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附錄:

字體:16+-

《旅食與文化》題記

“旅食”作為詞語始見於杜甫詩。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

騎驢十三載,

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

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

到處潛悲辛。

我沒有杜甫那樣的悲辛,這裏的“旅食”隻是說旅行和吃食。

我是喜歡旅行的,但是近年腳力漸漸不濟。人老先從腿上老。六十歲時就有年輕人說我走路提不起腳後跟。七十歲生日作詩抒懷,有句雲:

悠悠七十猶耽酒,

唯覺登山步履遲。

七十以後有相邀至外邊走走,我即聲明:“遇山而止,逢高不上”了。前年重到雁**,我就不能再登觀音閣,隻是在山下平地上看看,走走。即使司馬光的見道之言“登山亦有道,徐行則不躓”也不能奉行。甚矣吾衰也!歲數不饒人,不服老是不行的。

老了,胃口就差。有人說裝了假牙,吃東西就不香了。有人不以為然,說:好吃不好吃,決定於舌上的味蕾,與牙無關。但是剝食螃蟹,哢嚓一聲咬下半個心裏美蘿卜,總不那麽利落,那麽痛快了。雖然前幾年在福建雲霄吃血蚶,我還是興致勃勃,吃了的空殼在麵前堆成一座小山,但這樣時候不多矣。因為這裏那裏有點故障,醫生就囑咐這也不許吃、那也不許吃,立了很多戒律。肝不好,白酒已經戒斷。膽不好,不讓吃油炸的東西。前幾月做了一次“食道照影”,壞了!食道有一小靜脈曲張,醫生命令不許吃硬東西,怕碰破曲張部分流血,連烙餅也不能吃,吃蘋果要攪碎成糜。這可怎麽活呢?不過,幸好還有“世界第一”的豆腐,我還是能鼓搗出一桌豆腐席來的,不怕!

舍伍德·安德生的《小城畸人》記一老作家,“他的軀體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處了,但他身體內有些東西卻是全然年輕的”。我希望我能像這位老作家,童心常綠。我還寫一點東西,還能陸陸續續地寫更多的東西,這本《旅食與文化》會逐年加進一點東西。

活著多好呀。我寫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覺得:活著多好呀!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