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八仙

字體:16+-

八仙是反映中國市民的俗世思想的一組很沒有道理的仙家。

這八位是一個雜湊起來的班子。他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張果老是唐玄宗時的,呂洞賓據說是殘唐五代時人,曹國舅隻能算是宋朝人。他們也不是一個地方的。張果老隱於中條山,呂洞賓好像是山西人,何仙姑則是出荔枝的廣東增城人。他們之中有幾位有師承關係,但也很亂。到底是漢鍾離度了呂洞賓呢,還是呂洞賓度了漢鍾離?是李鐵拐度了別人,還是別人度了李鐵拐?搞不清楚。他們的事跡也沒有多少關聯。他們大都是單獨行動,組織紀律性是很差的。這八位是怎麽弄到一起去的呢?最初可能是出於俗工的圖畫。王世貞《題八仙像後》雲:

八仙者,鍾離、李、呂、張、藍、韓、曹、何也。不知其會所由始,亦不知其畫所由始,餘所睹仙跡及圖史亦詳矣,凡元以前無一筆,而我明如冷起敬、吳偉、杜堇稍有名者亦未嚐及之。意或妄庸畫工,合委卷叢俚之談,以是八公者,老則張,少則藍、韓,將則鍾離,書生則呂,貴則曹,病則李,婦女則何,為各據一端作滑稽觀耶!

這猜想是有道理的。把他們畫在一起,隻是為了互相搭配,好玩。

中國人為什麽對八仙有那樣大的興趣呢?無非是羨慕他們的生活。

八仙後來被全真教和王重陽教拉進教裏成了祖師爺,但他們的言行與道教的教義其實沒有多大關係。他們突出的事跡是“度人”。他們度人並無深文大義,不像佛教講精修,更沒有禪宗的頓悟,隻是說了些俗得不能再俗的話:看破富貴榮華,不爭酒色財氣……。簡單說來,就是拋棄一些難於滿足的欲望。另外一方麵,他們又都放誕不羈,隨隨便便。他們不像早先的道家吸什麽赤黃氣,餌丹砂。他們多數並非不食人間煙火,有什麽吃什麽。有一位叫陳瑩中的作過一首長短句贈劉跛子(即李鐵拐),有句雲:“年華,留不住,觸處為家。這一輪明月,本自無瑕。隨分冬裘夏葛,都不會赤火黃芽。誰知我,春風一拐,談笑有丹砂。”總之是在克製欲望與滿足可能的欲望之間,保持平衡,求得一點心理的穩定。達到這種穩定,就是所謂“自在”。“自在神仙”,此之謂也。這是一種很便宜的,不費勁的庸俗的生活理想。

八仙又和慶壽有關。周憲王《瑤池會八仙慶壽》呂洞賓唱:

漢鍾離遙獻紫瓊鉤,張果老高擎千歲韭,藍采和漫舞長衫袖,捧壽麵是曹國舅。嶽孔目這鐵拐拄護得千秋,獻牡丹的是韓湘子,進靈丹的是徐信守,貧道嗬,滿捧著玉液金甌。

八仙都來向老太爺或老太太慶壽,豈不美哉。既能自在逍遙,又且長壽不死,中國的市民要求的還有什麽呢?

很多中國人家的正堂屋的香案上,常常在當中供著福祿壽三星瓷像,兩旁是八仙。你是不是覺得很俗氣?

八仙在中國的民族心理上,是一個消極的因素。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四日

(本文引用的材料都出自浦江清師的《八仙考》,《清華學報》,民國二十五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