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曹安民詐死
婚房之內,張燈結彩,到處都是紅色的海洋。
李秀寧雖然貴為一國公主,但嫁到齊國,也隻能做一個夫人,想要當上正妻,是絕無可能的事情。
畢竟在齊國人的心目中,齊國的主母隻有一個人,那就是陳嫣。
但對於眼下的唐國來說,做大做小,乃至做侍妾都無所謂。隻要能夠殺死曹安民,解了當前唐國的危局,做啥都可以。
李秀寧的手不經意的摸到衣袖之內的鋼刀,刀長四寸,上麵抹著西域傳來的見血封喉的劇毒。隻要在曹安民不經意間出手,隻要劃破他的皮膚,定能要了他的命。
以李秀寧的身手,她相信自己一定不會失手。
但是此時此刻,隨著天色越來越暗,她的心情越發緊張。
“嘎吱……”
門輕輕的推開,一道身影從外麵走了進來。
大紅色的禮服已經表明他的身份。
李秀寧感覺自己已經喘不過氣來,手掌冰涼,大腦之內也是思慮萬千。
曹安民嘴角微微上揚,似笑非笑的看著眼前的李秀寧。
名義上她已經是自己的妻子,但她卻不知道,自打進入江夏開始,她就已經成為自己的一枚棋子,一枚消滅南唐的重要棋子。
二人都不出聲,屋內靜的出奇。
半響過後,還是李秀寧沉不住氣,從蓋頭底下探出頭來,正好和曹安民對視。
“夫……”李秀寧的聲音如同蚊子叫一般,讓人渾身酥麻,若不是曹安民早已知道她此番前來就是刺殺自己,恐怕還真的中了她的奸計。
“行了,不想喊就別喊了!”曹安民很隨意的揮揮手,跪坐在正坐之上。
李秀寧芳心不斷亂跳,掀開蓋頭,慢慢朝著曹安民走了過去。
可能李秀寧自己也沒有注意,眼前的婚房之內,除了她和曹安民之外,再無一人。
“陛下,咱們該喝合 歡酒了!”
李秀寧端著酒杯朝著曹安民走了過來。
蛇蠍美人,曹安民的腦海中猛的想到了一個名詞。
李秀寧雖然生於江南,但不似大喬那般晶瑩剔透,反倒有一種北方人一般的小麥膚色。行走起來,腳下沉穩,一看就是有身手。
“好!”曹安民裝出一副很隨意的樣子,但眉眼間全部都死死盯著李秀寧。
李秀寧先給自己倒了一杯,然後又倒了一杯遞到了曹安民的手中。
曹安民嘴角微微上翹,端起酒杯正準備飲下,忽然眼前呼嘯聲傳來。
“奸賊受死!”李秀寧的劍直接朝著曹安民刺了過來。
曹安民直接將杯中酒水往前一澆,快速向後退了幾步,躲過了李秀寧的奪命一劍。
一擊不成,李秀寧再次出劍。
可惜,曹安民早已有了防備之心,李秀寧連刺三劍都未能傷到他。
而就在這時,大殿之內,一條身影一閃而過。李秀寧還沒反應過來,手中的匕首直接被人強行奪下。
“居然手持兵刃行刺陛下,好大的膽子!”展昭死死抓住李秀寧的手腕,將她摁在地上。
李秀寧雖然有身手,但麵對展昭,他還是差了不少。三兩招之下便被展昭反扣雙手,押在地上難以翻身。
曹安民麵帶微笑,又緩緩回到主座上坐了下來。
“你我之間何時有過深仇大恨,為何一定要殺我?”
雖然反抗不得,但李秀寧麵無懼色,大罵道:“你是我大唐的敵人,現在又想要玷汙我的清白,我當然要殺你。可惜,我還是大意了,這才功敗垂成,賊子,你快殺了我。”
展昭大怒,拔刀就準備殺李秀寧。曹安民攔住他,淡淡道:“朕何時玷汙你的清白?和親之事,是你父親李淵的主意,朕何時有威逼過你們國家。而且你以為,朕真的什麽都不知道嗎?”
李秀寧頓時一愣,看著眼前的曹安民半天說不出話來。
曹安民淡淡說道:“你們的打算朕早就知曉。”
李秀寧臉色大變,大吼道:“不可能,這絕不可能,你如何能知道!”
曹安民懶得說太多,搖頭道:“把她給我押入裏間,決不能讓任何人接觸到,也不許傷她!”
展昭領命押著李秀寧快速入裏間。
是夜,江夏忽然傳出曹安民被新婚妻子刺殺。此消息一出,頓時整個天下都為之震動。
齊軍六十餘萬南下,目的就是要滅掉南唐,一統山河。
誰能想到李唐如此卑賤,居然用女兒為刺客,暗中刺殺齊皇曹安民。
曹安民遇刺,齊國南下一統大事將要如何?
豫章城內,曹安民遇刺的消息傳到這裏,李密等人都是欣喜若狂。
本來所有人對於李秀寧刺殺並不看好,但誰也沒想到,如今李秀寧居然一朝成功,將曹安民刺死,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但李孝恭認為還需多多打探消息,確定之後再行定奪。
李密聽從李孝恭的建議,派出斥候前往荊州各地打探消息,一切確如之前所傳的那樣。
齊軍各部群龍無首,各地大營全部都是白旗白幡,哀呼聲數裏之外都能夠聽清楚。
甚至他們還聽聞,齊國朝堂打算先行退兵,待曹安民的喪事全部辦完之後再商議南下大計。
勝利的天平似乎都在一瞬間倒向南唐。
李孝恭和李密商議,決定伺機而動,先行收複長江重鎮江夏,再伺機收複荊州各地失地。
消息傳到建康,李淵也是欣喜若狂,大宴群臣數日之久。
自建國開始,曹安民的齊國就如同一座大山般壓在他們頭頂之上喘不過氣來。
如今終於能夠將這座大山搬到,李淵似乎在黑暗之中看到了一絲絲曙光。
蔡京和秦檜趁機進言,建議李淵直接趁著齊國大喪之際,破釜沉舟率領精銳直入彭城。若能一鼓作氣攻破彭城,生擒齊國太子和後妃的話,齊國曹氏一族斷絕,則國粹也會終結。
李淵欣然同意,但駐守京口的李世民認為此舉有些過激,北伐深入敵國境內,一旦出現亂子,必將全軍覆沒。
李淵為此有些不滿,但軍國大事他還是比較依賴李世民,故而擱置不提,而是將本來駐守吳郡和建康的三萬大軍全部派往豫章,集結全部兵力準備一戰定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