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狠狠的敲詐一番
身著龍袍的雁巧鈴走到徐成令的身前,嘴角帶著一抹微挑的笑容,對他說道:
“朕明白了,愛卿您盡管放手去做吧,朕也會全力支持你的。”
說著,她往徐成令的手裏偷偷塞了一樣東西。
徐成令打開一看,好家夥,居然是一把金鑰匙。
而且這把金鑰匙上好像寫著兩個字,國庫……
徐成令心中一驚,看著眼前麵帶微笑的年輕女帝,不由問道:
“陛下,這是國庫的鑰匙,您這是……”
雁巧鈴聳了聳肩,一臉無所謂的淡淡說道:
“愛卿要推行這些改革肯定有要用到銀子的地方,這國庫裏的銀子便拿去用吧,反正也沒剩多少了。”
事實上,在今年的大朝會上,朝廷給官員發完年終俸祿後,國庫就已經沒剩多少銀子了。
如果那個時候姐姐強行擴軍十萬,這筆軍費最終會落到大雁每個百姓的頭上,讓本就貧苦的百姓生活更加艱難。
但姐姐的想法也沒錯,如果不進行擴軍,就沒有足夠的兵力保衛國家。
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有舍才有得。
不過好在徐成令阻止了女帝的擴軍決定,並且在軍中推行了煉鋼工藝,從而將大雁軍的整體戰力瞬間提升了一個檔次。
如今這二十五萬的大雁軍,再加上八賢王的二十萬邊境軍,縱使那些藩王們各懷鬼胎,也不敢太輕舉妄動。
“愛卿盡管放手去做,誰要不服你就拿尚方寶劍砍他就得了。”
雁巧鈴不禁露出一絲陰暗的眼神,嘴角挑起了一抹壞笑。
經她這麽一提醒,徐成令才想起來,他手上還有一把陛下禦賜的尚方寶劍。
這時,雁巧鈴回過頭來,看著身旁不動如雕像般的侍衛,說道:
“雪鳶,帶相國去國庫看看。”
“是。”
雪鳶輕輕點頭,而後走到徐成令的麵前,說道:
“相國大人,跟我來吧。”
徐成令點了點頭,在雪鳶的帶領下,來到了皇宮國庫所在的地方。
用手裏的金鑰匙打開國庫大門後,看著眼前的一幕,徐成令不禁陷入沉思。
他知道國庫有些緊缺,但沒想到會這麽緊缺。
隻見巨大的國庫裏寥寥擺著幾十箱銀子,還有些金銀珠寶,比起一些大臣的家底都還要窮。
“國庫就隻有這麽點了?”
“嗯,事實上,從今天開始,國庫早就虧空了。”
雪鳶不由聳了聳肩,有些無奈的說道:
“為此,陛下不得不解散了五萬大雁軍,如今還剩下二十萬的大雁軍。”
“我明白了。”
徐成令點了點頭,心裏若有所思。
看來當初女帝要強行擴軍,也就是在虛張聲勢,目的是告訴那些虎視眈眈的權臣和藩王,朕還有錢,你們別想打歪心思。
可國庫的這點銀子,就算搭上相國府的家底,也不夠用來推進改革的呀。
難怪女帝要把國庫的金鑰匙交給他,原來是根本不怕被他偷走啊。
看著眼前國庫的慘狀,徐成令不由思索了一番,想著一些搞錢的法子。
這時,站在一旁的雪鳶不由說道:
“相國大人,其實陛下還有幾筆存款,如果急缺銀子的話,倒是可以去取出來。”
“存款?什麽存款?”
徐成令不禁一愣,難道陛下還有私房錢。
於是,雪鳶便向他解釋道:
“如果缺銀子的話,那就去抄家幾個貪官就好了,我這裏正好有這些貪官的罪證,過了這麽久,這些貪官也應該肥的流油了,可以宰了。”
好家夥,徐成令聽完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
敢情女帝是把銀子存到了貪官身上,等貪官被養肥了再去抄家一波。
雖然手段有點不太光明,但大雁最不缺的就是貪官,全部收刮一遍,國庫不就有錢了。
說幹就幹,徐成令根據雪鳶提供的情報,一同前往了貪官的府上。
接連幾天時間,京城有十幾個貪官被同時抄家,罪證累累。
幾番下來,國庫便又充盈了起來。
不過光靠這些貪官搞來的銀子還不太夠,於是徐成令又想到了一個新的法子。
……
在雪鳶的隨從下,徐成令來到了官窯的所在地,青山鎮。
來到青山鎮後,這裏到處是高高矗立的煙囪,濃煙滾滾,每天隻有少量的精品官瓷在這裏被生產出來。
從青山鎮生產出來的官窯,一般會進入王公貴族的府內當作裝飾品,又或是用來和西域進行貿易活動。
來到這裏後,雪鳶跟隨在徐成令的身後,有些好奇的問道:
“相國大人,我們來這裏做什麽?”
“那當然是來搞錢的。”
徐成令言簡意賅的說道,他大老遠跑來這裏,肯定是為了賺錢來的。
這一路上,因為有雪鳶跟隨,倒也沒發生什麽意外。
徐成令一邊走在青山鎮的小路上,一邊問道:
“雪鳶,這裏每天要生產多少件官窯瓷器?”
“青山鎮每天生產的官窯瓷器都被官府嚴格把控著,每天大概是一百件,畢竟要物以稀為貴。”
“嗯。”
徐成令點頭,他看著路邊,卻見到了不少衣著襤褸的本地人。
按理來說,青山鎮作為官窯之鄉,不應該這麽貧窮太對,於是他便詢問了下雪鳶。
雪鳶倒也知道的多,便和他說道;
“雖然青山鎮是官窯之鄉,但每天生產出來的官窯數量是固定的,而除了官府掌控的官窯外,這裏還有很多的民窯,和官窯生產出來的瓷器相比,民窯的瓷器價格才不過千分之一,根本無法掙到錢。”
事實上,民窯生產出來的瓷器並不差,但瓷器的底部是否有官印,價格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跟著徐成令逛了一圈青山鎮,雪鳶終於忍不住問道:
“話說回來,相國大人,我們來這裏要做什麽?”
“我有一種全新的工藝,這種工藝可以替代目前的官窯,即便是那些民窯也能靠著這個工藝獲得收入。”
其實,徐成令心裏有個想法,但一直都沒有機會實施。
這個工藝,就是造玻璃。
事實上,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燒製技術,那就是瓷器,這種瓷器不但外形好看,而且耐熱性好,實用性高。
但瓷器和玻璃就好像是一個岔路口,古人在燒瓷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卻把玻璃的製作拋之腦後,實在令人惋惜不已。
其實玻璃和瓷器的燒製方法大同小異,隻需稍微改進一下工藝,就能製作出實用性更高的玻璃。
在大雁,琉璃是極其稀有的,且價格不菲,十分受到西域人的歡迎。
而人工製作的玻璃呢,正好是琉璃的極好替代品。
要是能把這些人工玻璃當做琉璃賣到西域的話,絕對能夠大賺一筆!
這不得狠狠的敲詐一番西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