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合則生,分則死
大將軍府庭院之內,琴聲陣陣,鼓瑟環繞,院中的庭台間,幾個歌女正在翩翩起舞。四周水榭,時有水流流動,煙霧繚繞,如同仙境。
“大將軍,我等敬您一杯。”
“敬您一杯。”
吳國大將軍,司徒公孫靜臉上掛著淡笑,接受了手下眾人的敬酒。眼下的吳國,四處烽火狼煙,周瑜、魯肅等將皆布防各處,朝中無將可用,為了擊退孫匡亂軍,孫靜縱然是一把年紀,也隻能親自掛帥,前往鄱陽。
臨行前,擺設酒宴,宴請之人,皆是吳中有名的世家公子和麾下文士。
左手邊的司馬嚴畯進言道:“如今大將軍輔佐幼主,如同當年的周公輔佐成王一樣,定能掃平四海,匡扶朝政。”
孫靜笑著搖搖頭道:“周公乃一代大賢,我豈能比之。如今賊軍勢大,恐怕一時難以擊退,我離開建業之後,還望諸位在後方為我謀劃,糧草軍資供應不斷。”
嚴畯進言道:“大將軍放心,我等一定盡心協力,確保西征無恙。”
孫靜滿意的點點頭,就在這時,一個侍女從亭旁走了過來。
“主人,周泰蔣欽二位將軍在府邸外求見。”
周泰蔣欽乃是孫靜登位的重要幫助,此二人既然出現在這裏,必然有要事求見。
在場的眾人對視一眼,皆連告退。
待眾人散去,孫靜這才讓侍女將周泰蔣欽二人請來。
“參見大將軍!”
孫靜收起來了之前那種慵懶的樣子,將二位將軍攙扶起來。
“二位怎麽這個時候突然來見老夫了。”
周泰衝著蔣欽點點頭,後者抱拳說道:“我等思量再三,還是覺得大將軍此刻決不能輕易離開建業。”
“喔,為何?”孫靜的臉上露出一絲驚訝,看得出周泰蔣欽前來阻止他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
“大將軍,大王死的實在是不明不白,如今朝局看似平和,但末將認為,如果大王一離開,建業恐怕又要出現大問題。”
蔣欽的一席話,孫靜陷入了沉思。
孫策的死,到現在還是一個疑問。縱然仵作檢查之後得出的結論,孫策是暴斃而亡。但以孫策的身體,暴斃而亡換做是誰誰能相信。
片刻之後,孫靜笑了笑道:“二位將軍恐怕是多慮了,朝內有爾等在輔佐幼主,應該沒事。”
周泰見無法勸阻孫靜連忙急切的說道:“大將軍,您想想,張昭張紘,還有朱家和陸家都是支持上虞侯和西平侯,若是大將軍離城,難保他們這些人不會裏應外合。大將軍若是執意要離開,請先控製這些人,以防不測。”
張昭乃是吳國太傅,張紘乃是吳國太仆,皆是位比三公的存在,而朱家和陸家也都是朝中顯貴,軍中大將。要是一次性將他們全部緝拿,整個吳國朝局必然動**不安,恐怕大軍還未出征,後院已經是雞飛狗跳。
“不妥不妥,萬萬不妥。如此下去,我吳國必將支離破碎。”孫靜越聽越絕對不妥,直接回訣了二人的建議。
二人正要繼續勸說,侍女再次走來,作揖說道:“主人,周大都督在府外求見。”
如今的吳國,除了孫氏眾人之外,就屬周瑜的權勢最大。
不單單手中掌握著吳國最為精銳的五萬水師,身份尊貴不說,身邊還聚集著大量戰將。
孫靜之所以能夠成為執掌朝政的大將軍,若無周瑜相助,儼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請大都督入府!”
周瑜並未身穿戎裝,而是一身儒服,外罩鬥篷禦寒,帶了幾個隨從皆立於府邸之外,獨自來見孫靜。
“參見大都督!”周蔣二人連忙上前施禮。
“喔,二位將軍也到這裏來了。”
“末將思量再三,這才前來勸說大將軍切不可遷往鄱陽。”
周瑜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和孫靜分賓主入座之後,輕聲說道:“瑜星夜前來也是為了此事。”
孫靜有些無奈,周泰蔣欽,自己還可以獨斷專行一些,畢竟他們都是下屬。
但周瑜的身份卻有些不同,若是不賣他一個麵子,確實不美。
“方才幼平,公奕也說了此事。但某認為,鄱陽的逆賊雖來勢洶洶,但一月之內定能殲滅,隻要平息此處叛亂,會師我料應該沒事。”
周瑜思量片刻搖搖頭說道:“兩處叛軍確實好滅,但眼下最為麻煩的卻不是這裏,而是江北之地。”
“江北?難道齊軍已經準備南下?”幾將的臉上皆顯露出來驚訝的神色。
如今長江沿線,五萬水軍外加各處郡兵總計八萬多人布防在此,可謂重兵防備。
連周瑜都覺得有些緊張,難道曹安民打算傾巢出動,數十萬大軍南下進發?
“據探子打探到的消息,齊軍水師統帥劉仁軌已經到了江北。”
幾人一聽劉仁軌的大名頓時一緊。
這些年,齊吳兩國雖然沒有大戰,但是小規模摩擦卻從來沒有停過。
尤其是劉仁軌,這個讓東吳恨之入骨的男人,曾經多次率領大軍在長江上練兵,擊毀東吳商船水師戰船無數。
縱然周瑜也曾率領水師戰船在長江之上想要伏擊劉仁軌,可皆被對方識破,非但沒有取到絲毫的好處,反倒是被打的丟盔棄甲,死傷不少。
如今,劉仁軌傾齊國全部水師,意圖十分明顯。齊國已經滅掉了二袁,下一個目標就是他們吳國。
齊國是作好了準備,但他們吳國卻還沒有。
若是齊軍南下,吳國還是眼前這樣的一盤散沙,恐怕要不了多久,江東之地就要全部變成齊國的地盤。
“大都督的意思是?”
“和!此時不管我們能不能大敗兩路叛軍,對於江東,對於孫氏來說,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與其我們自己內鬥便宜齊國,還不如聯合孫匡孫翊,三家聯軍共退齊軍。”
孫靜有些懷疑,畢竟孫匡孫翊皆是野心勃勃之輩,縱然大敵當前,誰也不敢保證他們就一定會棄暗投明,和他們一起共退曹軍。
“可是二人皆是野心之輩,如何肯就此罷兵與我們聯手?”
“公瑾想必早有計謀,不妨直說。”孫靜見周瑜一副穩操勝券的樣子連忙追問道。
“別人勸說,他們自然不信,但朝中有人勸說,我料想他們一定會改變主意。”
不用明說,幾人也能清楚,孫匡孫翊背後依仗之人又是誰。
確實也隻有他們才有把握從中調和,穩定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