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伏小六、伏小八

字體:16+-

大足的唐宋摩崖石刻是驚人的。

十二圓覺,刻得極細致。袈裟衣帶靜靜地垂著,但是你感覺得到其間有一絲微風在輕輕地流動。不像一般的群像(比如羅漢)強調其間的異,這十二尊像強調的是同。他們的年貌、衣著、坐態都差不多。他們都在沉思默念。但是從其眼梢嘴角,看得出其會心處不盡相同。不怕其相同,能於同中見異,十二尊像造成一個既生動又和諧的整體,自是大手筆。

我看過很多千手觀音。除了承德的木雕大佛,總覺得不大自然。那麽多的細長的手臂長在一個“人”的肩背上,違反常理,使人很不舒服。大足的千手觀音另辟蹊徑。他的背上也伸出好幾隻手,但是看來是負擔得起的。這幾隻手之外,又伸出好多隻手。據說某年裝金時曾一隻一隻的編過號,一共有一千零七隻(不知道為什麽是一個單數)。手具各種姿態,或正、或側、或反,或似召喚,或似慰撫,都很像人的手,很自然,很好看。一千零七隻手,造成一個很大的手的佛光。這些手是怎樣伸出來的,全不交待。但是你又覺得這都是觀音的手,是和觀音都有聯係的,其聯係處不在形,而在意。構思非常巧妙。

釋迦涅槃像,即通常所說的臥佛。釋迦麵部極為平靜,目微睜,顯出無愛無欲,無生亦無死。像長三十餘米,但隻刻了釋迦的頭和胸。肩手無交待。下肢伸入岩石,不知所終。釋迦前,刻了佛弟子,有的冠服似中土產,有一個科頭鬈發似西方人。他們都在合十讚誦,眉尖微蹙,稍露愁容。這些弟子並不是整齊地排成一列,而是有正麵的,有反麵的,有朝左的,有朝右的,距離也不相等。他們也隻露出半身,腹部以下,在石頭裏,也不知所終。於有限的空間造無限的境界,形有盡,意無窮,雕刻這一組佛像的是一個氣魄雄偉的匠師!他想必在這一壁岩石之前徘徊坐臥了好多個日夜!

普賢像被人稱為東方的維納斯。

數珠手觀音被稱為媚態觀音,全身的線條都非常柔軟。

佛教的像原來也是取形於人的,但是後來高度升華起來了。僅修得阿羅漢果的自了漢還一個一個都有人的性格,菩薩以上,就不複再是“人”了。他們不但拋棄了人的性格,連性別也分不清了。菩薩和佛,都有點女性的美。

大足石刻是了不起的藝術。

中國的造像人大都無姓名可查。值得慶幸的是大足石刻有一些石壁上刻下了造像的匠師的姓名。他們大都姓伏。他們的名字是卑微的:伏小六、伏小八……他們的事跡都無可考了,然而中國美術史上無疑地將會寫出這樣一篇,題目是:《伏小六、伏小八》。

看了大足石刻,我想起一路上看到一些紀念性的現代塑像李冰父子、屈原、杜甫、蘇東坡、楊升庵……好像都差不多。這些塑像塑的都不太像古人。為什麽我們的雕塑家不能從大足石刻得到一點啟發呢?

一九八二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