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八百一十四章 朱元璋獻降

字體:16+-

酸棗大營之內,李績正集結幕府商議軍情,就在這時,一個士卒穿營而入,來到了李績近前拜道。

“大將軍,營外來了一人,說是有破敵方法獻上。”

李績看了一眼士卒,又看了看周邊吃驚的眾人,冷靜的問道:“來人可有表明身份?”

“並沒有。”

“大將軍,說不定此人乃是魏軍派出來的刺客,目的就是假借獻策,其實來此行刺殺之事。”雄闊海進言道。

“仲達認為呢?”李績聞言又向司馬懿詢問道。

司馬懿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低聲說道:“窮途末路之人確實有可能行此舉,但大將軍麾下人才濟濟,縱然對方真的是刺客,孤身而來,難道我們大齊還能因懼怕而將對方拒之門外?在下認為,不管如何,還是將此人迎進來。”

李績心中早有決斷,見司馬懿也是如此說,頓時有了一絲底氣,隨即命士卒將此人迎入大帳。

不多時,一位儒生穿帳而入來到了李績近前。

“魏國鎮東大將軍朱元璋麾下參軍朱升參見李績大將軍。”

眼前來人不是別人,正是願意投誠齊國的明太祖朱元璋的信使。

“朱元璋?”李績的臉上滿是疑惑神色。他每日都沉寂在虎牢關的戰事之中,還確實沒有功夫去過問其他兩路戰鬥的情況。

“啟稟大將軍,朱元璋,本是洛陽周邊的一個乞丐,因懲治山賊有功因而得魏帝曹昂重用,提拔為長水校尉,司隸校尉,現任職鎮東大將軍,水軍大都督,輔佐蕭摩訶鎮守風陵渡口。”謝安上前在李績耳邊低聲說道。

李績微微點頭道:“一介乞丐出生卻能夠混跡到如此境地,可見魏國確實是無人可用。”

朱升麵色嚴肅,上前一步躬身說道:“外臣常聞,當初漢高祖身旁,蕭何不過是一縣小隸,韓信不過是一受胯 下之辱的卑賤之人,彭越、英布皆是山賊盜匪、陳平乃是盜嫂之人、曹參也不過是一介獄卒,樊噲不過是一殺狗屠夫,夏侯嬰、周勃等人用碌碌無為形容再貼切不過。但高祖用他們,為何?隻因高祖秉承一條,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因而建立了大漢數百年天下。貴國陛下,當初也不過是許昌城內的一介紈絝公子,麾下眾人大多數都是寒門之徒,不為所知,卻能有今天之勢,可見齊國天子也是天命之人,有高祖之風。我主雖然是一乞丐出生,但卻身負大才,如今魏國衰敗在即,世人常言,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我主願投靠齊國天子,建功立業。”

李績眼前頓時一亮,齊國人才濟濟,但卻是少有如此巧言令色之輩,況且此番言論並未有所不妥。

“如此,倒是茂公之錯,先生代我向貴主謝罪。”李績說著躬身一拜。

“不敢,不敢!”朱升豈敢受李績這位統帥十餘萬大軍,叱吒齊國的頂尖上將一拜,連忙上前攙扶。

“先生既然說有破敵的辦法,不知有何計策?”近旁的嶽飛追問道。

“貴軍強攻虎牢關,關內告急。魏帝曹昂為救虎牢關,發詔令請我主從風陵渡火速支援虎牢關,如今大軍就在路上。我主之意,待大軍進入虎牢關之後,兩軍裏應外合,共圖此關。”

李績思索片刻,裏應外合確實是好事。但魏軍主將裴元慶卻不是豬狗之輩,從之前的交手來看,此子雖然脾氣 ,但行事卻一直堪稱縝密。

正因為他的坐鎮,魏軍才得以 至今。如今朱元璋到來,雖然不知能否掌管城門,但想要在裴元慶的眼皮子底下獲得戰鬥的指揮權,也絕非易事。

“裴元慶此人,想要從他的手中奪取城關絕非易事,難道貴主已經有了打算?”

朱升捋著胡須笑著說道:“我主既然派在下前來,自然已經有了打算。我主言,大軍會拖延時日,而在大軍到達之前,請齊軍務必繼續使用疲兵戰術,徹底拖垮關內魏軍。隻要如此行事,裴元慶縱然心中不願,但兵困馬乏之下,他也沒得選擇。”

李績聞言眼前一亮,心中也在細細盤算。

一切如果真如朱升所說,那虎牢關不日定將落入他們手中。

“貴主朱元璋既然想要投奔我國,不知可有什麽要求?”

朱升一震,臉上也嚴肅不少,近前一步,躬身說道:“我主隻求齊主能夠善待我等,切不要做出卸磨殺驢之事。”

“大膽!”當眾誹謗齊國皇帝,在場的眾多武將豈能答應。

更有甚者,直接拔出自己的武器準備向前攻殺過來。

李績揮揮手,示意他們全部退下,一雙眼睛死死的盯著朱升,約莫片刻之後方才笑道:“我主乃仁義之君,何時有過卸磨殺驢之舉?”

朱升話已至此,自然也就不怕再多說什麽,施禮說道:“豈不知韓公,臨川之事。我主雖然位分不高,但也深知齊主往昔所行之事。今既然打算投奔齊國,還望齊主能夠善待我等。”

李績聞言先是一愣,轉眼哈哈大笑道:“此乃謠言,先生無需多慮,我定向陛下保舉爾等。”

“如此,外臣替我家主公感謝大將軍。眼下還有許多要緊之事,在下不再此地耽誤,先行離去,待日後破關之後,在下再多聽大將軍的教誨。”

李績也沒有阻攔,吩咐士卒帶朱升離去。

朱升離去之後,李績看著周圍眾人道:“議議此事?”

“大將軍,虎牢關艱險,若是強攻,必然要多折損我們的士卒,末將認為此人可信。”

“魏國已經是日落西山,麾下眾將投奔我國乃是人之常情,攻破此關就在眼前,望大將軍不要猶豫,速速行事。”

黃忠和董平皆認同道。

“鵬舉認為呢?”

嶽飛將此事前前後後琢磨片刻說道:“末將認為此等大事我們還是得先問過陛下再下決斷。縱然我們眼下不接納朱元璋等人,疲兵戰術繼續維持下去,城內的魏軍也遲早必敗。為保萬無一失,我們還是謀定而後動。”

二者所說,皆有道理,李績思量再三,還是接納嶽飛所言,先將此等事情上報給曹安民,請曹安民從中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