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常識

班昭

字體:16+-

班昭是我國古代第一位女曆史學家。她是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人,大約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至安帝永寧年間,活了七十餘歲。

班昭在史學上的主要貢獻,是整理並最後寫成《漢書》。她的父親班彪是當時很有名的學者,曾經發願繼續司馬遷的《史記》,作《史記後傳》六十五篇,寫成西漢一代的曆史(司馬遷的《史記》隻寫到漢初),沒有完成便死去了。她的哥哥班固繼承父親的事業,根據父親所積累的材料,經過整理和補充,寫成了一部上起漢高祖、下迄王莽共二百三十年的西漢曆史,這就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漢書》。但是,其中的“八表”和“天文誌”還沒有完成,班固也逝世了。班固死後,繼續完成《漢書》的任務便落到班昭的肩上。

當時,《漢書》雖然已經初具規模,可是還有一些散亂的篇章。漢和帝便命班昭到當時的皇家藏書處“東觀藏書閣”繼續完成班固未竟的工作。她在這裏進行了“八表”和“天文誌”的寫作,並整理校對了父兄的初稿,後來馬續也協助班昭撰述“天文誌”。《漢書》至此才算大功告成。

《漢書》初出時,一般人不易通曉,東漢政府便選拔馬融等十人,在“東觀藏書閣”中,跟從班昭學習《漢書》。漢和帝還命皇後和妃嬪們拜班昭為師,向她學習儒家經典,乃至天文算術。因此,大家都尊稱她為“曹大家”。

班昭除了編撰《漢書》以外,還寫了不少文章和辭賦,大都失傳。現在傳世的,尚有《女誡》七篇及《東征賦》等。

(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