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大帝

第一百八十五章:詐敗

字體:16+-

攻城戰一直持續到了傍晚,清軍在不甘心的如潮水一般的退卻。

天漸漸的黯淡下來,月朗星稀,在昆明城外,無數個篝火點綴在清軍的營帳中與地平線外的星空相互輝映,在燈火通明的清軍大營裏,十幾個將佐正吵吵嚷嚷的亂成了一團。

左首邊的是廣西提督尼堪,下首是廣西一係的參將,佐領。右首是以趙福為首的關寧係將佐。兩方不可一世的大軍匯集到了一起,由於三省總督不知所蹤,四川的中軍潰散,使得這兩路大軍沒有了統一的指揮,要命的是,這兩方將佐誰都不服誰,一邊是不可一世的八旗將佐,一邊是牛氣哄哄的關寧一脈,誰都不願意聽人指揮,任人擺布。

特別是白日裏首攻受挫,整整一下午的攻城居然連明軍的毛都沒有摸到,就丟下了幾千具屍體灰溜溜的撤退了,這樣的敗績自然得有人站出來負責,而雙方誰也不承認責任與自己有關,開玩笑,功勞當然要往自己身上攬,可是誰見過把罪責往身上攬的?

“兩位提督大人暫且息怒,不管誰參誰一本,在朝廷眼裏兩個人都是敗軍之將,為今之計應當速速取了昆明,將功贖罪要緊。\\/\而且此次敗績也該壓下來,傷亡了多少都該由兩位提督好好商議,這樣才能大事化了,小事化無不議的幕僚笑嘻嘻的捋著山羊胡,勸解道。

趙福和尼堪漲紅著臉各自瞪了一眼閉上了嘴,大家心裏都明白。這種事你彈劾我,我彈劾你,最後在朝廷眼裏兩個人都落不到好,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還是應該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談談如何給朝廷上奏。盡量將傷亡報道最低,隻要兩個人異口同聲的上報,朝廷才能看不出破綻,也就能將罪責降到最低去。隻不過這事大家都知道,可大家都氣不過對方的言辭,這才鬧僵,若不是幕僚出來勸慰,給了雙方一個台階下,恐怕還得繼續吵下去。

趙福畢竟是個漢人。如今平西王已死,關寧一係的漢軍就如沒了娘的孩子,朝廷對這些舊部也是不冷不熱,趙福心裏清楚。若是跟尼堪鬧僵,最好地結果也不過是兩敗俱傷,朝廷偏袒尼堪,重懲自己的可能性還要大些,因此。他首先捋平了心裏的怒火,道:“王先生說的沒錯。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大家爭這些有個什麽用?當務之急的。\\/\還是盡快取城,將功贖罪的好。”

趙福自椅上站起來。對著尼堪道:“尼提督,方才趙某的言語上若有衝撞。還望尼提督不要見怪,待取下昆明時,趙某擺酒,向你賠罪。”

尼堪也不是個不識大體的故作爽朗地笑了一聲,道:“趙提督言重了,大家都是給主子賣命就算偶有衝撞也並非有心,咱們不打不相識,誰也沒有過錯。”說了句應付場麵的話,尼堪又皺了眉頭:“趙提督,你們關寧軍與明軍接過陣丈,明軍的火器實在犀利,依你看,該怎麽辦?”

趙福又坐回椅上,道:“火器最怕的是水,哎,最好地法子當然是趁著雨天攻城,可這樣幹等著也不是辦法,李定國已經率軍突入了四川,若是幹耗下去,待李定國在四川站穩了腳跟,又回師救援昆明恐怕就不太妙了。更何況偽明的海都城聽說也發出了援軍,因此,若要取昆明,必須盡快。”

尼堪點了點頭,痛苦的揉搓著太陽穴,清軍原本是三路入雲南,如鉗子一般牢牢的將雲南夾在當中,可是十幾日的功夫,清軍反倒成了昆明城下地孤軍,城內是堅守昆明的沐天波所部,北部是入川地李定國所部,南麵又是救援而來的明軍所部,若不能盡快取下昆明城,恐怕自己和趙福就要變成甕中之鱉了。\\/\

攻又攻不下,退又不能退,若是貿然撤退,不但會受到朝廷地苛責,更有可能被明軍尾銜追擊,所以,退是不能退的,可是該如何攻呢?

尾銜追擊?尼堪眼眸中突然放出光了,一拍大腿道:“有了,咱們撤退!”撤退?”趙福被這個二愣子滿人嚇了一跳,他娘地,來了一天就走,你尼堪是個滿人,上頭也有人,最多也不過是撤職查辦了事,可自己雖然也是個提督,卻不一定有他這樣的好運氣,一個畏戰地罪名就足夠他吃一壺了。

“沒有錯!”尼堪篤定的點了點頭,細心的給趙福講解起來:“明軍仗著火器犀利,城池高闊,若是我們強自攻城,隻不過是徒增傷亡而已。不如我們詐敗,散布出即將撤退的留言,接著全軍向西撤退幾十裏,城內的明軍定會出城來追,屆時我們埋伏在山道旁,神兵天降,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再趁亂取城如何?”

