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是東晉時代傑出的書法家。他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也叫他王右軍。他的書法藝術在我國曆史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後人把他稱為“書聖”。
王羲之寫的字既秀麗,又蒼勁,在當時就很聞名,受到許多人的喜愛。據說,在山陰(今浙江紹興)地方,有一位道士想求王羲之寫一本《黃庭經》,怕他不答應,便想了個巧妙的辦法。他打聽到王羲之最喜歡鵝,就買了一群鵝,把它們養得又肥又白,十分討人喜愛。一天,王羲之路過那裏,看見這一群羽毛潔白、姿態美麗的鵝後,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歡,看了又看,舍不得離去,他要道士把鵝賣給他。這時,道士故意不肯賣,說:“鵝是不賣的,要麽你給我寫一本經來換還可以。”王羲之一聽這話,馬上答應,就聚精會神地寫好一卷《黃庭經》,交給了道士,才把一籠子鵝帶走。這就是人們曆來傳頌的“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不僅吸收了漢魏以來許多書法家的精華,更重要的是他能擺脫傳統的束縛,開創一種新的境界。他書寫的有名的《蘭亭序》,筆飛墨舞,氣象萬千,是他書法藝術的代表作。人們評論他所寫的字是“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這兩句話正好說明了他的書法藝術的風格。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對他的書法推崇到了極點,並且號召大家學習他的書法。經唐太宗這麽一提倡,唐、宋以後,所有的書法家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臨摹王羲之的書法的。
王羲之在書法藝術上之所以有這樣高的成就,和他的勤學苦練是分不開的。據說,他即使在走路和休息的時候,也在揣摩字體的結構、間架和氣勢,心裏想著,手指也隨著在自己身上一橫一豎地畫著,日子久了,連衣服都畫破了。他每天練習完了字,要到門前的池塘裏去洗筆硯,時間久了,池塘裏的水都變成黑色的了。
據《寰宇記》記載,在會稽蕺山下,有王右軍的洗硯池。蕺山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北,是王羲之的故鄉。
(張福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