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交趾
這個義子,是張獻忠最信得過的人,李定國的能力,張獻忠是十分滿意的。
在他的心中,身邊大部分的文武百官全都是廢物,唯獨自己這個義子,智計超群,而且能力十分出眾,帶兵能力十分的強悍。
之所以張獻忠能夠在川蜀之地立足,甚至差不多將這個天府之國全都收入囊中,而且壓的明軍名將秦良玉和黃得功喘不過氣來。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李定國!
所以,張獻忠對於自己這個義子的意見都非常的重視,眼下看到李定國開口,張獻忠的麵色也嚴肅了不少,連忙朝著眼前的李定國問道。
“兒臣以為,我們死守川蜀,其實已經是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李定國麵上露出苦笑的神色,看著眼前的張獻忠。
“那你覺得,我們該怎麽辦??”
聽到李定國的話,張獻忠的麵色變得非常不好看。
死守川蜀沒有意義,那這是要自己投降??還是繼續南下??
“父皇,眼下我們有兩個選擇,西進,或者是南下!”
李定國麵色嚴肅的朝著眼前的張獻忠說道。
西進,是藏區,而南下那是雲南土司們的地盤,兩個地方,都是大明的地盤,這又有什麽意義呢??
而且環境還變得十分的惡劣,到時候怎麽立足都是一個問題。
想到這些,張獻忠麵色沒好氣的朝著眼前的李定國說道。
“朕也沒想到,你居然會提這麽荒唐的意見!雲南的土司可不好對付!而且那個地方,叢林密布,瘴氣叢生,毒蟲遍地,我們去那個地方又該如何立足??
那些土司雖然內鬥的厲害,但是我們突然過去跟他們搶地盤,一定會將他們逼得聯合起來一起對付我們,到時候我們又該如何???
況且,雲南照樣是大明的地盤!沐王府可就在那裏左鎮,我們過去,還不是要跟明軍對上???那樣的話,我們反而是失去了川蜀的優勢和根基!
至於藏地,那就更不能去了!那是活佛的地盤!活佛在藏地的勢力很強,我們過去,跟活佛拚個你死我活,正好,明軍來了,直接撿個現成的!你這都出的什麽鬼主意怎麽都是些取死之道!”
說著,張獻忠有些失望的看著麵前的李定國。
不得不說,李定國出的這些主意,真的是大失水準,讓張獻忠對他有些失望。
但是李定國的麵色卻沒有發生什麽變化。
他認真的看著眼前的張獻忠說道:“父皇!我說的南下,不是去雲南,而是更南邊!我說的西進,自然也不是西藏,而是更西麵!”
“你是說……交趾?”
聽到李定國的話,張獻忠眼神之中露出遲疑的神色。
不得不說,交趾的確是一個好地方,但是同樣的,這個地方的本土勢力,同樣也不容小覷!
“對!我們完全可以跟雲南的土司們聯盟,然後跟他們借道去交趾,開拓出一片土地來,這樣的話,我們之後,進可攻,退可守!
我們甚至可以往交趾更南麵打過去,開辟出一片真正屬於我們的地盤,這樣,有雲南土司在前麵幫我們撐著,而且朱明在一統天下以後,未必還有動力繼續開疆拓土!
我們到時候,也許就能夠過上安穩日子了!”
李定國麵色嚴肅的朝著眼前的張獻忠說道。
“否則的話,我們無論是占據川蜀之地,亦或者是攻下了雲南,朱明太子,一定不會放過我們的!我們……不會是朱明的對手!”
雖然不太想承認,但是李定國還有有些無奈的說道。
原本黃得功和秦良玉都已經被他們逼到角落了,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但是因為朱明提供了大量的新式火器,幾乎是在短時間內,扭轉了戰局!
眼下黃得功和秦良玉已經是在川蜀站穩了腳跟,至少占據了川蜀之地五分之一的地方!
這也是李定國說出這個計劃的原因。
原本若是大西國占據了整個川蜀,憑借著川蜀之地天險,也許還真有可能擋得住朱明的攻勢,隻需要守好川蜀之地的幾條要道,憑借川蜀天險,路不好走。
至少也可以跟朱明談條件,甚至可以表麵上臣服,讓朱明派駐官員,而自家義父改稱王,也許這個條件也是可以跟朱明談的!
但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眼下自己不僅僅沒有拿下黃得功,讓一條路完全掌握在秦良玉和黃得功的手上,而且他們還在川蜀裏麵占據了不小的地盤!
明軍隨時可以大舉攻蜀!
想到這兒,李定國心中歎了口氣。
而張獻忠的麵色卻變得十分的難看,他看著眼前的李定國道。
“局勢已經變得如此難了嗎??我們手底下還有二十萬精銳!我們!”
“義父!這是我們唯一一條生路!”
李定國認真的看著眼前的張獻忠說道。
“呼!”
張獻忠深深吸了一口氣。
“讓我再想想吧!你們都走,定國,你留一下!”
“是!陛下!”
周圍的官員紛紛離開,很快,整個大殿之中,隻剩下了李定國一個人!
看著眼前的李定國,張獻忠沉默了一會兒。
“其實,你說的有道理!”
張獻忠略微躊躇了一下。
“但是這件事,不能明目張膽的去做,你去挑選心腹,兩萬精銳,秘密跟雲南土司們談,去交趾!先開辟出一塊地盤,等你安排妥當之後,我再率領大部隊過去!
你辦事,我放心!但是你的行程和目的地,一定不能透露,甚至士兵,你也隻能說去前線!聽到了嗎??”
張獻忠麵色嚴肅的朝著眼前的李定國說道。
“是!義父!”
李定國連忙點了點頭。
很快,張獻忠在宮殿之中,狠狠的訓斥了李定國一頓。
而後,李定國被喝令率領兩萬精銳去前線,攻打秦良玉。
很多大西國的官員都猜測趁,李定國怕是因為遷移的事情,觸怒了張獻忠,但是張獻忠又不舍得將這個又能力的義子拋棄,就讓他去戰場上反省。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有些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