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逆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十年之後

字體:16+-

關中發動了。

當旨意到了關中各地時,早就有準備的大族豪強們馬上做出了反應。

他們叫囂著要取逆賊項上人頭,迅速集結人馬。

這時候就能看出關中大族和地方豪強的差距來了。

關中大族平日裏就在暗中操練軍隊,收集打造兵甲,隻等家主一聲令下,便能迅速組建大軍。

“起兵!”

家主們躊躇滿誌的在馬背上校閱著家中的大軍。

這一刻,他們想到了陳國末年。

……

“一群蠢貨!”

某位大族家主在家中冷笑道:“楊氏淳於氏為何低頭?便是屠刀懸在了頭頂之上,不想被滅族,隻能低頭。那些蠢貨卻覺著自己能殺進長安,重複前陳覆滅的那一幕。咱們不動!”

整個關中很是詭異的出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場麵。

一邊是殺氣騰騰要謀反,一邊是躲在家中不吭氣。

……

“陳國衰亡,至少大半功勞算他們的。”

裴儉和江存中此刻坐鎮長安,指揮各處鎮壓反叛。

今日天氣不錯,站在城頭上能看到遠方的山脈。

“何時動手?”江存中問道。

他是北疆老人,更是皇帝最早的心腹之一,所以在北疆內部他誰都不服,唯獨服氣裴儉。

不說兵法或是修為,裴九之子的身份,就足以令北疆人眷念。

“陛下的意思,最好是畢其功於一役,把那些大族連根拔起。”裴儉看到了十餘騎正在衝著這邊疾馳,想到了皇帝當時念誦的詩。

“他時若遂青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

“誰的詩?”江存中問道。

“陛下的。”裴儉說道。

“黃巢是誰?”

“不知。”

十餘騎進城,隨即帶隊的上了城頭。

“關中各處大族豪強出兵了。”

“那些大族豪強可盡皆出手了?”裴儉問道。

“未曾。”來稟告的是錦衣衛,“至少六成躲在家中。”

“可惜了。”江存中歎道。

“那些都是聰明人,否則也無法延續家族至今。既然如此,不等了,動手!”

永德元年四月,皇帝下令清理關中人口,旨意一下,關中四成大族豪強起兵,號稱討逆。

皇帝令裴儉、江存中領軍鎮壓。

……

“……不少姻親都派人來了,說陛下下手太狠,好歹給自家人留些餘地才是……”

坤寧宮中,管大娘正在稟告家中的情況。

“周氏都交出了名冊,準備讓那些人出籍,怎地,他們就不能?”

周寧冷冷的道:“回去告訴他們,不說什麽大局,阿梁是我的兒子,這個江山將來是他的。世家大族乃是帝王的對手,讓他們仔細想想,我該如何?”

“於公於私,皇後都該支持此事。”管大娘笑道。

怡娘來了,“娘娘,陛下說出宮轉轉,問娘娘可想去。”

晚些,帝後一身便衣出了皇城。

“很熱鬧!”

皇帝感慨的道。

朱雀大街兩側的坊牆被一直殘留著,可最近卻頻繁被人推倒。特別是今年,宮中傳出皇帝的話:在朕看來,坊牆就是個多餘的東西。

這話一出,那些百姓更加肆無忌憚,大白天都有人敢把坊牆推倒,挑著泥巴回家,說是重新攪和一番,也能砌牆。

街道兩側的人家幾乎盡數變成了店鋪,幌子掛的到處都是,人來人往,叫賣聲,討價還價聲……

“這都是陛下的功勞。”

“何時這般生疏了?”皇帝捏了一下皇後的手。

“規矩啊!”

“朕便是規矩。”

“子泰……”

“這便對了。”

二人和普通夫妻般的沿街遊走,偶爾看到喜歡的東西便去討價還價,買了之後就交給跟著的侍衛。

中午,二人在外麵尋了個地方吃飯,宮中的阿梁和李老二隻能懨懨的大眼瞪小眼。

吃完飯,皇帝說去周氏坐坐,喝杯茶。

到了周氏,周新聞訊出迎。

林飛豹能明顯感覺到周新的不自在。

進去奉茶後,皇帝看看室內格外素淨,就笑道:“倒也雅致。”

皇後卻饒有深意的看了周新一眼,對這等婉轉的牢騷表示不滿。

“世家大族傳承多年,你要說每家都有野心,朕覺著不能!”

皇帝開口便令人不安。

周新趕緊表態,“周氏隻想安穩度日。”

“既然沒有野心,那麽圖什麽?錢財,名望。在你等的眼中,錢財隻能從田地中攫取,祖祖輩輩皆是如此,愚不可及!”

