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教育思想通史(全十卷)(全新修訂版)

第五節 曆史地位與影響

字體:16+-

古希臘以來,西方有不少教育家論述了兒童早期教育問題。例如:柏拉圖曾經詳細論述過幼兒教育問題;誇美紐斯的《母育學校》(Mother School,1633)專門探討學前教育問題。近代意義上的幼兒教育機構在福祿培爾以前也有了。例如,1769年,法國慈善家奧伯爾林(J. F. Oberlin)創辦了歐洲第一所幼兒學校。1816年,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創辦了新拉納克幼兒學校。但是,在19世紀下半期,福祿培爾對歐美國家學前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影響最為深遠。

福祿培爾在世時,他的學前教育思想一度在德國得以廣泛傳播,德國各地也創辦了一些學前教育機構。但是,幼兒園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由於反動勢力的壓製,福祿培爾學前教育運動受到了阻撓。福祿培爾去世後,他的學生及眾多社會人士呼籲恢複福祿培爾幼兒園。隨著反動勢力的削弱,幼兒園很快在德國恢複和發展起來。

在福祿培爾的思想的影響下,歐美各國也紛紛創辦幼兒教育機構。例如,1854年,福祿培爾幼兒園傳到英國,稱“幼兒學校”(infant school)。又如,美國的第一所幼兒園是由皮博迪(E. Peabody)於1860年在波士頓建立的。但是,直到1868年,她的幼兒園才真正能夠體現福祿培爾教學思想的精神和目的。很快,一大批私立幼兒園也建立起來。哈裏斯(Willam T. Harris)和布洛(S. E. Blow)也是福祿培爾幼兒園思想的信徒,在他們的領導下,幼兒園首次在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成為公立學校的組成部分。從此,福祿培爾運動在美國得到了發展。不論城市規模的大小,幾乎無一例外地將幼兒園作為其公立學校的組成部分。再如,1870年,法國也出現類似幼兒園的組織,稱“母親學校”或“母育學校”(maternal school)。直到20世紀初,福祿培爾的學前教育思想還在很多國家盛行。進步主義教育運動興起以後,福祿培爾強調的兒童自我活動和教育的自動性原則也被許多進步主義教育家[如杜威、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吸收。英美一些教育史學者甚至認為,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是杜威教育思想的直接來源。

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傳入我國,直接或間接地對中國幼兒教育發生過影響。但是,福祿培爾的教育理論並不限於學前教育,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麵的。

福祿培爾教育思想體係有著內在的矛盾和階級局限性。福祿培爾的哲學思想和教育理論極其重視人的主觀精神作用,強調兒童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體現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某些積極特征。但是,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是以唯心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的,帶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這就構成了一些基本矛盾。例如,一方麵重視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另一方麵又處處以“同一”法則,即神性支配一切說明一切,使人成為上帝的奴隸。一方麵強調自然和人的發展,要求重視兒童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另一方麵在理論上,他的“發展”是以不變為基礎的。一方麵很重視通過遊戲、作業、勞動等活動,發展兒童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麵在遊戲、作業上製訂定種煩瑣規則,抑製了兒童的主動精神。一方麵重視勞動、作業,擴大兒童對周圍生活的知識,反映了某些接觸社會,聯係實際的要求;另一方麵“恩物”和“作業”的主體是以脫離實際為主要特征的,有關理論更帶有唯心主義、象征主義的性質。福祿培爾教育思想體係的這些矛盾,反映了當時德國小資產階級渴望變革但又害怕革命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從這些矛盾的各個側麵來看,他的整個思想體係中存在著不少弱點。

應該看到福祿培爾的幼兒園之所以能夠得到推廣,一個根本原因是它符合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女工人數日益增多,建立學前教育機構、解決工人的後顧之憂,既是一個社會現實問題,也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需要。正是這種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才使得福祿培爾的思想得以傳播。

從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本身看,他的教育理論的主題是以教育順應自然為核心的初等和學前教育理論。這種思想在外國教育思想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麵,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盧梭、裴斯泰洛齊等教育思想的痕跡。特別是盧梭對大自然的推崇,對自然教育的倡導;裴斯泰洛齊對兒童和家庭的重視等思想都被福祿培爾吸取了。另一方麵,福祿培爾是西方近代學前教育的代表人物,後世的學前教育思想深受他的影響。美國教育家孟祿(Paul Monroe)曾經說過:“福祿培爾的教育哲學與近代教育思想的主要原則是符合的……當今的教育思想主要是赫爾巴特學派和福祿培爾學派的綜合,後者則更多地與流行的哲學、心理學和科學思想相符合。”[30]這一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福祿培爾思想在西方教育家心目中的位置與影響。

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如果說裴斯泰洛齊建立的是近代初等教育理論,那麽,創建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任務由福祿培爾完成了。有的西方教育學者認為,福祿培爾第一個創立了學前教育組織工作的體係、內容和方法,使學前教育學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福祿培爾的幼兒園教育理論和實踐,使他被譽為“幼兒教育之父”。

福祿培爾關於幼兒園、恩物、作業、遊戲等問題的論述中,有些部分符合幼兒發展的一般特點或利於兒童發展,這些部分沒有時代和時間的局限,直到今天仍然被人們肯定或運用。當然,他的學前教育思想中存在一些缺陷,也受到了不少批判,其中以俄國學者對他的抨擊最為激烈。從福祿培爾思想產生的曆史背景看,他的教育思想中的缺陷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特定的曆史條件造成的。例如,對前人對幼兒教育的研究缺乏係統、深入的研究,可借鑒的教育經驗較少;與幼兒教育密切相關的心理學研究還處於摸索階段等。在這個背景下,福祿培爾思想中某些不科學或錯誤的觀點我們不能苛求。第二類是落後於時代的觀點。例如,他的思想帶有濃重的神秘主義色彩。在福祿培爾身上表現出來的對宗教的癡迷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但是,當福祿培爾的思想傳入美國後,這種神秘主義思想就被削弱了,形成了新福祿培爾主義。

當然,福祿培爾對教育問題的研究和影響並不限於學前教育。他的初等教育思想與學前教育思想是一體的,是對裴斯泰洛齊初等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在當時同樣具有積極的意義。

[1] 福祿培爾著:《人的教育》,孫祖複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頁。

[2] 《人的教育》,第1頁。

[3] 《人的教育》,第2頁。

[4] 《人的教育》,第2頁。

[5] 《人的教育》,第77頁。

[6] 《人的教育》,第6頁。

[7] 《人的教育》,第4~5頁。

[8] 《人的教育》,第79頁。

[9] 《人的教育》,第12頁。

[10] 《人的教育》,第21頁。

[11] 《人的教育》,第39~40頁。

[12] Paul Monroe,A Text-book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The Mac Millan Company,1919,p.640.

[13] 《人的教育》,第171頁。

[14] 《人的教育》,第37頁。

[15] 《人的教育》,第57頁。

[16] 《人的教育》,第173頁。

[17] 《人的教育》,第33頁。

[18] 《人的教育》,第34頁。

[19] 魏克山著:《托爾斯泰論教育》,陸庚譯,上海:正風出版社1955年版,第21頁。

[20] 《人的教育》,第89頁。

[21] 《人的教育》,第92頁。

[22] 《人的教育》,第97頁。

[23] 《人的教育》,第110頁。

[24] 《人的教育》,第149頁。

[25] 《人的教育》,第151頁。

[26] 《人的教育》,第171頁。

[27] 《人的教育》,第23頁。

[28] 《人的教育》,第22~23頁。

[29] 《人的教育》,第24頁。

[30] S. E. Frost: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Western Education,New York,1966,p.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