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章一二八三 攜手合作

擊敗蔣飛燕所部後,奔襲奮戰了一路的反抗軍放緩前進步伐,一方麵短暫休整,一方麵肅清周邊,並建立穩固不受威脅的後勤補給線。

趙寧來到渭南縣坐鎮指揮,在這裏他接到了趙遜傳回地情報,信上詳細描述了長安城這些天地風雲變幻:

“秦國廟堂上出現投降意見並被魏崇山保留後,激起了世家大族們的強烈反彈,為防魏氏生出投降之念,他們采取了最激進地策略。

“世家們不僅捐獻家財充實國庫,幫助朝廷募兵,還動用自家地儲備開始大規模擴充私兵隊伍,就連罪犯囚徒都被拉進了軍隊。

“秦國對新募將士開出地條件確實豐厚,然而經過層層盤剝真正能落到底層戰士手中的銀兩大打折扣,民間百姓應征者並不多。

“為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務,各級官吏已經在到處抓壯丁,強征百姓入伍,‘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的景象再度浮現。”

看到這裏,趙寧不由得發出一聲輕嗤。

世家們願意拿出大量家財幫助秦國招募新兵、渡過時艱,這是非常難得的,也會給戰爭帶來一些麻煩,重賞之下窮苦百姓的鬥誌確實不會低。

然而秦國、吳國這些政權的黑暗腐朽是從上到下,在各方各麵深入骨髓的,非上層肯下決心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好好的重賞出勇夫變成了抓壯丁,新兵的戰意便會大打折扣,其威脅性大大降低。

。。。。。。

魏無羨回到府宅,徑直前往一個僻靜院落見了一位剛來沒多少時日的客人,兀一進門落座,他便伸出三根手指直接進入正題:“跟你說三個情況。

“其一,今日新兵招募過半,雖然大部分都是強抓的壯丁,其中還混雜著不少罪犯囚徒,但隊伍的確是有了組建的基礎。

“其二,世家們暗中商議,打算裹挾父親遷都,不是退到鳳翔而是退去蜀中!關中無險可守,而漢中、蜀中有天塹雄關作為阻隔,一旦陛下無法違逆眾意隻得遷都,那事情就不妙了。

“其三,為了重振士氣凝聚軍心,清掃之前接連大敗的頹勢,孫康、蔣飛燕等人提議展開一次主動進攻,挑戰力薄弱的河西軍打。

“依我看,他們這是要給遷都贏得時間。

“眾意難違,我今天批準了這個行動。”

說完這些,魏無羨凝神直視坐在麵前的客人,字字有力地道:“你們要早作準備了。”

這位客人不是別人,正是趙遜!

他這回來關中要見的人,就是魏無羨!

亦或者說是魏氏!

趙遜尋思著問:“遷都之事不是休止了嗎?怎麽又有這個打算了?”

魏無羨搖頭輕歎一聲:“此一時彼一時。

“當時父親不準討論遷都,是在蔣飛燕還沒大敗的時候,那會兒隻要父親意誌堅定,世家們就不能違逆,可如今蔣飛燕所部兵力折損,關中兵力薄弱,已經很難依托長安奮戰。

“比起在關中平原跟反抗軍的機械化部隊死戰,不如保存實力退往漢中、蜀中一帶,這樣依托地利肯定能守上幾個月。

“在此期間,吳國的軍火可以源源不斷運到,充實大軍戰力。

“數月之後,吳軍攻入中原,天元大軍擊退北境反抗軍,天下形勢大變,屆時就是皇朝危殆的時候了,世家們就能進行反攻重回關中,甚至是攻取更多地盤。”

趙遜點頭表示理解了魏無羨的意思。

對秦國的世家大族們而言,死守關中不僅沒有把握,而且沒有必要。隻要最後能戰勝趙晉,他們暫時退卻並無根本損失,可以作為權宜之計。

魏無羨代表魏氏向大晉皇朝傳達了投效之意後,之所以沒有采取更加激進的措施,原因隻有一個:忌憚世家大族。

若是魏崇山在戰前直接表示歸順朝廷,那魏氏頃刻間就會被世家群起攻之,結果隻會是秦國換一個王,整體繼續跟趙晉為敵;

如果魏無羨在戰時靠著統帥之便,直接讓大軍放開缺口迎反抗軍進入關中,且不說在孫康、蔣飛燕等世家宿將麵前做成這樣的事有多難,就算成功,世家們大可以舍棄關中退入關中、蜀中。

那樣的話,魏氏極有可能覆滅在世家們的集體怒火中,且秦軍還有機會保存大量兵力。

一言以蔽之,魏氏雖然是秦國王族,但秦國是世家大族們的秦國。

所以魏氏隻能利用身份之變,暗中給反抗軍提供方便,配合反抗軍的各種行動,給反抗軍創造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的機會。

也正是因為魏氏的這種隱蔽配合,反抗軍才能接連大勝,戰爭才會是眼下這種對大晉皇朝再有利不過的局麵。

“先前我們讓人在廟堂上提出投降的意見,試探眾臣的態度,看來這件事引起了世家們的警惕。

“他們現在很害怕秦王在關中投降,為了以防萬一出現這種情況,所以暗中串聯迫不及待要遷都。”

趙遜略作思量便揣摩透了世家們的心理。

魏無羨道:“投誠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肯定要做前期準備,先拋出這個意見做輿論鋪墊是必要的。”

