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超級戰神係統

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軍南下

字體:16+-

建康城內,國債被廢除的消息四處傳播,引起了百姓的恐慌。

糧食和藥品漲價對於百姓來說,到不算是什麽壞事。但手中的國債劵全部作廢的話,對於所以百姓來說,不亞於滅頂之災。

正因如此,一時之間,所有的百姓都手持國債劵衝到了各大店鋪之內。

但這些店鋪之內,絕大多數的貨物都被齊國的商人搶掠一空。縱然沒有被搶掠的,也在這個時候不敢收國債劵。百姓手握“錢”卻花不出去,頓時引發混亂。

一些膽大之徒,直接公然搶奪商家。

行走在亂世中的商人豈會是泛泛之輩,麵對這些公然搶劫的暴徒,他們直接動用武力強行鎮壓,一時間建康街頭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等南唐官員得到消息趕過來維持秩序的時候,僅僅建康一城傷亡就不下數百人。

而恐慌的情緒還在不斷傳播。

南唐群臣這才知道自己陷入了齊國所設下的陷阱中。

可惜,如今的他們,縱然有心去扭轉當前頹敗的國勢,也是無能為力。

南唐立國幾年間一直都是使用齊國發行的國債劵,縱然朝中有人曾經發出質疑聲,但也很快被打壓下去。

如今這才發現,經濟命脈徹底被齊國掌控。齊國一言一行間,就徹底讓他們的統治崩潰。

錢乃是一個國家和社會進步的象征。如今縱然李世民進言,認為朝廷必須發行新錢來換取國債劵,以此來穩定人心。

但一時間,鑄造銅幣的原材料也難以收集。

無奈之下,朝廷隻好發布公文讓各處的太守刺史全部按照以物換物的暫時經濟模式。

朝廷拿不出對策,南唐國內的商人則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幫著齊國,想方設法準備掏空這個國家的家底。

他們大肆炒高手中必需品的價格,尤其是被鹽這個生活必需品。

百姓縱然不買米,不買藥,但卻不能不吃鹽。以往鹽都是南唐國家掌控,但眼下朝廷自顧不暇,哪有時間去管控這些事情。

百姓為了生存,隻能接受高額的鹽價。得到便宜的商人更是鋌而走險,開出的條件也是越發的苛刻。最終衍生成了以物換人的地步。

南唐本來就是繼承了楚吳越三國的風俗。在他們國內,世家大族乃是真正的土皇帝。

甚至,連李淵在國策上都隻能委曲求全,以犧牲國家利益去滿足這些世家。

正因如此,國難臨頭,這些世家首先發難,大肆用手中囤積的糧草和物資去換取人口。那些為了生計的百姓,無奈之下,隻好將自己的兒女賣給世家家主。

一時間,南唐秩序完全大亂。世家、商人的不斷掠奪,使得國內之前營造的蒸蒸日上的氛圍一掃而空。

無可奈何之下,秦檜和蔡京獻上計策,懇請李淵實行軍管製度,將一切的物資全部收攏為國家所有。

此政策的頒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終於使原來的混亂秩序得到了平息,但卻徹底毀滅了江南一帶的商業。大量商人為了自保,隻能攜家帶口,帶著大量貨物投奔齊國。

而齊國對於這些政 治庇護的人,自然是大開方便之門。隻不過想要過江必須要繳納昂貴的關卡稅。

商人為求安全,隻能忍痛繳納稅收進入齊國境內。

短短半個月時間,南唐境內各州郡皆是凋敗不已。商人全部逃離,就好比人體缺少了血液,縱然肉體尚存,但卻喪失了其中的靈魂。

而齊國在此次變動之中大賺一筆,軍費充盈,足以讓齊國這架戰爭機器開動起來。

大齊武功五年五月初三,齊皇曹安民大赦天下,並在乾元宮發布全國動員令,集結大軍六十萬,兵分三路,準備一鼓作氣打過江南。

消息一出,南唐舉國震驚。

齊國滅魏,一鼓作氣動用三十餘萬大軍,激戰僅僅不到半年時間,魏國全境便落入了齊國手中。

如今,齊國休整三年,國力兵士更是遠勝當初。

曹安民一鼓作氣動員六十萬大軍,這是要擺出決一死戰的架勢。

唐皇李淵,膽顫心驚,自覺南唐訣不是齊國的對手,隨即派出使者秦檜前往齊國,意圖以低姿態換取和平。

但齊國國君曹安民態度明確,此番出征就是要一統山河。

徹底斷了後路的南唐,此刻才真正反應過來,齊國自斷絕通商之後的種種舉動,目的就是為了此時此刻。

若是年初,南唐縱然不低齊國,但也有一戰的能力。但眼下,南唐國內因為齊國廢除國債的緣故,實力大損。各地守軍也都是人心惶惶,軍心不備,難以一戰。

李淵無奈,隻能以太子李建成為大都督,鎮守夏口。又以二皇子李世民為副都督,統領大軍鎮守京口,以防齊軍渡江而戰。加封三子李元吉為征西將軍,率軍鎮守秭歸,以防齊軍進入荊州腹地。

六月,齊皇曹安民以南部軍區都督陳慶之為先鋒,率領前部大軍十萬渡江進攻夏口。

夏口之內的李建成也是膽顫心驚。

本以為齊國大軍會直接從彭城進攻建康,卻沒想到,他們會繞道西線,從襄陽出軍渡過長江進攻。

說起來也是他自己的愚蠢。

當初朝中不少人都推舉二弟李世民去鎮守襄陽,而讓李建成鎮守京口。

但李建成認為京口距離建康太近,危險重重,故而向李淵請命鎮守夏口。

可天算不如人算,眼下齊軍快速南下,大軍十萬,水路兩軍齊頭並進,目標就是他所鎮守的夏口。

夏口若失,則整個荊南數州之地都將危矣。

甚至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導致齊軍在江南站住腳跟,水路大軍進攻建康。

可他李建成畢竟不是李世民。他麾下文才賢士不少,但能征善戰的大將卻不如李世民手下的多。

眼下齊軍已經在江北擺開陣勢,準備順江而下直接進攻。

進沒猛將,退則全軍覆沒。

李建成生平第一次為自己所做的選擇後悔。

但眼下,他已經沒得選擇。

在麾下眾多“將才”的建議下,改被動為主動,隻要趁著齊軍陣腳未穩,水路兩軍未曾全部到位之前,全力進攻江北赤壁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