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宋教仁

字體:16+-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時期的一個資產階級政治活動家。

1904年,宋教仁和黃興等一起在長沙創立了革命團體“華興會”。這個革命團體成立以後,就決定在這一年陰曆十月清朝執政者慈禧太後的生日那天,在湖南發動起義。但是,由於計劃被泄露,起義沒有成功。參加起義的革命者被清政府到處追捕,宋教仁在國內無法存身,隻好逃亡日本。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複會”等革命團體組織“同盟會”,宋教仁是其中一個積極的參加者。

1912年,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以後,宋教仁和當時許多同盟會會員一樣,並不認為把革命的政權交給袁世凱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反而認為民國已經建立,革命就算成功了,於是就沉浸在建設這個空有其名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夢幻之中。

袁世凱所要的不是什麽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而是代表舊勢力的反動獨裁統治。他上台以後,就開始集中權力,排擠革命勢力,逐漸暴露出他的猙獰麵目。當時迫切的問題是通過革命手段與這個反動派進行鬥爭,把革命果實奪回來。但是,作為同盟會實際負責人之一的宋教仁,放棄了革命的主張,仍然力謀和袁世凱妥協。他提出了“新舊合作”“朝野合作”的口號,幻想通過所謂資產階級的“政黨政治”來限製和約束袁世凱。他特別熱衷於選舉活動,親自遊說各地,宣傳說:“世界上的民主國家,政治的權威是集中於國會的,在國會裏頭,占得大多數議席的黨,才是有政治權威的黨,所以我們要致力於選舉運動……”當時的宋教仁,十分迷戀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政治,以為隻要通過政黨的“合法”活動,就可以掌握到實際權力。

為了爭取在國會中占到絕對的優勢,實現所謂“政黨政治”,宋教仁把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不加區別地濫肆吸收黨員,把許許多多投機政客、封建舊官僚,以及向來與革命為敵的立憲派分子都拉進國民黨。這樣一來,本來就十分鬆懈的同盟會,完全變成了一個七拚八湊的爛攤子,很難發揮什麽戰鬥力了。在國會選舉中,國民黨人多勢大,果然表麵上獲得了壓倒多數的勝利。於是,國民黨人大為歡欣,並且宣稱要以多數黨的資格,成立一黨內閣,而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的呼聲,也在這一片選舉的勝利聲中越來越高。這時的宋教仁,滿以為經過議會鬥爭完全可以取得勝利,對資產階級議會的幻想達到了頂點。

宋教仁的這些活動,對袁世凱實行專製獨裁的野心是很大的妨礙,早就引起袁世凱的注意。袁世凱在他以金錢**宋教仁,遭到了拒絕以後,就決心用毒辣的手段拔掉這顆眼中釘。當宋教仁遊說各地的時候,袁世凱派遣暗探,隨時密報宋教仁的行動。當他看到宋教仁的活動已經日益嚴重地威脅著自己的統治地位,就通過他的爪牙——內閣總理趙秉鈞和國務秘書洪述祖,秘密安排了刺殺宋教仁的陰謀。這時,宋教仁正風雲一時,沿著京漢路南下,到湖南、湖北、安徽、南京、上海等地,到處發表演說,批評時政,抒發抱負,滿以為勝利在望。1913年3月20日,他正準備結束南下的宣傳活動返回北京,就在上海車站被袁世凱派出的特務暗殺了。他臨死以前,還留下一個遺電給袁世凱,對袁抱著殷切的希望說:“望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會確立不拔之憲法,則仁雖死猶生。”他哪裏知道,殺死他的正是他所殷切期望的“袁大總統”呢!在暗殺宋教仁以後,袁世凱發動反革命內戰,打敗了南方革命勢力的反抗,最後幹脆把國會也解散了。至此,宋教仁一心為之勞碌奔波、極力宣傳的議會內閣製也就結束了。

(汝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