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麵茶

字體:16+-

麵茶和茶湯是兩回事,雖然原料可能是一樣的,都是糜子麵。茶湯是把糜子麵炒熟,放在碗裏,從燒得滾開的大銅嘴裏倒出開水,澆在碗裏,即得。賣茶湯的“茶湯李”、“茶湯陳”……的攤子上都有一把很大的紫銅大壺,擦得鋥亮,即“茶湯壺”。有的銅壺嘴是龍頭的,龍頭上還綴了兩個鮮紅的小絨球,稱為“龍嘴大茶湯壺”。大茶湯壺常是傳了幾代的,製作精工,是攤主的驕傲。茶湯有什麽好吃?有點糜子香,如此而已。有的在茶湯加了核桃仁、青梅、葡萄幹、青紅絲……稱為“八寶茶湯”,也隻是如此而已。北京人、天津人愛喝茶湯,我對他們的感情不能理解,隻能說這是一種文化積澱。麵茶是糊糊狀的,顏色嫩黃,盛滿一碗,灑芝麻鹽,以手托碗,轉著圈兒喝,——會喝茶湯的不使勺筷,都是轉著碗喝。這東西有什麽好喝的?有一點芝麻鹽的香味,如此而已。熬麵茶的鍋也是銅鍋,也都是擦得鋥亮的。這種鍋就叫做“麵茶鍋”。

麵茶鍋裏是不能煮什麽別的東西的,但是北京人卻於想象中在麵茶鍋裏煮各種東西。

“麵茶鍋裏煮元宵——混蛋”。

我在昆明時曾在一中學教學,這中學是西南聯大同學辦的,主持校務的是兩個同學,他們自任為校長和教導主任。教員也都是聯大同學。學校無經費,學期開始時收的一點學生交的學費,很快就叫他們折騰光了,教員的薪水發不出。他們二位四處活動,仍是沒有辦法,隻能弄到一點買米的錢,能使教員開出飯來。菜,實在對不起,於是我們就挖野菜——灰菜、野莧菜、掃帚苗……用一點油滑鍋,嘩啦一聲把野菜倒在鍋裏,半生不熟,即以就飯。有時他們說是有辦法了,等他們進城活動活動,回來就可以發一點錢。不料回來時依舊兩手空空。教員生氣了,罵他們是混蛋,是麵茶鍋裏煮的球:一個是“麵茶鍋裏煮鐵球,——混蛋到底帶砸鍋”;一個是“麵茶鍋裏煮皮球,——說你混蛋你還一肚子氣!”當然麵茶鍋裏是不能煮球的,不論是皮球還是鐵球,教員們不過是於無可奈何之中用此形象的語言以泄憤耳。

如果單說“麵茶”,不煮什麽東西,意思是糊塗。

“**”來了,誰都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劇團尤其是這樣,演員隊黨小組開會。有一個黨員說外麵有些單位已經奪權,咱們也應該奪權。他以為黨委應該把權交出來,主動下台。另一黨員,黨小組組長,認為不對,指著主張奪權的黨員的鼻子說:“群眾麵茶,你也麵茶?!”其實他自己倒真麵茶,他領導小組學習,讀報,讀到“美帝國主義陷於一片癩瘡……”大家有些奇怪。拿過報紙看看,原來不是“一片癩瘡”,而是“一片癱瘓”。又有一次,他讀毛主席詩詞,把“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讀成“更加悠悠忽忽”。

然而他是共產黨員。

一九九七年三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