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梅娘子怎麽會是當今女帝?

第兩百零一章 推恩令

字體:16+-

轉眼間,春去夏來。

大雁今年天降大旱,各地民不聊生,不少地方都紛紛出現了農民起義。

而割據一方的藩王也在蠢蠢欲動,隱約有起勢造反之意。

當初為了鞏固皇權,女帝將手中的權力下放給了各大藩王,這也使得藩王們在自己領土上擁有極大的權力。

這些藩王在自己的領土上能夠私造錢幣,培養士兵,一些權勢比較大的藩王,更是成立了自己的國中之國,威脅到中央的統治。

雖然中央的權力比藩王的要大,但中央所在的京城離藩王的領地過於遙遠,也根本管不了藩王領地的事情。

這些藩王大多是先皇的兄弟或是後人,雖聽命於先皇,卻也在暗中積累力量,如今新帝才剛上位三年不到,皇權尚不穩固。

久而久之,這些權勢過大的藩王便成為了女帝的心頭之患。

與此同時,當年女帝上位之時,為解除西域威脅,鞏固邊境防線,幾年下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國庫逐漸入不敷出。

這也導致了,雖然女帝上位的這些年大力改革,整個大雁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但也埋下了諸多的隱患。

也不怪徐成令會說女帝太菜,隻顧得眼前,卻忽視了未來造成的後果。

但以時代的眼光,卻又怪不得她目光短淺,畢竟女帝從先皇手裏接過來的本就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大雁。

女帝上任後通過放權來穩固自己地位,而後加緊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將國庫充盈了起來。

然後,她的擴軍政策很快又將國庫給霍霍幹淨了。

在女帝看來,對她統治最具威脅的無疑是那些割據一方的藩王,尤其是她放權之後,這些藩王在領地內的權勢甚至都要大過她了。

而女帝能夠依靠的,也隻有她自己手中的兵權,這也是她為何要強製進行擴軍的原因。

在原著小說裏,女帝便是通過擴軍來積累手中的兵權,而後在將來藩王造反的時候一舉平反,解決了藩王的威脅。

但小說是不需要邏輯的,而現實裏需要。

擴軍就需要消耗年輕的勞動力,擴軍十萬,大雁就要減少十萬的勞動力,然後多出十萬張要吃飯的嘴。

沒有了勞動力,國庫的錢又從何而來,不就隻能增加稅收,讓大雁的老百姓來平攤這筆額外多出來的軍費支出。

所以說,叛軍從何而來,不就是被女帝給逼出來的。

為此,支持女帝的八賢王不得不將駐守邊境的士兵召回京城附近,以此威懾那些蠢蠢欲動的藩王們。

雖然八賢王隻有二十萬的邊境軍,但這些士兵常年在外征戰,以一敵十,驍勇善戰,令那些藩王們不敢輕舉妄動。

而八賢王召回邊境軍的後果,便是導致邊境防線變得薄弱,西域多次來犯,更是威脅到了大雁的疆土完整。

“綜上所述,愛卿可有什麽方法可以解決藩王威脅的問題嗎?”

禦書房內,雁巧鈴身著龍袍,一雙妙動的美眸直直盯著眼前的男人看。

就在今天,她把相國給傳喚進宮,和他聊起了大雁目前的形勢。

其中最為令女帝在意的,莫過於藩王割據的問題。

“藩王割據,這確實是個難解決的問題。”

徐成令聽了一番,不由陷入了沉思。

要說解決藩王割據最好的辦法,那自然就是打服這些藩王,然後將領地收回來,對這些藩王的權力加以控製。

但問題是,大雁的這些藩王都權勢滔天,在領地上有極大的自主權,甚至可以不聽從大雁中央的命令。

徐成令思索了一番,在華夏的曆史上也有過藩王割據的情況,當時解決藩王割據的方法,最有名的就是推恩令了。

於是,徐成令不由開口說道:

“陛下,臣覺得可以推行一項政令,規定藩王死後,除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外,其兄弟也可分割領土的一部分成為新的藩王,其政令可名為推恩令。”

雁巧鈴聽完徐成令的這一番建議,心中思索了一番,很快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朕明白了,愛卿是打算通過推恩令的方式,從內部削減藩王們的領地,將藩王的領地越分越小,朕再趁機削弱其中的勢力。”

雁巧鈴何其聰明,與徐成令心有靈犀,很快便理解了推恩令的用意。

“嗯,陛下說的沒錯。”

徐成令點了點頭,推恩令的用意,說白了就是把藩王的領土給越分越小,讓那些大的藩王難以再成氣候。

但很快,雁巧鈴卻不由微微蹙眉,說道:

“愛卿的這個方法確實不錯,但卻存在一個問題,且不說這些藩王要不要遵從這項政令,推恩令起效的時候,也必須要等到藩王死後。”

“這意味著短時間內,推恩令無法起到任何的效果,就算將來能夠起效,那也是幾十年後,乃至百年之後的事情,恐怕朕也無法活到那個時候了。”

說到這,雁巧鈴不由輕歎了一聲,徐郎提出的這項政令確實不錯,但起效的時間太慢了。

而且,有些藩王的領地離中央太遠,中央頒布的政令,這項藩王也不一定會真的遵從。

“陛下所言極是,但事實上,推恩令的真正作用不在於讓藩王們遵守,而在於給藩王的那些兄弟一個可乘之機。”

徐成令微微一笑,推恩令乃是鞏固中央集權的一大重要政令,凝結了華夏數千年的智慧,自然沒有表象上看起來那麽簡單。

於是,徐成令便開始向女帝解釋了推恩令的真正作用:

“陛下,您可以令藩王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名義上是施德惠,實際上是剖分其國以削弱藩王們的勢力,將藩王的王國給分成若幹的候國。”

“而陛下隻需賜予這些列候足夠的權力,他們便會為了爭奪各自的勢力相互內鬥,從內部進行損耗,同時也避免激起藩王武裝反抗的可能。”

徐成令為女帝細細說來,他不由聳了聳肩,又道:

“因為是內部進行的鬥爭,藩王也要防止被自己的兄弟篡位奪權,自顧不暇,自然就無心造反,畢竟可能他們前腳剛起兵,後腳王位就被自家的兄弟搶走了。”

這便是推恩令真正厲害的地方,讓藩王和藩王的這些兄弟自個內鬥。

既然藩王領地是國中之國,那自然無法避免被自家兄弟奪權的情況發生,兄弟間自相殘殺也是常有的事情。

你說是吧,女帝陛下。

“原來如此,愛卿這招實在妙呀!”

聽完徐成令的這番講解,雁巧鈴才明白推恩令的真正用意。

簡單來說,推恩令就像借給這些列候的一把刀,給他們一個動手的理由。

見女帝打算采納他的這項政令,徐成令微微一笑,而後說道:

“到這裏,才隻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