說到底,真到了要投誠的時候,那不能是魏氏一家的意見,秦國廟堂上必須要有一些臣子主動支持這個方案才行。

“我會把這些情況告訴太子,你需要太子怎麽配合?”趙遜問。

魏無羨摸了摸雙層下巴:“首先,派遣精銳繞過長安,去堵住世家們逃入漢中、蜀中的道路,最好是拿下關口;

“其次,反抗軍主力盡快進抵長安附近,發動大戰;

“最後,河西軍現在很危險需要支援。”

如果世家們集中修行者與精銳力量去進攻河西軍,後者的確非常危險,為了包圍聚殲蔣飛燕所部,反抗軍基本都到了渭水之南,渭水之北沒多少軍隊。

“我會把你的意見告訴太子。”

趙遜接受了魏無羨的建議,“如果太子真的派遣精銳突襲進入蜀中、漢中的關口,你能否給我們製造方便?

“世家們既然有了遷都打算,肯定會派人事先增援這些關口,充實其力量,以保退路無虞。”

魏無羨是秦國兵馬大元帥,手握兵權,他能提供的方便很多,比如減少反抗軍精銳西進路上的兵馬,給漢中關口的守軍下達一些有利於反抗軍突擊的命令等等。

隻要世家們不能退入漢中、蜀中,接下來的大戰就是最後一戰,一切都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候,在趙遜看來魏氏可以行事大膽一些,不必太過機會暴露自己的身份。

——反抗軍已經到了關中,距離長安不遠,隨時都能支援魏氏,大晉的高手可以保證魏氏一族的周全。

魏無羨搖了搖頭:“我不能做太多,凡事要長遠打算,萬一事有不諧,魏氏提前暴露有害無益。”

趙遜撚著胡須默然頷首,沒有就這個問題多說什麽。

。。。。。。

趙寧接到趙遜傳回的消息沒多久,扈紅練帶來了一則軍報:“秦軍出動一個軍到了富平縣,其先頭部隊已經跟河西軍交上火!”

趙寧沉吟著道:“雖然隻是一個軍,但這個軍裏集中了秦國世家大族的修行者精華,縱然火力不強,戰力卻絕非等閑,河西軍遇到了麻煩。”

秦國世家不知道反抗軍對他們的打算知道得一清二楚,他們這回行動必然是求大勝、速勝,所以稱得上傾力而為之。

如果不能取得一場像樣的勝利,世家們就無法收拾人心,那樣就算他們想要遷都,無論普通戰士還是普通官吏亦或地方鄉紳,都將有很大一部分不想跟他們走——因為沒前途,還很危險。

強行為之,隊伍很可能半路就散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自己不散,隻要反抗軍的機械化部隊追上,他們也是一擊即潰。

這跟齊朝遷都不同,齊朝是擁有大義名分的大一統皇朝,而秦國隻是割據了幾年的地方勢力。

世家們不僅要通過勝利重振人心,為退往漢中繼續奮戰做準備,出戰河西軍也是為了吸引反抗軍注意,迫使反抗軍不得不向北增援,從而延緩反抗軍進攻長安的進度,給自己遷都贏得時間。

“在世家們看來,這是他們扭轉局勢的良機,但在我們眼中,這不過是他們的困獸之鬥罷了。”

範子清對戰局看得很透徹,“我們大可讓河西軍後撤,不讓世家軍隊有所斬獲,而主力立即挺近長安城,趁虛而入!”

趙寧目光冷肅地搖了搖頭:“是困獸之鬥,也是最後的反撲,如果河西軍後撤,一方麵,世家們就能宣揚自己獲得了大勝,另一方麵,為了說服眾人自己切實獲得了勝利,世家軍隊一定會殺良冒功。

“屆時河西軍活動地域內的百姓就遭了殃,會有無數人的頭顱被砍下來。”

被趙寧這麽一說,範子清反應過來,不由得臉色一變。

耿安國沉聲道:“就算不為了冒功,秦軍也有理由在河西軍活動的地區燒殺搶掠大肆害人。

“他們連戰連敗本就情誌鬱結亟待發泄,碰不到河西軍,極有可能把情緒發泄在百姓身上,更何況,那些地方的百姓還幫助過反抗軍作戰。”

如果趙寧沒有事先得到消息,亦或者說沒有及時得到詳盡消息,河西軍和他們活動範圍內的百姓都會很危險。而現在,他能夠有所應對。

稍作沉吟,他下達了命令:“給方閑傳令,河西軍就地作戰,抵禦世家大族們的最後反撲,無論付出多少代價,絕不能擅自後退讓百姓遭受災殃!

“傳令櫟陽、下邽的部隊,火速馳援河西軍!

“範子清,你率主力直撲長安,見到秦軍就衝!目標隻有一個,以最快的速度兵臨長安城下!

“耿安國,你率一部精銳作為偏師,趁著範子清吸引敵軍視線,火速繞過長安一直向西,切斷關中與漢中聯係!

“隻要你們倆的行動有效果,出擊河西的世家軍隊就算不崩潰也會後撤,屆時河西軍之困自然消解。”

範子清、耿安國凜然應諾。

因為有魏無羨傳遞的情報,趙寧不僅不會入世家大族們的套,還能有所針對的進行布置,現在趙寧對秦軍各部的虛實知道得很清楚,無論範子清還是耿安國的行動都能有的放矢。

滅秦,亦或者說滅世家大族,隻需最後一輪大戰。