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十冊)

小小說是什麽

字體:16+-

小小說原來就有。外國也有小小說。但是中國近年來小小說特別流行,讀者麵很廣,於是小小說就成了一個值得注意的新事物,“小小說”也就在事實上形成一個新的概念。小小說是什麽?這個概念包含一些什麽內容?探索一下這個問題,將有助於小小說創作的發展。

小小說的流行,不隻是因為現在的生活節奏快,人們生活緊張,缺少閑豫的時間。如果是這樣,那麽長篇小說就沒有人讀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讀者對文學形式的要求更多了。他們要求有新的品種、新的樣式、新的口味。承認這一點,小小說才能真正在文學大宴中占到一個席位,小小說的作者才能有自己獨特的追求。

小小說不就是小的小說。小,不隻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說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說的一個分支,但它又是短篇小說的邊緣。短篇小說的一般素質,小小說是應該具備的。小小說和短篇小說在本質上既相近,又有所區別。大體上說,短篇小說散文的成份更多一些,而小小說則應有更多的詩的成份。小小說是短篇小說和詩雜交出來的一個新的品種。它不能有敘事詩那樣的恢宏,也不如抒情詩有那樣強的音樂性。它可以說是用散文寫的比敘事詩更為空靈,較抒情詩更具情節性的那麽一種東西。它又不是散文詩,因為它畢竟還是小說。小小說是四不像。因此它才有意思,才好玩,才叫人喜歡。

小小說是小的。小的就是小的。從裏到外都是小的。“小中見大”,是評論家隨便說說的,有一點小小說創作經驗的人都知道這在事實上是辦不到的。誰也沒有真的從一滴水裏看見過大海。大形勢、大問題、大題材,都是小小說所不能容納的。要求小小說有廣闊厚重的曆史感,概括一個時代,這等於強迫一頭毛驢去拉一列火車。小小說作者所發現、所思索、所表現的隻能是生活的一個小小的片段。這個片段是別人沒有表現過,沒有思索過,沒有發現過的。最重要的是發現。發現,必然就伴隨著思索,同時也就比較容易地自然地找到合適的表現形式。文學本來都是發現。但是小小說的作者需要更有“具眼”,因為引起小小說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於忽略的小事。這件小事得是天生來的一塊小小說的材料。這樣的材料並非俯拾皆是,隨手一抓就能抓得到的。小小說的材料的獲得往往帶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並且,往往要儲存一段時間,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這件小事的意義。寫小小說確實需要一點“禪機”。

小小說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也不宜於有很深刻的思想。小小說可以有一點哲理,但不能在裏麵進行嚴肅的哲學的思辨(中篇小說、長篇小說可以)。小小說的特點是思想清淺。半畝方塘,一灣溪水,淺而不露。小小說應當有一定程度的朦朧性。朦朧不是手法,而是作者的思想本來就不是十分清楚。有那麽一點意思,但是並不透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真正對世界了解得十分徹底而且全麵,他隻能了解他所感知的那一部分世界。海明威說十九世紀的小說家自以為是上帝,他什麽都知道。巴爾紮克就認為他什麽都知道,讀者隻需聽他說。於是讀者就成了聽什麽是什麽的老實人,而他自己也就說了許多他其實並不知道的東西。所謂含蓄,並不是作者知道許多東西,故意不多說,他隻是不說他還不怎麽知道的東西。小小說的作者應該很誠懇地向讀者表示:關於這件小事,它的意義,我到現在,還隻能想到這個程度。一篇小小說發表了,創作過程並未結束。作者還可以繼續想下去,讀者也願意和作者一起繼續想下去。這樣,讀者才能既得到欣賞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是還沒有達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讀者的事。小小說不需要過多的熱情,甚至不要熱情。大喊大叫,指手劃腳,是會叫讀者厭煩的。小小說的作者對於他所發現的生活片段,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個客觀者的態度,盡可能的不動聲色。小小說總是有個態度的,但是要盡量收斂。可以對一個人表示欣賞,但不能誇成一朵花;可以對一件事加以諷刺,但不辛辣。小小說作者需要的是:聰明、安靜、親切。

小小說是一串鮮櫻桃,一枝帶露的白蘭花,本色天然,充盈完美。小小說不是壓縮餅幹、脫水蔬菜,不能把一個短篇小說擰幹了水分,緊壓在一個小小的篇幅裏,變成一篇小小說。——當然也沒有人幹這種劃不來的傻事。小小說不能寫得很幹,很緊,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從容不迫。小小說自成一體,別是一功。小小說是鬥方、冊頁、扇麵兒。鬥方、冊頁、扇麵的畫法和中堂、長卷的畫法是不一樣的。布局、用筆、用墨、設色,都不大一樣。長江萬裏圖很難縮寫在一個小橫披裏。宋人有在紈扇上畫龍舟競渡圖、仙山樓閣圖的。用筆雖極工細,但是一定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擠得滿滿的。空白,是小小說的特點。可以說,小小說是空白的藝術。中國畫講究“計白當黑”。包世臣論書,以為應使“字之上下左右皆有字”。因為注意“留白”,小小說的天地便很寬餘了。所謂“留白”,簡單直截地說,就是少寫。小小說不是刪削而成的。刪得太狠的小說是可以看得出來的,往往不順,不和諧,不“圓”。應該在寫的時候就控製住自己的筆,每捉摸一句,都要想一想:這一句是不是可以不寫?盡量少寫,寫下來的便都是必要的,一句是一句。那些沒有寫下來的仍然是存在的,存在於每一句的“上下左右”。這樣才能做到句有餘味,篇有餘意。

小幅畫尤其要講究“筆墨情趣”。小小說需要精選的語言。古人論詩雲:“七言絕句如二十八個賢人,著一個屠酤不得。”寫小小說也應如此。小小說最好不要有評書氣、相聲氣,不要用一種半文不白的輕佻的文體。小小說當有幽默感,但不是遊戲文章。小小說不宜用奇僻險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說的“惡硬語”。小小說的語言要樸素、平易,但有韻致。

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密雲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