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名臣係統,我在古代女扮男裝

第278章 女規,深恨,彈劾

字體:16+-

皇後這般舉動,在朝內外色明眼人看來,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天下眾生,皆逃不過名利二字。

皇後身為一國之母,撰寫《女規》,又廣發天下,既是符合她的身份,又彰顯了自己賢德的名聲。

更重要的是,一時沒人會去阻止。

找不到阻止的理由啊。

離寇昭儀生產之日不遠,許玥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皇後有什麽把握讓陛下同意她撫育皇嗣?

顯然,用名聲給自己鍍一層金邊,這就是她的第一步。

也是貽害無窮的一步……

本朝女子管束雖不如唐時寬鬆,比之前朝卻是大大的改良了,和離、再嫁不是罕見的事情,也有一批不少的女戶。

可當今皇後的《女規》一出,上行下效,那些女子身上的繩索又要緊一緊了。

“愛卿家中可有姐妹?”問完,天子搖了搖頭,自嘲:“朕也是糊塗了,宮中許女官不正是你的姐姐。”

“陛下好記性。”

許玥點了點頭,眸光一閃,謹慎的回答道:

“微臣有兩個姐姐,大姐姐已然出嫁,三姐姐在宮中任職。”

聞言,天子身子向後靠了靠,疲憊的問許家小姐平日讀什麽書,家中是怎麽教育的,許玥這才明白陛下為何問自己家中姐妹。

想來也是不喜皇後之舉,但他多年來塑造的世界觀又告訴自己,女規沒錯,所以才有此天馬行空的一問。

“微臣雖幼年便在外讀書,但對此卻十分了解。”

許玥頓了頓,笑意更深:

“家中有些資產,便在族人支持下立了族學,父親開明,認為女子讀書明理,方是處世之道,於是讓家中姐妹都去了族學上課。”

——麵不改色的將許大爺的摳門、不肯吃半點虧,美化成開明。

又補充了一句:

“所學和族中子弟一樣。”

“哦。”天子聽到這裏,眼中有了不一樣的光芒,他沒想到隨口一問,居然得到了這樣的答案,感歎:

“難怪貴妃曾說,許女官辦事十分有理有據,比旁人更令人服從,很是大氣,原來是愛卿家中教養本就不凡。”

貴妃在陛下麵前誇獎過姐姐。

許玥飛快的抓到重點。

心中泛起一股歡喜,三姐姐得了後宮實際上的主人看中,這位從隻言片語中也能看出十分看重女官……太好了。

她正要對天子之言謙虛兩句,下一秒心便冷了一半。

“皇後還言女子會打理家事,針線女紅精通便可,說什麽不好為女官,以免壞了風氣,朕看不對,如果人人和許女官一般多讀書,辦的事也不差。”

天子想到這幾日,皇後頻頻訓斥宮中女官在外拋頭露麵,有不雅之舉。

這事嚴格來說確實有,女官不僅管理宮中事務,還要出宮去查看皇莊、皇產的出息。

且為宮中采買各項東西的皇商,雖然名在戶部,可女官也要一定權力,東西不好要裁撤,或者添一些,都是她們去溝通。

一來二去,有些女官便犯了錯。

皇後抓住這一點,義正言辭的批判女官之製,甚至請奏廢除女官:

“……或隻留宮中行走,斷不可放人出宮,令太監在外即可。”

這事兒沒發生多久,朝中就有人上了折子,支持皇後。

天子聽了沒允,但心中卻十分別扭。

原本還隻以為是皇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借女官,暗指貴妃不端,所以他心中才不豫,許愛卿的話點明了他。

還有一重不喜:

——她本是女子,也飽讀詩書,卻是為了己身之利,抨擊“不規矩”的女子。

可是笑話,皇後野心勃勃,豈不是最大的不規矩!

如果天子知道雙標這個詞的話,一定會恍然大悟,並手動點個讚。

知道這個詞的許玥,臉色未變,心中對皇後的厭惡卻達到了一個巔峰,背叛自己的性別,隻為成全她自己。

何其可惡!

許玥按住冷笑的衝動,對天子道:

“是啊,聖人之言可教化百姓,女子讀書明理同樣有利,三姐姐天資高,人也十分勤勉,才有今日之成就。”

“說的不錯。”天子深以為然。

這個話題方才結束。

兩人說起了棉花之事,京郊百姓對棉花半信半疑,直到周閣老輕描淡寫的給出了一個法子——朝廷回收棉花!

事先承諾,如果棉花種出來不符合他們的要求,朝廷可以回收。

具體價格是一斤五十文。

這法子還真高,百姓一下子就不擔心了,甚至搶著要種。

“周閣老素有智計。”天子欣悅道。

是啊,這一出回收作物,前世可不很流行嗎,直接讓人放心幹了,許玥心想。

…………

回到家中,陪著爺爺用了晚膳,她去了書房,讓觀書尋了一本《女規》來,多點了幾根蠟燭,一頁一頁的翻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女規》篇幅不大,共有八章,每一章起首都羅列了一位曆史上出名的賢女,闡述其事跡,然後在後麵寫下感想和評價。

最讓人惡心的是,皇後她拉踩!

比如說寫了為子三遷的孟母,就要以蔡文姬在匈奴生下子女,卻拋下他們被曹操贖回中原,踩一捧一。

像這樣的,全篇都是。

這八章許玥逐字逐句的看,一直到了深夜,燈火還亮著。

許員外心疼,又怕自己不明白事隨意打攪不好,悄悄問了觀書,得知許玥是在看皇後娘娘發行的《女規》。

那一下啊,心都碎了。

天邊泛起魚肚白都沒睡著,他得想個好法子。

五月初三,端午前的最後一次大朝會。

身穿紅袍的起居郎破天荒站在隊列之中,出列,鄭重一禮朗聲道:

“陛下,臣鬥膽彈劾皇後舉止失當,貽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