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七百八十六章 圖謀治倭

字體:16+-

拿下神戶之後,齊軍已經占據倭國五分之一的領土,占據城池二十一座,所得百姓雖然不多,但這僥幸活下來的二十餘萬女子,若是全部帶回齊國本土,二十年後,必將會繁衍出來更多的人口。

捷報傳到了彭城,曹安民緊急召見了姚廣孝、王猛、劉基、吳用、李儒等高級幕僚連夜商討戰略。眾人皆認為不宜把戰線推進的他快,而是應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甚至有人認為劉仁軌屠殺之心太過,不易於給倭國百姓灌輸大齊是正統的思想,以免推進太快,導致背後失火。

作為一個穿越者,曹安民自然不會忘記抗戰的情況。

等法西斯列國,就是推進太快,從而陷入了攻陷國的泥潭之中。 也是如此,最終成為了二戰的輸家。如今,曹安民發大軍進攻東瀛,就是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的身上。

同捷報一同傳到的,還有戚繼光的書信。他在書信上寫明,治理倭國目前之地,包括管理那數十萬的倭國女子和龐大的戰利品,需要有一個合適的人才才可。正因如此,他才希望曹安民派遣一人火速趕往倭國,為主力大軍提供一個穩定的後方根據地。

“諸卿說說,該派誰去倭國?”曹安民看完書信之後便撫須思忖,暗中琢磨人選。

仔細算來, 從立國開始,除了大航海之後,有過外族入侵之事。除了運氣不錯,但不得不說這個民族的確有值得尊敬的地方。

在 的曆史上,唯一被侵略過本土的記載恐怕就是當初不可一世的元帝國。

忽必烈攜橫掃天下之威,派遣數萬大軍從 出發,進攻 。 主戰派集結了十萬大軍,與元軍在白海原地區爆發了大戰。最終元軍受挫,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不得不退回海上,卻又遭遇了台風,最終隻剩下一萬。三千人慘敗而歸。史稱“永文戰役”。

消息傳到京城,忽必烈惱羞成怒。大元帝國橫跨歐亞,麵積何止小小日 本的百倍?焉

能容他猖獗!於是再次調集了四萬人馬從 合浦原路出發,另外有十萬人馬從江南揚子江入海,乘坐三千五百艘戰船揚帆向東,與從 出發的友軍遙向呼應。但 幕府在第一次挫敗元軍之後已經預料到忽必烈定然會發動更加猛烈的複仇,

因此一直在未雨綢繆,在沿海修建了許多石堤,讓元軍竟然找不到一處可以登陸的地點。無奈之下,元軍隻能一直在淺海流域漂泊,期間多次遭到 忍者、浪人的偷襲。戰事持續了一個多月,元軍非但沒有踏上 的土地,反而再次遇上台風,遭受了慘重的損失。等這支軍隊歸來的時候已經隻剩下十分之一,史稱“弘安之役”。

至此之後,除了美 國人投過原子彈,倭國這個國家還真的是稱奇不已。

如今三路進發魏國,南北中三線軍團,抽調了齊國大半的精銳良將。

北線戰場以宇文成都統帥大軍,以幽州刺史陳宮為軍師,以蔣琬、龐統二人為參軍。麾下有斛律光、陳慶之、程咬金、伍雲召、伍天錫、張巡、狄雷、薛仁貴、尉遲恭等大將。

中線戰場以李績為統帥,因李績自己的本領超群,故而並未設下軍師一職,而是以司馬懿、謝安、石韜和孟建四人為參軍。麾下則有嶽飛、秦瓊、魯智深、黃忠、雄闊海、嶽雲、董平、謝映登、張郃、高覽和丁彥平等將。

南線戰場以張遼為統兵大帥,參軍則由鄴城書院院長田豐擔當,審配、逢紀、辛評三人為參軍。麾下有冉閔、趙雲、楊再興、關勝、高順、王彥章、魚俱羅、史萬歲、顏良等大將。

縱觀徐州,眼下能用之人實在是少的可憐。

本來曹安民有係統這個變 態東西,是不愁武將可用。但自打諸侯爭霸模式開啟之後,能夠召喚的武將越來越少,導致現在曹安民麾下人才也是有些短缺。

“如今我大齊戰將謀士皆出戰魏國,朝中不可不留大將鎮守。可用之人,著實不多啊!”劉基感歎道。

尋常國家,苦思名將來投。

但眼下的齊國名將猛將謀士如雲。隻不過,急病亂投醫,一時之刻還真的不知用誰為好。

“陛下,臣倒是有一人推薦,隻不過此人身份有些特殊,不知陛下能用與否!”王猛淡淡說道。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用非常之人。倭國乃是朕心腹大患,若不能早早除去,朕寢食難安。因此,此人不單單要智謀出眾,而且還得有很強的治理治政能力。諸卿若是離開前往,朕身邊倒是缺少了出謀劃策之人。景略不妨說說,何人可以擔當如此大任?”

王猛故意賣了一個關子,見眾人極其迫切,這才笑著說道:“在下未出仕之前就聽聞曹魏先王言麾下有一人有蕭何之能,王佐之才,如此大賢在陛 邊,為何不用?”

曹安民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下來,看著眼前王猛真摯的眼神,頓時一愣。

眾謀士臉上臉色各異。

其實此人他們也都清楚,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曹操身邊最為依仗的謀士荀彧。

自打楊再興攻破許昌,生擒魏國宗室之後,荀彧便一直居住在鄴城。雖然他們幾人在得知曹昂的惡行和曹操死亡的原因之後,對於曹昂的魏國忠心越發的衰弱。

此刻若是用他鎮守倭國的話,確實是一個最為合適的人選。

隻不過,用他,還需要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荀文若確實是一個合適人選,隻不過要用此人還需要一位先生好言勸之。不知何人願意前去?”

王猛思量再三,笑著說道:“看來,這件事情得臣親自出馬。荀文若雖然自恃清高,而且心中一直忠於漢室。但此人畢竟是荀氏一族的族長,保護親族乃是他的本分。隻要從此入手,定能勸他出仕陛下。”

姚廣孝淡淡笑道:“用兩人也是用,用一人也是用。既然陛下要用荀文若,不如連著荀公達一並用之。”

曹安民微微點頭,看著王猛說道:“既然如此,還需景略辛苦走一遭!”

“陛下嚴重,將士們為國盡忠拚命廝殺,臣不過是效臣之本分,情況緊急,臣還是早早出發為妙。”

“既然如此,傳朕的旨意,加封荀彧為平倭中郎將,荀攸為參軍,協助水師大都督劉仁軌對倭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