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茱萸集》題記

字體:16+-

《小學校的鍾聲》一九四六年在《文藝複興》發表時,有一個副題:“茱萸小集之一”。原來想繼續寫幾篇,湊一個小集子。後來不知道為什麽沒有寫下去,於是就隻有“之一”,“之二”、“之三”都無消息了。現在要編一本給台灣鄉親看的集子,想起原擬的集名,因為篇數不算少,去掉一個“小”字,題為《茱萸集》。這也算完了一筆陳年舊帳。

當初取名《茱萸小集》原也沒有深意。我隻是對這種植物,或不如說對這兩個字的字形有興趣。關於茱萸的典故是大家都知道的。《續齊諧記》:“費長房謂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災,急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係臂,登高,飲**酒。’”王維的詩也是大家都知道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取茱萸為集名時自然也想到這些,有點懷舊的情緒,但這和小說的內容沒有直接的關聯。如果讀者於此有所會心,自也不妨,但這不是我的本心。

我是江蘇高郵人。關於我的家鄉,外鄉人所知道的,大概隻有兩件事。一是出過一個秦少遊;二是出雙黃鴨蛋。一九三九年,到昆明考入西南聯大,讀中國文學係,是沈從文先生的及門弟子。離校後教了幾年中學。一九四九年以後,當了相當長時間的文學刊物的編輯。一九六二年起在北京京劇院擔任京劇編劇,至今尚未離職。

我一九四〇年開始發表作品,當時我二十歲。大學時期所寫詩文都已散佚。此集的第一篇《小學校的鍾聲》可以作為那一時期的代表。這篇東西大約寫於一九四五年。一九四八年,我在巴金先生主編的文學叢刊中出過一本《邂逅集》。以後寫作,一直是時斷時續。一九六二年出過一本《羊舍的夜晚》。一九八二年出過一本《汪曾祺短篇小說選》,一九八五年出過小說集《晚飯花集》。近期將出版談創作的文集《晚翠文談》、《汪曾祺自選集》。散文尚未成集,須俟明春。

我的小說在中國當代文學中可以視為“別裁偽體”。我年輕時有意“領異標新”。中年時曾說過:“凡是別人那樣寫過的,我就絕不再那樣寫。”現在我老了,我已無意把自己的作品區別於別人的作品。我的作品倘與別人有什麽不同,隻是因為我不會寫別人那樣的作品。

我希望台灣的讀者能喜歡我的小說。

一九八七年八月下旬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