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首富人生

第334章 炒房邏輯

字體:16+-

這次獅子山壹號院的大賣,讓陳石在中海的名氣瞬間被打響。

在商品房時代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宣傳自家樓盤的時候,為後來人示範了標準的模版。

那就是吸引人的廣告,加上報紙的全方位宣傳,就約等於房子會受到熱烈歡迎。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品質。陳石的英倫風情主題住區,再加上“CEO鄰居”的概念。

迅速在中產階級搶占心智,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紅盤,進而引發了一陣“萬億科現象”。

可就在此時,李正凱作為仁和黃埔的老板,更準確的說,是大陸事業部的老板。

正在籌辦首屆華夏房產品峰會,峰會的舉辦地點,就在中海市總會的總部大樓。

李正凱深知薑海目前對自己取得了優勢,不能一味地被動挨打,要占據主動。

所以這次峰會他造勢非常浩大,全國各大房地產商蜂擁而至,都為了和李家沾上關係。

作為中海會的副會長,秦向陽是老牌的地產商,他當然是主動擁抱李正凱。

成道節召開在即,現在薑海的勢頭已經鋪天蓋地席卷而來,自己不能坐以待斃。

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那就是薑海不隻是想要一個稽查總長,而是想當會長。

因此他和李正凱一拍即合,迅速敲定了合作協議,在大勢上占據主動,不給薑海機會。

本次峰會召開的消息,已經釋放有一段時間了,這些天全國各地的大開發商都趕了過來。

……

“薑海,我們並沒有收到邀請,這個李正凱顯然是瞧不起咱們!”

陳石將報紙狠狠摔在桌子上,咬著牙說道,“媽的,他們這次好像是要敲定很多規矩。”

薑海頷首,笑著說道,“沒關係,這種野雞峰會,我倒是見多了,一般都沒什麽用。”

他站起身來,在地圖麵前踱步,“大部分人都是想要和李家產生關係,可這難於上青天。”

陳石對此感觸更為深沉,他就是當初拚了命的想要和李正凱達成合作。

可最終還是被李正凱擺了一道,如果不是薑海及時出手,事情不會那麽容易解決。

“李正凱不過是想要在大勢上,營造出一種我們被孤立的現象,有些太小家子氣了。”

“現在我們最主要的,不是和李正凱隻是爭一個小小的中海,而是放眼全國。”

“我建議馬上擴充人馬,籌備全國事業部,積極參與一二線城市土拍,拿地,擴張!”

薑海大手一揮,迅速為陳石指明了接下來的前進方向,而不是隻著眼中海、深城。

原本按照陳石的設想,他想要先深耕這兩個城市,慢慢地再向全國進行延伸。

但是薑海知道,多拿地,才有資本,才會源源不斷地創造財富。

而不是把全部精力,僅僅隻是專注於眼前的幾個項目,不僅是鼠目寸光,也不符合邏輯。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要馬上拿地?然後開始建造?可房子沒造好,怎麽開始賣?”

陳石不解地看著薑海,“我理解你的心情,但畢竟造房子是需要時間的,隻能慢慢來。”

不隻是陳石這麽想,全華夏的開發商們,都是抱有著這樣的想法。

畢竟在他們的傳統觀念裏,房子和一般的商品一樣,不造好,怎麽可能賣?

況且消費者也未必會買賬,畢竟眼前都是工地、鋼筋、水泥,難道買的是原材料?

“陳石,其實如果你仔細研究港城的房地產開發邏輯,就知道還有個‘樓花’的存在。”

“所謂的‘樓花’,就是預售還沒有建造好的房子,俗稱期房,一般在2年左右。”

薑海點了根煙,敲著桌子說道,“如果我沒猜錯,李正凱這次就想要推行這個政策。”

陳石一聽,頓時雙眼放光,同時感覺到了巨大的不可置信,半天回不過神來。

這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認知,他也不認為大家可以接受這樣的概念,畢竟看不見摸不著。

他遲疑地說道,“每套房一般也有幾萬,更別提幾十萬的豪宅,人們真能掏錢?”

“當然,你現在也許沒有注意到,李正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在開始炒房了。”

“我們七千元的價格可以賣得這麽好,完全是拜他所賜!黃沙灣的價格是八千。”

薑海說著,便冷笑著說道,“正因為有了我們的七千,他才認為八千也可以被接受。”

陳石現在總算是明白了怎麽回事,沒想到李正凱居然敢開出這麽高的價格。

他遲疑地說道,“那……豈不是我們為李正凱做了嫁衣?幫助他們抬高價格?”

“恰恰相反!陳石我問你,你買一套房子,最看重的是什麽呢?”薑海頷首看向他。

陳石想了想了,猶豫地說道,“應該是品質,然後是地段,再就是看有沒有升值空間。”

“說得好,也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而其實你最忽略的,也就是升值空間。”

“我們的項目賣七千,旁邊的黃沙灣賣八千,你說,今後黃沙灣的業主會賣低嗎?”

薑海滔滔不絕地講著,徹底開啟了陳石的心智,後者雙目放光,似乎是領會了什麽。

的確是這樣,一個人花了八千,到時候肯定不會賣的低於這個價位,否則就是虧了。

而他們的價格賣得越高,同處於一個地段的獅子山壹號院,更沒有道理賣的低。

現在市麵上已經開始有人要花七千五收購獅子山壹號院的二手房!

陳石眼前一亮,“我好像明白了,那我們不是更要在這裏開發嗎?把價格炒起來?”

薑海擺了擺手,“一味地炒房,最後隻會坑到置業者,適可而止就好,不能太過分。”

他深深吸了口煙,“市場會讓價格上漲的,而不是依靠我們,剩下的,都交給時間吧。”

陳石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他也明白這應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該拔苗助長。

薑海拍了拍他的肩膀,“聽我的,現在籌措資金,盡可能地在一二線城市拿地!”

“多多益善,還要記住一件事,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