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仰韶文化 龍山文化

字體:16+-

考古學根據人類製造工具和武器所用的原料,將人類文化的進化過程,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石器時代”又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等多個階段。“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就是居住在黃河中下遊的我們祖先所創造的兩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重要文化。

“仰韶文化”是由於它最早發現在河南省澠(miǎn)池縣仰韶村而得名,距現在大約有四五千年。它的分布地區很廣,在河南西部、北部以及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省發現的遺址,就不下一千處。遺址中發現的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由於這些陶器以表麵是紅色而又帶有彩色花紋的為最多,而這種彩陶又具有很明顯的特征,所以“仰韶文化”又稱作“彩陶文化”。

根據對“仰韶文化”遺址和大量遺物的研究,我們知道當時的經濟是以原始的“鋤耕農業”為主,主要的農作物是粟;農具有石斧、石鏟、石刀和穀物加工用的石磨盤、磨棒等。這時的畜牧和漁獵雖然已漸成為一種副業,但是在整個經濟生活中還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家畜方麵,已有豬、狗的飼養。手工業方麵,製石、製骨、製陶、紡織、縫紉已很普遍。人們這時已經過著較為穩定的定居生活,因為在遺址中發現了許多方形或圓形的小屋子連接成的“村落”模樣(在這種“村落”當中往往還有一所大房子,大概是這個氏族成員活動的公共場所)。另外,從對當時的墓葬和日用品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當時婦女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地位遠遠高於男子,因此許多學者認為,“仰韶文化”正處於母係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

“龍山文化”是比“仰韶文化”更晚、更進步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距現在大約有三四千年。它的得名,是由於它的遺址最早被發現在山東濟南附近龍山鎮的緣故。“龍山文化”的陶器,具有表麵漆黑光亮、陶壁薄而堅硬等特點,考古學家把這種文化叫作“黑陶文化”。“黑陶文化”的分布地區也很廣,大體是在山東、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陝西、遼東半島和浙江杭州附近。

在“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生產工具除了石斧、石刀之外,還有半月形的石刀、石鐮、蚌鐮和木耒等農具。這一時期飼養的家畜除了豬、狗之外,又出現了馬、牛、羊、雞。手工業製造品也更精致美觀。根據對“龍山文化”遺址和遺物研究的結果,我們知道,“龍山文化”時期的經濟,是以發達的“鋤耕農業”為主,狩獵和捕魚隻是一種副業。手工業開始占重要地位。男子在生產中,已起主要作用,氏族中貧富的差別,愈來愈明顯。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認為,“龍山文化”是以男子為中心的父係氏族公社時期的文化。

(王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