表麵看起來心如止水,但其實內心深處早就是波瀾起伏。

雍涼,雖然不如曹安民治下的五州之地,但要成大事足矣。如今自己麾下,能臣猛將如同過江之鯉,數不勝數。

若是不采納眾人之言,確實是有損君威,有傷眾人鬥誌。

思來想去,劉備歎息說道:“諸位要備僭越帝位,備誓死不從。”

楊素聞言,眼珠子一轉,君臣二人心意相通,劉備一說,他頓時明白對方所想。

抱拳進言道:“主公一生以仁義為本,如今不進帝位,可暫進王位,以雍涼之地,號為秦王,以延漢室江山。如此,天下向漢之人必定並立西向。”

劉備思索再三,又說道:“縱然如此,可沒有天子明詔,直接稱王,豈不是僭越。”

李善長插話道:“主公本就是高祖之後,天子皇叔,漢室宗親。當初高祖斬白馬立誓,非劉姓者不得稱王。如今,曹操曹安民等人都敢僭越稱王,主公為何不能。況且,如今天子在曹操手中,我們上書給天子,天子也無法做出決斷,到時候就算冊封,也是曹操冊封。不如我們先進王位,再奏請天子。”

劉備再三推辭不了,隻能接受重臣所請,選擇黃道吉日,於長安城外登台舉行典禮。

天下各大諸侯全部為了稱王之事,暫停刀戈,連續征戰近半年時間的漢土終於是暫停戰火。

入秋之後,在李績的調遣下,陳慶之、薛仁貴等將快速橫掃幽州殘餘賊寇,徹底肅清了幽州境內袁氏的殘餘勢力。

曹安民以千人崛起,如今占據萬裏河山,縱然是草原胡狗也被他們打的是屁滾尿流。不管是青徐平州,就算在幽州百姓的心中,曹安民的威望一下子拔高不少。縱然不如青徐兩州百姓那般敬若神明,但也相差不多。

曹安民欲稱王,五州之地的百姓都在歡天喜地,不少百姓甚至熱淚盈眶,朝著徐州方向跪拜,感謝曹安民這個齊國國君。

如此之勢,再不建國,確實是有些不合情理。

正因如此,曹安民乘勢而上,準備登台祭拜天地,建立楚國,設置百官。

這一日,曹安民居於書房之內。

開國立朝,可不是尋常諸侯國那般聘用相國那般草草了事,首先要做的是設立百官,安排三公九卿的人選。

三公者,司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

曹安民開朝,最為特別的,沒有海內大賢,也沒有儒家大師。所有封賞人員,皆是他的股肱之臣。

縱然威望不夠,但一切都是曹安民說的算,誰又能阻擋他的威懾。

思索半天,曹安民還是沒有想好三公的合適人選,轉而先考慮三公之下,文臣之中尚書令的人選。

姚廣孝本是長史,當尚書令可謂是輕車熟路。

但曹安民又考慮到姚廣孝此人性格古怪,縱然能夠處理好國事,但做一個權衡一切的尚書令確實有點不太合適。

思來想去,尚書令一職還是交給了陳登。縱然陳登的能力不如他麾下的許多人,但權衡四方平衡,他相信陳登一定能夠做的更好。

尚書令人選一定,姚廣孝則好安排不少。

三公之一的司馬之位則有他擔任,司空之位可由一直為自己兢兢業業工作的老臣徐光啟,而司徒之位,他本來想讓劉基他們擔任,但後來考慮他們的資曆和威望太淺,定是難以服眾。

思來想去,司徒之位交給了包拯。

曹安民能有今天之威,最不能忘記的就是李俊和張順,若沒有他們二人的開辟航路,也就沒有平州寧州的順勢而下,更不可能有如今的輝煌。

但他同樣也沒有忘記,正因為有包拯的治理,平州才能作為穩定的大後方,才使得張遼出征在外無糧草軍械的後顧之憂。

當初群臣無一人敢去遼東,唯獨包拯有這份勇氣和膽量。有他擔任司徒,相信他也能夠鐵麵無私 處事公平公正。

三公的人選敲定,接下來就是九卿。

九卿之中,宗正可以暫時不設,自己這一支也就自己一人,除此以外,就是幾個兒子罷了,設不設都無所謂。

太常,掌管祭祀。說白了也就是一個榮譽虛職,考慮再三,曹安民將這個位置留給了張機,以此表彰他為徐州做出的貢獻。

太仆,九卿之中專門掌管帝王車馬,處理車架的臣子。說白了,是一個極其繁瑣的位置。曹安民想到了,一直忠心耿耿無怨無悔跟隨在身邊的周倉。別的人或升遷,或出兵打仗,但他身為武將除了服從就是服從,這樣的人可謂是絕對的心腹。

衛尉,也就是衛將軍。掌控著宮內的禁軍,說白了就是親兵隊長。宇文成都是不二的人選。

雖然曹安民想要他出去曆練,但身兼數職也未嚐不可。

大司農掌管農桑之事,就由張說兼任。

少府,掌管帝王的私房錢。曹安民直接將此位置賜予糜竺,以此表彰他的功勳。

廷尉執掌刑罰,包拯本來是不二的人選,但他已經成了司徒,最後則將這個位置交給了劉伯溫。

光祿勳乃是掌管宮內雜物,權勢不多,為了平衡,曹安民將這個位置給了辛毗,袁譚曾經的謀士。

大鴻臚,這個職位是掌管與少數民族溝通的官職。這個位置則交給為自己立下不少功勞的楊弘擔任。

至此,齊國未來的三公九卿人選也算是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