趙福聞言一愣,總覺得這計策似乎在哪裏聽過,片刻之後才回味過來,這個法子豈不是《三國演義》中的段子嗎?

傳聞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把《三國演義》作為兵書來讀,他們對三國中的人物諸葛亮和關羽推崇到無以附加的程度。\\/\早在清入關前就視關羽為滿族的保護神,即已征服了蒙古各部,他利用三國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稱自己是劉備,稱蒙古是關羽。八旗各將更是投其所好,人手一本《三國演義》,道了順治年間,更是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清代三國人物受到了極高的榮譽,關羽的祭祀典禮甚至作為國家祭神祭天的重要典禮之延規定每歲春秋仲月諏吉及五月十三日致祭。

尼堪作為滿人,雖然大字不一定識得幾個,但是三國演義的評書當然是聽過的,想出這種無厘頭的計策出來也是情理之中,趙福閉目想了想,總是覺得這個計策不太靠譜。可是除了這個法子,他還真想不出更周全的計策出來,在短暫的遲疑之後,趙福還是認可了尼堪的方案。\///\\

第二日清晨,尼堪與趙福分別向自己的部眾宣布了大軍撤退的命令,許多清兵開始收拾行裝起來,城外的備戰氣氛下降了許多,隻有一些零散的清軍在營外戒備。

到了下午,八旗和關寧的騎兵開始從營裏發出了馬,一些步卒開始漸漸向貴州方向前進,騎兵們留在最後,以防止明軍追擊。

城牆上的明軍仍然戒備森嚴,直愣愣的看著清軍有序的退卻。寨兵的土司頭人們卻忍不住了,他們一起來到沐府請願,希望能夠追擊清軍。

沐天波對此也是猶豫不決,清軍剛來一天,雖然第一次攻城失敗,可這也不是撤退的理由啊,這世上攻城略地,哪有一鼓而就的事?可是清軍為什麽要撤退呢?其中是否有詐?明軍是否要出城追擊?這一連串的問題讓他頭痛不已。

沐劍銘的意思很明確,那守城池,隻要守住昆明就是勝利,至於清軍愛去哪去哪,根本不必理會。

而土司頭人們卻是群情激昂,紛紛請求出城追擊,不願意錯過這次屠戮清軍的機會。

沐天波聽取了兩方的意見之後,覺得兒子的話還算是靠譜一些,昆明城才是重中之重,不能出一丁點的差錯,至於城外的清軍殲不殲滅都無所謂,就算是出去追擊,防衛戰也不過是變成了野戰而已,明軍在城牆後利用火器對付來攻的清軍還行,可是在城外與清軍野戰卻沒有多大的把握。

權衡之後,沐天波打算和稀泥了,十幾代黔國公在雲南統治了三百年,基本上都是用這種和稀泥的方法來調節矛盾的,很有效果。

“諸位,清軍的動向實在可疑,大軍暫且還不能出城,可多派些斥候出去看看,若是清軍果真撤退,那麽我們便尾銜而擊,若是清軍有可疑之處,便繼續固守城池。”沐天波開話了。

土司頭人們無話可說,各自回營去了,準備好斥候回來之後出城屠宰清兵。

等所有人都走的幹幹淨淨,沐天波才叫住了腿邁出門檻一半的沐劍銘。

沐劍銘乖乖的坐在下首,不知父親又什麽訓斥。

沐天波道:“劍銘,為父的問你,若是追擊清軍,需要的勝算?”

“父親,我是堅決反對出兵的,清軍騎兵眾多,就算他們當真撤退,我們出城之後也不一定能討的什麽好,更何況昆明城的安全重若泰山,因此,還是不出兵為妙。”沐劍銘答道。

沐天波捋須點了點頭,歎了口氣:“哎,你想的是軍事,而為父所要想的卻更加廣闊,清軍撤退,若是我們不敢出城去追,這士氣上就弱了一籌。此外,土司頭人們幫助我們堅守城池,他們殺賊心切,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們的山寨大多在雲南的邊界,一旦清軍的主力尚存,那麽清軍隨時都有可能會跨過邊界進入深山襲擊他們的寨子,因此,若是不能盡殲黔桂兩省的清兵,安居在雲南邊境的山寨一定人人自危,我們也得替他們想一想。”

沐天波頓了頓之後:“更為重要的是,若是輕易的放清兵回去,朝廷裏的言官們會怎樣想?一隊清兵自昆明城下從容而過,昆明城竟不敢發一兵一卒出城卻敵。皇上是英明之主,他自然不會相信這些話,可是你別忘了,朝中同樣還有周慕白在,如今父親的把柄落在周慕白手裏,周慕白會不會大造聲勢?”(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