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溝

字體:16+-

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要經過一片很大的戈壁灘。這是典型的大戈壁,寸草不生。沒有任何生物。我經過別處的戈壁,總還有點芨芨草、梭梭、紅柳,偶爾有一兩棵曼陀羅開著白花,有幾隻像黑漆塗出來的烏鴉。這裏什麽都沒有。沒有飛鳥的影子,沒有蟲聲,連苔蘚的痕跡都沒有。就是一片大平地,平極了。地麵都是礫石。都差不多大,好像是篩選過的。有黑的、有白的。鋪得很均勻。遠看像鋪了一地爐灰渣子。一望無際。真是荒涼。太古洪荒。真像是到了一個什麽別的星球上。

我們的汽車以每小時八十公裏的速度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奔馳,我覺得汽車像一隻快艇飛駛在海上。

戈壁上時常見到幻影,遠看一片湖泊,清清楚楚。走近了,什麽也沒有。幻影曾經欺騙了很多幹渴的旅人。幻影不難碰到,我們一路見到多次。

人怎麽能通過這樣的地方呢?他們為什麽要通過這樣的地方?他們要去幹什麽?

不能不想起張騫,想起班超,想起玄奘法師。這都是了不起的人……

快到吐魯番了,已經看到坎兒井。坎兒井像一溜一溜巨大的蟻垤。下麵,是暗渠,流著從天山引下來的雪水。這些大蟻垤是挖渠掏出的礫石堆。現在有了水泥管道,有些坎兒井已經廢棄了,有些還在用著。總有一天,它們都會成為古跡的。但是不管到什麽時候,看到這些巨大的蟻垤,想到人能夠從這樣的大戈壁下麵,把水引了出來,還是會起曆史的莊嚴感和悲壯感的。

到了吐魯番,看到房屋、市街、樹木,加上天氣特殊的幹熱,人昏昏的,有點像做夢。有點不相信我們是從那樣荒涼的戈壁灘上走過來的。

吐魯番是一個著名的綠洲。綠洲是什麽意思呢?我從小就在詩歌裏知道綠洲,以為隻是有水草樹木的地方。而且既名為洲,想必很小。不對。綠洲很大。綠洲是人所居住的地方。綠洲意味著人的生活,人的勤勞,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人的文明。

一出吐魯番,南麵便是火焰山。

又是戈壁。下麵是蒼茫的戈壁,前麵是通紅的火焰山。靠近火焰山時,發現戈壁上長了一叢叢翠綠翠綠的梭梭。這樣一個無雨的、酷熱的戈壁上怎麽會長出梭梭來呢?而且是那樣的綠!不知它是本來就是這樣綠,還是通紅的山把它襯得更綠了。大概在幹旱的戈壁上,凡能發綠的植物,都罄其生命,拚命地綠。這一叢一叢的翠綠,是一聲一聲勝利的呼喊。

火焰山,前人記載,都說它顏色赤紅如火。不止此也。整個山像一場正在延燒的大火。凡火之顏色、形態無不具。有些地方如火方熾,火苗高竄,顏色正紅。有些地方已經燒成白熱,火頭旋擰如波濤。有一處火頭得了風,火借風勢,呼嘯而起,橫扯成了一條很長的火帶,顏色微黃。有幾處,下麵的小火為上麵的大火所逼,帶著煙沫氣流,倒溢而出。有幾個小山岔,褶縫間黑黑的,分明是殘火將熄的煙炱……

火焰山真是一個奇觀。

火焰山大概是風造成的,山的石質本是紅的,表麵風化,成為細細的紅沙。風於是在這些疏鬆的沙土上雕鏤搜剔,刻出了一場熱熱烘烘,刮刮雜雜的大火。風是個大手筆。

火焰山下極熱,盛夏地表溫度至七十多度。

火焰山下,大戈壁上,有一條山溝,長十餘裏,溝中有一條從天山流下來的河,河兩岸,除了石榴、無花果、棉花、一般的莊稼,種的都是葡萄,是為葡萄溝。

葡萄溝裏到處是晾葡萄幹的蔭房。——葡萄幹是晾出來的,不是曬出來的。四方的土房子,四麵都用土墼砌出透空的花牆。無核白葡萄就一長串一長串地掛在裏麵,盡吐魯番特有的幹燥的熱風,把它吹上四十天,就成了葡萄幹,運到北京、上海、外國。

吐魯番的葡萄全國第一,各樣品種無不極甜,而且皮很薄,入口即化。吐魯番人吃葡萄都不吐皮。因為無皮可吐。——不但不吐皮,連核也一同吃下,他們認為葡萄核是好東西。北京繞口令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未免少見多怪。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二日起手寫於蘭州,

十月七日北京寫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