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七百七十章 隻差借口

字體:16+-

北平城內,在曹安民接到了徐州消息的第一時間,征伐大軍便在快速集結。可惜徐州離得太遠,遠水難解近火。

此番情況之下,最大的失誤就是齊國的情報消息的遲緩。如果消息能夠更早傳到北平。說不定,楊延昭也不會死的那麽快。

畢竟,青州和沛郡陳郡全部都安排了大軍駐紮。縱然倭寇來勢洶洶,但有這些軍隊,也不至於敗得如此之快。

對於首罪之人,曹安民先將負責情報的張仲堅責罰一頓,將他剝奪了一切的職權,降為一個普通密探。對於展昭,則以失職之罪,罰俸一年。

二人也深知自己的過錯導致了如此大的問題,自然領了處罰不敢多言。

就在曹安民心急如焚之時,係統的提示音不斷響起。

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三人的全部陣亡,徹底消除了曹安民心中的戒備之心。

這三個家夥全部被殺,看來,徐州的戰事已經平定,最為危險的時刻也就此過去。

至此,曹安民便開始整頓兵馬,籌備返程的計劃。

此次北征諸胡,曹安民大獲全勝,斬獲無數,徹底一舉滅掉了鮮卑、羌、羯、氐等族,又重創了倭國,收攏了匈奴部族,開秦皇漢武時代以來的最大勝利。

若要以此定為史上第一明主也毫不為過。

正因如此,齊國境內,歡呼聲一片,對曹安民的呼聲也比過去更高。

尤其是隨著魏漢兩國接二連三的稱帝,齊國若是再不稱帝的話,確實是於情不和。

可曹安民一直沒有絲毫言語。

北平,這座幽州的臣子們,此刻正在醞釀一個巨大的“陰謀。”

書房之內,曹安民麾下眾將齊聚一堂。

“大將軍,此番征戰之初,末將就覺得大王應該先行稱帝,再出兵北伐。但北方諸胡的戰鬥打了大半年,拖延了不少時間。如今,若是再不稱帝,豈不是矮了那曹昂、劉備一頭。末將建議,即刻勸陛下進帝位。”冉閔急切的說道。

冉閔雖然是新進之將,但是北疆之戰,他靠著實力,打下了赫赫威名。縱然是同為齊國大將的宇文成都、羅士信等人都要矮了他半頭。

征戰結束,他要提拔乃是情理之中。

但他所言並不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全部的同袍,單這一條,便獲得了不少軍中戰將的支持。

“對啊,大將軍,末將也認為,這個時候是該勸大王進帝位了,否則,我們出兵則名不正言不順。”趙雲也勸進道。

諸侯割據,也有層次劃分。

當今天下,魏漢兩國先行稱帝,建立了新的政權和國家,等同於徹底和漢室決裂,從此不再是漢室的諸侯,而是新的國家和政權。

漢室雖然隨著漢獻帝的死去,已經畫上了最終的休止符。

但是諸侯當初都是稱王,而且都稱的東漢的王。這個時候如果曹安民不稱帝,則等同於自然而然的比魏漢兩國低了一等。

作為天下最強大的國家,他們豈能願意有這種事情發生。

如今的他們,不單單占據徐青幽寧平夷六州之地,又一舉擴地萬裏,將北方無窮無盡的大草原全部囊入懷中,聲勢極其浩大。

此時不稱帝,實在是與實際不符。

況且,曹安民一旦稱帝,麾下眾將必然有所加封,他們也必然會再有所賞賜。

封侯拜將,乃是所有武將謀士心中所想,正因符合他們所有人的利益,大家才會如此急切。

李績沒有急著下定結論,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近旁的李儒和姚廣孝二人。

他們雖然都是大王的爪牙,但也分親近。

姚廣孝乃是曹安民的股肱之臣,如同高祖的留侯張良一般重要的存在。在曹安民的心中舉足輕重。

他的話,絕大多數代表了曹安民的心中所想。

正因如此,李績這才詢問於他。

姚廣孝見眾人的目光投了過來,淡淡一笑道:“大王並不是愚蠢之輩,豈能不知。但眼下,還需要一個機遇!”

“機遇?”眾人有些不解。

畢竟這稱帝稱王乃是極其尊貴之事,一般情況下,都是國之重臣進行謀劃,豈有他們這些大老粗的事情。

這些武將上陣殺敵還行,但要說這政 治之上的事情,頓時顯得有些死板。

姚廣孝見眾人不解,這才淡淡說道:“王朝更替,乃是國之大事。作為未來的天子,若無上天的首肯,我們的大王又如何能夠名正言順。當初的高祖稱帝之時,還用上了不少祥瑞之事,我們如今想要勸進大王,若無這些鋪墊的話,豈不是有些空洞。”

祥瑞!

所有人頓時明白過來。

李績其實叫大家前來也是為此。

祥瑞之事,其實就是胡編亂造。但在稱帝之時,卻不能缺少這個重要的環節。若無此環節,就顯得齊國得國不正。

但他隻是一個將軍,手中的權利也隻在軍中,而沒有辦法延伸到大齊每個角落。

但眼前的這些將軍則不然。

他們有來自世家之人,也有寒門出生,甚至還有一些是山賊流寇出生。

不管是哪種,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家人,有著自己的朋友。

這些人分布在齊國的所有州郡,有他們的支持,所謂的祥瑞之事必然會更加簡單。

這也是他之前的想法。

正因他將想法告訴了姚廣孝,這才促成了此次商議的開始。

“先生以為如何呢?”

李儒猛地一愣,心中也不由泛起了嘀咕。

在場眾人,就屬自己的職權最小,位置最低。但因為是曹安民身邊之人,這才有幸來到這裏。

本以為隻是劃劃水的事情,卻沒想到,李績會再大庭廣之下,詢問自己。

這不是把自己直接放在火爐上烤嘛!

但李儒卻沒有選擇。

因為,他也想出名,他也想獲得功名。

並不是因為他喜歡,而是因為他的身份不正,想要在齊國站住腳跟,必須有一定的資曆。

沙場征戰,他不擅長。某國治天下,曹安民身邊也有不少能人謀士。

思來想去,唯一的最佳途徑便是這擁戴之功。

曹安民若能稱帝,他必然也會有所賞賜,到那時,豈不是美事!

“大王早有此意,就看諸位同僚如何謀劃,促成美事!”

眾人見此,心領神會,回去共同謀劃,定要促成這齊國第一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