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當太子

第658章 攤丁入畝

字體:16+-

桃夭笑容微微一斂。

“目前我們在海南中了大約五千畝的雙季稻的試驗田,然後在九江府,廣西府等地,總共種植了三百七十兒頃的雙季稻的試驗田。

玉米的話,農人眼下還不太愛種植,因為玉米本身可食用的地方太少,目前的試驗地大概隻推廣了一百多畝。”

聽到桃夭的話,朱慈烺點了點頭。

“紅薯的種植呢??在全國推廣的如何??”

“關於紅薯種植,我們已經是全部推廣了出去,百姓也非常喜歡這種高產的糧食,所以耕種的熱情很高!”

桃夭麵上帶著微笑,朝著朱慈烺說道。

眼下的她,其實更像是朱慈烺的秘書一類的角色,和別的皇帝不一樣,不對,眼下的朱慈烺也不算是皇帝。

隻能說,朱慈烺並不怎麽在意所謂的後宮幹政,因為其實桃夭這種秘書,根本無法幹政。

對於政務的處理,朱慈烺隻抓住最重要的點,還有關於政務的審查和複核的權力,其實就足夠了!

事無巨細對於處理一個國家的政務,朱慈烺覺得,這絕非褒義詞!

畢竟,一個國家實在是太大了!

皇帝怎麽可能做到事無巨細,一個成熟的皇帝,要學會什麽應該放出去,什麽應該牢牢的抓在手裏!

張弛有度,才是真正的為帝之道!

“宋應星那邊,關於紅薯釀酒的蒸餾法做的怎麽樣了??”

朱慈烺看著桃夭問道。

“因為有了橡膠的加入,這種全密閉的環境出現,按照宋應星先生的話來說,紅薯酒已經是做的差不多了!”

桃夭笑了笑,看著朱慈烺說道。

“嗯,通知下去,皇家製酒場,一定要盡快完善紅薯製酒工藝,紅薯本身是不能多吃的,作為饑荒年間,救濟糧尚可,但是一直吃是不適合的,所以,作為經濟作物,必須要有它的歸宿。

包括紅薯粉之類的二類加工方式,也一定要抓點緊!”

朱慈烺看著眼前的桃夭。

“是!殿下!”

說著,此時桃夭眼神之中突然露出了遲疑的神色。

“怎麽了??”

朱慈烺看出了桃夭眼神之中遲疑的神色,有些疑惑的朝著麵前的桃夭問道。

桃夭略微遲疑了一下,她看著眼前的朱慈烺說道。

“殿下,外麵的人一直在傳,妾身犯了忌諱,太祖曾經說過,後宮不得幹政!但是妾身卻如此的幹涉政事…………”

桃夭眼神之中滿是遲疑的神色。

“我道是什麽事情呢!”

朱慈烺滿臉無所謂的模樣。

“太祖成法,傳承至如今,已經是有很多問題不適合如今的情況了,太祖的智慧讓大明延續了兩百七十多年的國祚,已經是太祖智慧通天了!

自古以來,我大明的國祚已經在整個華夏五千年文明之中,名列前茅了!接下來的路,如何走,已經不是太祖能夠預料的!我作為太祖的子孫,理應按照太祖的精神,和願景,對整個大明所有條款規矩,都要進行重新的休整!

所謂的後宮不得幹政,在我之後,會有專門想法規矩的!”

朱慈烺微微一笑,看著眼前的桃夭說道。

桃夭癡癡的看著眼前的朱慈烺,她望向朱慈烺的眼神,十分崇拜,麵前的太子殿下實在是太厲害了,仿佛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他不知道的東西一般!

偏偏,太子殿下還十分的謙虛,他謙虛的承認自己的不足,還有自己的具現!

在關鍵的時刻,太子殿下還雄才偉略。

真正的聖王啊!

桃夭有些感慨。

“行了,繼續去做吧!”

朱慈烺笑了笑,朝著眼前的桃夭說道。

“是!殿下!”

桃夭恭敬的朝著眼前的朱慈烺行了一禮之後,緩緩的退了出去。

看著桃夭的背影,朱慈烺笑著搖了搖頭,他的目光望向了眼前的文件。

隨著天下統一的腳步不斷的靠近。

朱慈烺的事情變得愈發的忙碌,除了要接見一些自己專門培養出來的地方官員,然後還有關於全國改革的文件。

天下初定,其實眼下這個時候,是最適合改革的時候!

因為尤其是在敵占區,很多地主階級全都被殺,要麽被趕走,土地已經是成為了無主之物,以朱慈烺的威信,自然是輕而易舉的將這些土地,統統收為國有!

無論是誰的!

就算是三公九卿的,朱慈烺也完全的不在乎,以他眼下席卷天下的實力,他當然是能夠做到!

但是,關於新式的土地法案,朱慈烺還沒有想好。

其實朱慈烺是想要抄後世土地改革的作業的,但是,奈何,朱慈烺並沒有那麽厲害的一個團隊,而且眼下的百姓,也還沒有完全的開啟民智。

這個時候使用土地改革,對於大明來說,也許並不是什麽好事!

但是,目前有一件事,已經是迫在眉睫!

那就是,改變稅製!

官商士紳一體納糧!還有永不加賦!

這兩條,其實是後世的雍正皇帝做的千古仁政。

說實在的,對於清朝的皇帝,朱慈烺一個個的,基本上都看不上,唯獨雍正!

此人哪怕放在古往今來的所有皇帝裏麵,都算是一個實幹派!

做的事情是真的不錯!

他施展的很多政治條令,其實朱慈烺甚至都不需要更改什麽,直接拿過來用就可以了!

其實官商士紳一體納糧這件事,在山東早就不是什麽稀奇事情了,全都推廣了,甚至已經開始有了足夠的政治底蘊。

但是在全國來看,這還是一條大逆不道的政策。

因為這條政策,嚴重的動搖了,官紳的威信,還有他們的家底。

原本他們在地方上,基本上牢不可破,但是這條政策出來,直接拉近了他們和普通百姓的距離。

然後,還有一個重點,那就是攤丁入畝!

這些都是重要的政策。

朱慈烺知道很多雍正的政策的東西,但是寫在紙上,以他的智慧,隻能是對於上麵一些東西進行簡單的修改,包括一些具體施政的方麵的東西。

但是這個政策幾乎是渾然一體!

做的真好!

朱慈烺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