“陛下!”周新起身拱手表示不滿。

“怎地,覺著朕說錯了?”皇帝喝了一口茶水,淡淡的道:“上溯千年,從帝王到世家大族,都削尖了腦袋在中原這塊地方折騰,恨不能掘地三尺。卻沒人往外多看一眼。”

周新抬頭。

“中原就這般大,人口一多,必然各等資源不敷使用。可外麵呢?”

皇帝指著外麵說道:“大海沒加蓋子,可以出海去尋找商機。海外多島嶼,那些島嶼之上金銀遍地都是,礦產更是多不勝數。那些異族蒙昧,給些好處便願為你做工。這等好處為何沒人去拿?”

“海外凶險……”周新隱晦的反駁。

“幹什麽沒凶險?”皇帝說道:“當初世家大族的祖宗們,難道是一帆風順走過來的?多少人提著自己的腦袋,遊走在危機之中。家業傳到了你等的手中,卻瞻前顧後……祖宗的膽略呢?”

周新不語。

“就想坐收漁利,就想著坐在家中錢財從天而降。故而你等最喜的便是田地。不動腦子,不用冒險,便能掙個盆滿缽滿。可今日朕在此說一句,這等好日子,從今往後就沒了。”

皇帝說道:“不隻是你等,那些權貴高官,包括宗室都沒了。”

這是一場革新!

從上至下的革新。

“有膽略的家族,當腰佩橫刀走出大唐,去海外,去大唐之外尋找商機。沒膽略的,便在中原等著慢慢衰落……”

皇帝的這番話被有心人傳了出去。

關中在廝殺,皇帝的這番話在長安卻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有人說大海凶險,可有人反駁,出海貿易的商人也不少啊!

有人說那些田地是祖輩傳下來的,可宮中傳出皇帝的反駁。

——田地屬於生產工具,私人,不能壟斷生產工具。

得!

麵對這位殺神般的帝王,那些人換了個口吻。

“陛下別隻是說啊!可敢令皇子出海嗎?”

你站著說話不腰疼,有本事你也讓自己的親人出海啊!

艸!

這話說的太解氣了。

長安城內的輿論為之一震。

陳化在家中冷笑,“那些商人出海都是聽天由命,每次出海總是會有船隻和人手葬身大海。他哪裏敢?”

這位前神童用犀利的反擊讓世家大族們大呼痛快。

傍晚,忙碌了一天的李師傅……不,是忙碌了一天的皇帝得知這話後,隨口道:“朕會去!”

啪!

陳化覺得臉頰好痛。

皇帝放話了,說自己會出海!

這是瘋了不成?

長安城中輿論嘩然。

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皇帝說出口的話,必須得做到。

第二日,陳化令人傳話:“沒個日子,這話誰信?”

是啊!

皇帝說要出海,可沒說啥時候去啊!

等他七老八十了,嗝屁了,誰還能去追究這話不成?

常朝時皇帝得了消息,對群臣笑道:“朕曾聽一位老船工說過,海外有大島,大的無邊無際,比之大唐疆域也不差。且上麵有無數金銀礦產,有河流無數……這麽大的新大陸,若是被別的異族占據,隻需一兩百年,便會成為強國。為了後世兒孫計,朕當去看看。”

“陛下,如今大唐疆域廣袤,無需如此。”

“看著是很廣袤,可人口卻一直在繁衍生息,終究有不敷使用的那一日。朕當未雨綢繆……”

群臣趕緊一陣勸,韓紀甚至搬出了太子,“陛下,太子年少啊!”

主少國疑啊!我的陛下!

“朕自然得等太子成人,能擔起這副重擔的那一日。”皇帝顯然是早就想過了這個問題,“十年吧!朕親手教導太子十年,十年後,朕便出海!”

這話迅速傳了出去。

“十年後?”

十年後太子風華正茂。

皇帝遠去海外,是太子監國還是什麽?

大海凶險,這一去說不定就不知音訊。太子一直監國,難道監到老死?

所以,皇帝必然是……

“朕會退位。”

皇帝和皇後在大殿外,看著阿梁在裏麵寫文章,先生發現了帝後,剛想出來行禮,皇帝擺擺手,和皇後轉身離去。

“可十年後你還在壯年啊!”周寧覺得枕邊人越發陌生了。

“阿寧,帝位於朕而言更像是一個責任,一份職業。北遼覆滅,南周覆滅。等關中平息之後,朕便會進軍蜀地,滅了偽帝父子。隨後西疆難道還能擋住朕的虎賁?十年,足以讓朕重塑大唐。十年後,朕給阿梁留下一個打好基礎的江山,足矣!”

“你是厭倦了!”

“是!”

皇帝牽著妻子的手,“朕厭倦了沒完沒了的奏疏,沒完沒了的爾虞我詐。大海寬闊,能容納一切。衛王先期去海外尋找落腳點,十年後朕便去尋他。阿寧,到時候你……”

皇後側身看著他。

“我當然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