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周文王 薑子牙

字體:16+-

很早的時候,至少從夏代末年開始,周族部落就住在現在陝西、甘肅一帶。商朝後期,周族的首領古公亶(dǎn)父(太王),因為遭到戎族和狄族的侵擾,率領周族從岐山之北遷到岐山之南的一片叫作“周”的平原上居住。古公亶父改革風俗,建築城郭室屋,開墾荒地,設立官吏。這樣,就逐漸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國家;周族的勢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到了古公亶父的兒子季曆在位的時候,周族的力量漸強。商王文丁感到周國的威脅,竟將季曆殺害了。

季曆死後,他的兒子姬昌繼位,就是周文王。周文王是個政治家。他征收貢賦有節製,周國的百姓都很擁戴他。

商紂王看見周的勢力日漸強盛,感到恐懼,曾下令將文王囚禁在羑(yǒu)裏(在今河南湯陰西北)。後來周國向紂王奉獻美女、名馬和其他珍寶等物,並且買通商的大臣,向紂王求情,文王才被釋放。文王見到紂王暴虐無道,決心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好,一有時機,便興起問罪之師,推翻商朝。

文王的臣僚中,雖然有不少人才,但是缺少一個極有才幹、能文會武的大賢作為他的輔佐。他常常留心尋訪這樣的大賢,甚至在睡夢中也夢見大賢在向他微笑招手。

有一次,文王帶著大隊侍衛出去打獵,在渭水的支流——磻(pán)溪,遇見一個老人正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裏釣魚。文王同這老人談話,向他請教了很多問題。從那老人滔滔不絕、見解卓越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才能出眾、學識淵博的人。於是,文王很高興地向他說:“我的父親從前常向我說:‘將來一定會有賢能的人到我們這裏來,幫助我們治理國家,我們周族將會因此昌盛起來。’您是一個很賢能的人,我們想望您已經很久了。”說完,就請老人一同上車,回到京城。回去後,就立老人為“師”(武官名)。因為老人是太公(指文王的父親)想望中的大賢,當時人們都稱他為“太公望”(文王得到“太公望”的輔佐這是史實,但是否有訪賢這一情節,曆史記載中說法不一)。

太公望本來姓薑,名尚,字牙,他的祖先助禹治水有功,封在呂地(在今河南省南陽市西),故曆史上又把他叫呂尚。後人則稱他為薑子牙或薑太公。“子”是古代對男子的敬稱,稱他為薑子牙,是表示尊敬的意思。

周文王自從得了薑子牙這樣的好助手,便更加勵精圖治。周國一天比一天富強。文王開疆拓土西到密(今甘肅靈台縣),東北到黎(今山西黎城縣),東到邘(yú,在今河南省沁陽市附近),對紂都朝歌采取進逼的形勢。隨後文王又進一步擴充勢力到長江、漢水、汝水流域一帶。文王晚年,周的土地,三分天下有其二,力量大大超過殷。但是,文王沒有實現滅殷的大誌,便死去了。他的兒子姬發繼位,就是周武王。武王經過積極準備後,興兵伐紂,完成了他父親的遺誌,推翻了殷商,建立了統治全國的周朝。周把鎬京(“鎬”音hào,在今陝西省長安灃水之東)作為國都,曆史上叫作“西周”。薑尚因輔助武王滅商有功,後來被封於齊(在今山東省的中部和東部),為齊國始祖。(王業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