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釜底抽薪
襄陽之戰的消息傳到彭城,齊國上下舉國哀傷。
曹安民親至忠義閣,將陣亡的將領名字全部鐫刻在石碑之上,並對他們進行追封,家人豢養於京。
國中的反戰情緒也高漲起來,不少人認為南唐國力雄厚,相比之前的魏國,恐怕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國力才能征服。
加上如今齊國的背後還有一個秦漢,不少大臣也認為,齊國該穩紮穩打,先行掌控新占據的荊州之地,再行擴張。
最後還是曹安民排除萬難,親自掛帥,各地征調的駐軍紛紛調動,百萬民夫和無數的糧草輜重紛紛朝著江南之地進發。
唐國皇宮內,李淵疲倦的坐在龍椅之上,雙眼微閉,絲毫不想搭理下麵那些臣子。
“陛下,荊州戰局必須有人站出來承擔責任。”一個禦史說著看來看站在朝臣最前麵的李建成。
“李長青,你什麽意思啊?”李元吉頓時有些不滿,指著方才說話的那個禦史怒斥道。
自打他們兄弟兩個回到建康,朝中就出現了一種極其不和諧的聲音。
甚至有禦史直接上書,求李淵廢除李建成太子之位,加封二皇子秦王李世民。
被李建成和李元吉相比,鎮守京口的李世民可謂是太平無事。
一江之隔的齊軍似乎全部睡著了一般,毫無任何南下的跡象。李世民閑來無事,則在京口周邊加固防線,為了阻擋齊軍水師威脅,在江中設置了多重阻隔。
眾人紛紛拿他和李建成相比。
相比較後者,丟失重地,死傷無數,李世民實在是做的太好。
“臣隻是就事論事,請陛下明查。”
李元吉還要說話,李淵猛的睜開眼睛,雙目直視眼前的李元吉。
李元吉話在嘴邊見到這種情形,活生生把話咽了回去。
“行了,荊州的事情已經是這樣,如今,大敵當前,朕希望大家議議,接下來該如何。”
李淵一言既出,眾大臣也明白他心中並沒有產生要更換太子的想法。
“陛下,臣李孝恭有話要說。”
“準!”
作為此次千裏救援的統帥,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能夠逃出魔掌,全靠李孝恭的出謀劃策。
誰不知道,如今的長江完全就是齊國的天下,想要在重重布防之下,安然進入荊州水域偷襲江夏,這得是多麽困難的一件事。
若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從中拖後腿的話,說不定,李孝恭還能夠收複荊州失地。
“陛下,臣認為,大敵當前,我們必須要盡快整頓兵馬,以備不測。”
“兵馬!”李淵點點頭,將目光投向了裴寂的身上。
“裴尚書,如今我大唐的兵馬軍械是否準備妥當?”
裴寂臉色一沉,心中也是萬般無奈。
此刻君王發問,他隻能硬著頭皮回答:“回稟陛下,自荊州戰敗之後,我大唐損兵折將,如今除了京口駐守的八萬大軍之外,各地駐軍已經所剩無幾。至於糧草軍械也因為之前齊國破壞國債一事,短期之內難以籌足,望陛下多寬限一些時間。”
堂堂大國隻有八萬大軍,這如何能夠讓李淵心安。
要知道,北邊的齊國可是發大軍六十萬之眾。
八萬挑戰六十萬大軍,這誰勝誰負,有腦子的人都能夠輕易分析出來。
“陛下,臣認為,眼下最為要緊的事情是火速增兵,最起碼要保證有三十萬大軍才能保江東之地不失。”李孝恭直言不諱。
二十萬!
在場的眾多大臣頓時喧嘩起來。
丟掉了荊州五個郡的地盤,如今唐國的人口飛速下降。如今江東之地隻有一百三十多萬人口,交州之地也不過幾十萬,兩者合起來也就是兩百萬出頭,卻需要供養近三十萬大軍。
“陛下,此劇萬萬不可啊!我大唐經過之前齊國的數次折騰已經供養不起如此之多的大軍。若是如此行事,恐怕必將天下大亂啊!”吏部主事朱篁站了出來。
李淵眉頭緊皺,手指不自然的敲打著龍案。
這一刻他真的想要掐死李建成兩兄弟。
若不是這兩個敗家子,丟掉了十餘萬大軍,整個大唐如今怎麽可能會陷入如此絕境之中。
如今朝廷連之前陣亡將士的撫恤金都未曾發放,卻又要再行征兵,百姓必然生亂。
齊國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國家再亂的話,恐怕真的就完了。
“陛下,臣倒是有一個辦法。”秦檜佝僂著身子走了出來。
“愛卿請說。”
“大敵當前,國庫空虛,臣身為人臣,受陛下厚恩無以為報,願獻出全部家私,犒勞軍隊。”
秦檜的一句話,頓時掀起了千層浪。
作為死黨的蔡京這個時候也趕緊站了出來說道:“臣受陛下厚恩,今國難當頭,臣雖然沒有什麽錢,但家中奴仆和佃農有那麽一兩千人,願意將這些全部獻與陛下。”
李淵雙眼通紅,心中更是感激萬分。
常言,患難見真情,今日一見果真如此。
李淵站起身,緩緩走下台階,看著眼前的秦檜和蔡京說道:“兩位愛卿幸苦了,我大唐若能度過這危機關頭,朕定要好好重賞你們。”
秦檜繼續說道:“臣身為陛下之臣,死當為陛下之鬼,為國精忠,不為賞賜。”
蔡京也連忙表態。
他們二人一唱一和,但剩下的眾多臣子,這個時候卻是恨得牙癢癢。
秦檜和蔡京成了忠臣,那他們呢?
他們就全部都是奸賊?
大唐本來就是以武立國,搶奪了當初楚吳越三國基業。在場的任何一人,家族之內都有不下數千人的家仆和佃農。
甚至像吳國的幾大家族,更是有著幾萬家奴。這些人平日裏都被他們隱藏起來,不為人知。
眼下秦檜如此舉動,等於是讓他們將自己的家底全部拿出來。
他們這些人不拿,就是不忠,拿了自己又得心痛萬分。
一時間全部都犯了難。
李淵靜靜的看著眼前的眾多臣子,見他們沒有舉動,心中更是對蔡京和秦檜信任萬分。
臣子們實在是受不了李淵所帶來的壓力,隻能委曲求全,拿出自己的家私和藏匿人口獻給李淵。
李淵對於這些不知好歹的家夥也沒有什麽好臉色,照單全收,卻將一切的功勞全部記在了秦檜和蔡京的身上。
蔡京又再次進言,請李淵冊封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倆前去募兵,以此將功折罪。
李淵本來就不打算處理二子,聽蔡京這樣說,也欣然接受。讓自己的兩個兒子與李孝恭一同前往江東各地世家收攏人口,招募兵丁,準備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